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優秀讀後感700字

讀完《邊城》,很多東西值得回味。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

沈從文邊城優秀讀後感700字

  邊城讀後感700字【篇一】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爲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爲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爲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說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爲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邊城讀後感700字【篇二】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評價,《邊城》都堪稱沈從文的小說代表之作。

《邊城》所寫的故事雖簡單,但卻極美。在湘西邊境榮峒附近住有這樣一戶人家:爺爺,少女翠翠和一隻善解人意的狗。翠翠從小就和擺渡的爺爺相依爲命。長大後有一年的端午節,翠翠上街看湘西人比賽划龍舟,遇見了當地管碼頭船總的次子儺送,在少女純潔的心靈裏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然而後來託人說媒的是船總的大兒子天寶,兄弟倆同時愛上了翠翠。按照當地的習俗,兄弟倆人要在溪邊的山上唱山歌,讓翠翠從中選擇。但天寶自知不是弟弟儺送的對手,於是在失望之餘坐船遠行,不料葬身於漩流之中。儺送因父親一時不願把間接弄死長子的姑娘娶進家中爲媳也負氣出走。這一連串的事件讓爺爺很驚訝,他在爲翠翠的命運擔憂,他不希望翠翠有和她母親一樣的悲慘遭遇,但最終在一個雷電交加之夜死去。只剩下翠翠和黃狗孤獨的守着渡船,她還在等待着自己心中所思的人回來。然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也許明天回來!”整部小說就在這哀傷的氣氛中結束。

讀完《邊城》之後,讓人覺得它更像一首動人的愛情詩。語言具有一種自然,清新的風格。其次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吃驚的是作者沈從文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十分透徹,以至於讓有的女性讀者感嘆說,沈從文是個男的,怎麼能夠把女孩子的心裏琢磨的那麼透呢?小說中有幾處都寫到了少女翠翠在初涉愛情時的猶豫,害羞而又心動的細微心裏。如文章中提到的第一個到她家來提親的天寶。“翠翠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佬,不曾把頭擡起,心咚咚的跳着,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望着他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儼然了許多。”這裏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翠翠的驚慌和失望,掩飾的心裏過程,讓人難以忘懷。

在沈從文的筆下,這是一個和諧統一的世界。無論是翠翠,爺爺,天寶,儺送······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顯現的是一個與都市生活完全象對立的性格:自然,淳樸,強勁而又熱情。作者筆下描繪的湘西風情滲透了強烈的鄉土愛情。文章裏不僅有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絢麗的湘西民族風情與迷人的景色。在這裏,過端午節賽龍舟中富有激情的場面;男青年求婚時要向姑娘唱山歌的習俗,尤其描繪了這個深受古文化的影響的地方,把節日娛樂與當地古老的思想結合爲一體的傳統,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現代小說的表現內容。

可以說,沒有沈從文,就沒有那使人能融入其中的《邊城》。沒有《邊城》,也就沒有我們此時與翠翠的同思念,等待······

  邊城讀後感700字【篇三】

在喧鬧的城市,被鋼筋和水泥包圍的世界,被霓虹燈照耀,夜如白晝的世界,很難想象那副農村特有的畫面,很難想象還有湘西這個美麗樸素的小鎮,不被世俗浸染,過着艱苦樸素卻快樂的生活。湘西一直以來在外界是神祕的,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更是讓湘西染上的神祕魅力的色彩。我們忘不了那個單純善良的翠翠,忘不了翠翠和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場景,忘不了沈從文筆下湘西那美麗的風景,忘不了天保和儺送的那無堅不摧兄弟情,忘不了翠翠和儺送那悽美純潔的愛情。

在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爲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也許我們不曾想象,在這“世外桃源”中有着如此悽美傷感的愛情故事。愛情,同那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盪在寂靜的空氣裏,使那條安靜的小溪有了一絲熱鬧的氣息。

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着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義。它孕育了勤勞的茶峒人民,也讓渡船這一線索變得理所當然。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裏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溼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身不由己的'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不由自主的憂傷,心如刀割。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靠渡船爲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据的,但他們也是快樂的,有了歌聲的陪伴,他們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幫助,他們沒有被社會所忘記,他們也容入了社會。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錢,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裏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裏,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麼新聞。可見,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爲商業氣息所薰染變質。

翠翠和順順的兩個兒子,翠翠的父母的愛情,讓整個小說變得帶有淡淡的憂傷。“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句話在小說中始終沒有得到體現。也許這是作者那個時代的悲哀。愛上一個人沒有錯,但兄弟兩沒有與別人一樣,哥哥爲了弟弟,毅然放棄,一人將痛苦承擔。然而,他的死亡給翠翠,翠催的爺爺,他的兄弟造成了難一挽回的悲痛。他的弟弟將一切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從此,白塔下在也沒有盪漾着那動聽的歌。曾經兄弟兩在百塔許下的諾言最終被溪水沖刷的無影無蹤。

端午節,在小說中有被作者賦予了新的含義,二老在那天結識了翠翠,有在那天大老與翠翠相遇。愛情在端午這天開始,鴨子,這一普通的動物,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小說中的人物,也在作者筆下刻畫得栩栩如生。翠翠,一個封建時期女性的代表,”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提起渡船,無人不知那個豪爽老人,當然,可以說每個人都擺渡,所以知道她,但是,從文中人們對老人的熟悉和態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買東西,“一定有許多鋪子上商人送他糉子與其他東西,作爲對這個忠於職守的划船人一點敬意”。

而順順的兩個兒子,他們崇尚愛情,又有兄弟情,鄙視金錢,敢愛敢憎,他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着圖畫的完美與歷史的厚重。他們無法擺脫如畫般靜止的命運與生活。這潛在流動的悲劇命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