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方法分析論文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22-019-2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方法分析論文

學生創造性的培養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學生的創造性與人們一般所說的成人的創造性有所不同,學生的創造標準是自己的,自己未曾做過的;對於中學生來說,主要不是讓他們去創造什麼新東西來,而是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創造思維,最終形成創造性人格。如何在物理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呢?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創造性培養的環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基礎

(一)創設教學民主的學習環境

就學生創造性的形成而言,需要創設教學民主的學習環境,能容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支持學生用不同尋常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向學生證明並表揚他們的觀點是有價值的,對學生的見解有所批評時將理由解釋清楚。要使學生在學習中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愉悅的教學環境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創設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環境

物理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給他們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以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一尊重學生與衆不同的疑問與觀點。二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從事具有獨創性的活動。在課程安排上應注意爲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爲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筆者將物理活動課分爲競賽類、趣味類、實用類三種類型,針對每一學生的實際,使他們在不同類型的活動中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三以教師的師愛和激情調動學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積極的評價激勵學生,力求形成積極主動、和諧進取的物理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創造性在這種氛圍中得到自然而充分的生長。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合作建構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有效途徑

(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物理學習過程是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內容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新的物理認知結構或擴大原有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原有的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起重要作用。學生主動參與是激發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的學習內容相互作用的源泉,學生的主動參與是其創造性不斷髮展的動力,是化創造意識、創造思維爲創造人格的保證。

(二)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知識

教學中首先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探索發現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物理問題的提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結論的獲得和物理知識的應用。

(三)引導學生合作建構知識

通過合作學習可以使這種理解更豐富、更全面。同時,當學生想要完成自己個人力量難以實現的學習任務時,他必然要尋求幫助、尋找合作、學會與環境相適應。因此須引導學生在探索、發現和建構中學會溝通與合作。引導學生面對不同的觀點時,學會理清、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相互讚賞、爭論、接納。啓發學生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批判。通過這種合作和溝通,學生可以學會在競爭中追求合作,在合作中爭取先進,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對物理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四)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通過實驗發現規律,通過實驗驗證結論,這是實驗最基本的兩項功能。通過創造性思維,學生們已經想到了方法,得出了結論,但想到了是否就能做到呢?這時就應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思維成果,考察創造性思維成果可行性和合理性,讓學生們逐漸建立起“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思考解決方案——動手驗證”的理性的科學思維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三、着重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核心

創造性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實質是合理、協調地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將有關信息進行重組,產生新的結果。教師要通過教學和訓練使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的策略以發展其創造性。

(一)教學中要注重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提問

教師的提問是啓發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發現的重要手段。發散性提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儘可能產生多而新的想法,其典型的形式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還有什麼新的見解?”“如果……那會怎麼樣?”通過對學生思維的求異引導,可啓發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進行思維,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二)問題解決時要提倡一題多解

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時,要提倡一題多解,這是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重要措施。提倡一題多解,應鼓勵學生從多方向、多角度進行探究,應鼓勵學生靈活地轉換思路選擇最佳解法。

(三)注意質疑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說明教材和教師授課的內容並不總是完善和唯一的,應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積極地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四、塑造學生的創造性人格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出發點與歸宿

(一)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與創造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兩者之間存在着顯著的正相關關係。好奇心既是發明創造的源泉,又是創造性活動賴以進行的動力。在物理教育中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創造物理知識,掌握物理思想方法。著名的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教授在復旦大學演講後,記者採訪他時問:“你認爲要成爲一個有創見的物理學家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朱教授回答:“首先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毅力。”當然他的成功還包含了其他的素質,但莫不與他強烈的好奇心有關。

好奇心是國中學生的天性,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樂於深思,善於觀察,從而發現其中的奧祕,引發學生提出各種新奇的問題,這也是培養創造性的起點。人們對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往往正是創造性想象迸發的時候,懷疑是探索科學的嚮導,它對創造性的形成頗爲有益,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多方誘發學生的好奇心。

1.多方設疑,激發好奇。

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尋求答案的慾望。如,在教學《壓強》一節時,教師先提出問題:爲什麼圖釘做成帽大釘尖呢?爲什麼砍柴時先把刀口在礪石上磨一磨呢?爲什麼大卡車後面的輪較寬呢?爲什麼書包揹帶要做得寬一些呢?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繼而產生了想探索謎底的慾望。

2.創設情境,引發好奇。

即創設特定條件、特定環境下的一些反常現象,打破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誘發好奇。如,教學“大氣壓強”一節時,教師將甲試管裝滿水,再把乙試管(口徑比甲試管稍小一些)放入甲試管,問學生:“將它們倒置過來,乙試管會掉下來嗎?”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會掉下來”,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結果觀察到乙試管不但沒有掉下來,反而會向上運動。這一現象與原知識結構產生矛盾,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是一個憑藉物理直覺提出猜想、大膽嘗試、實踐驗證、揭示知識規律的過程。物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發現知識規律。當學生逐步具有了一定邏輯思維習慣以後,作爲教師就更應該鼓勵他們在思考過程中進行大膽想象。筆者經常在教學中給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盡情發揮想象,譬如:假如沒有了摩擦力,世界將會……,進而假如沒有力,世界又將會……,假如我家全用太陽能……,假如我坐的飛機速度超過了光速……,假如由我來設計一輛汽車、一架飛機和一座房屋,它們將是……學生們的想象給我展現了一個個新奇、多彩、充滿童趣的空間,有的想象還有一定深度呢,而有的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真可謂異想天開!國中孩子們的豐富的想象力,活潑的天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有了豐富的想象,教師還應適當引導他們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即“靈感”,這種“靈感”並不需要嚴密的邏輯、精確的計算,應該是思維的跳躍,獨特的感覺,鼓勵他們把這些閃現的靈感隨時用一個專門的小本子進行記錄,讓他們能夠從這些非邏輯性的想象中爲創造性思維提供豐富資源。

(三)鼓勵學生與有創造性的人接觸

通過創造條件使學生與有創造性的人接觸,可以使學生產生模仿嘗試的慾望,並由此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首先可邀請學有所成的校友回校做報告,介紹自己的創造歷程與體會,使學生有機會和有創造性的人面對面直接接觸。其次可通過聽故事、看錄像等形式,幫助學生間接接觸一些著名物理學家。再次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不斷開發自身的創造性,來影響學生。如改進教案設計、不斷探索新的授課風格、不斷充實新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都不失爲影響學生的有效途徑。

(四)培養學生的恆心與毅力

創造性活動要求個體能夠容忍長期得不到反饋或回報的模糊狀態,這是需要恆心和毅力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最完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意志努力的任務,不斷培養學生的恆心與毅力,把學生創造性的培養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