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地理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什麼樣的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地理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地理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1

大家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爲要形式,啓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爲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啓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鍊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成爲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佈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峯,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佈。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峯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峯。地理歌訣簡潔而明瞭,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繫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爲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交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的知識是教學的最高的技巧所在。”其實這裏所說的最高技巧就是老師要善於“點化”舊知識,從而啓發學生對舊知識進行演繹、歸納、分析,從而獲得新知識。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今天上午我在講到歐洲西部的時候,我就問了我們上一節西亞講到的一個知識點-----被西方人稱爲海上生命線是哪個海峽?這時我發現好多學生都在那裏翻書,這時我就稍微的給大家做了一點提示,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霍爾木茲海峽”。通過這一個問題我發現下面的學生的聽課情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人多了。

中午吃過飯在休息的時候,我就在想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的聽課情趣一定不是太高,我能用什麼辦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呢?這時我就想起了上午我用的一方法-----提問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下午在二班上課的時候,我就設計了一個小的活動,讓學生上黑板上寫我們上一節學的西亞地區的石油運輸路線,不會寫的可以有三次求助的機會,這時下面的好多學生都舉手了,沒有記住的也馬上翻書去看。這時我隨意的叫了三個學生上黑板寫,由於石油運輸路線是一個難點,都是一些海洋、海峽,寫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上來的這幾個學生沒寫幾個就不會寫了,這時我就說你可以求助下面的學生,這時下面的學生幾乎都把手舉起來了,有的甚至都站來起來,還大聲的喊:“老師我去”。

這時我看見下面學生已經完全被我調動起來了,也該到收場的時候了。

“同學們來我們共同看一下,看這三個同學寫的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充”。最後我又對這幾個學生進行了表揚。雖然這是一個小小的課堂活動,但是卻把整個班級參與課堂的興趣完全的調動起來了,這節課上下來使我感覺到無比的輕鬆。點化舊知識,容易勾引起學生回憶的思考,啓動了他們的大腦,只要一提及這些舊知識,學生就一觸即發,十分的興奮,這種興奮又調動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中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相信這是目前我們正在實踐和努力追求的課程改革目標之一。目前的教學改革依然存在着“面”和“質”的問題。“面”是指從大的範圍上來看,真正取得課堂教學改革成功的學校數量還是十分有限的;“質”是指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度不夠,需要進一步提升質量和豐富內涵。應當說影響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教師觀念轉型不到位,教師理念建構跟不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和速度。

目前,我們對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的認識,但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卻有爲難情緒。一是怕完不成當堂課的任務,二是怕學生沒學會,不敢放開。即使有時形式上是改革了,但是也是僅限於聽課,平時還是基本按原來的方法上課。今後課堂教學所面對的最大“瓶頸”,將是教師觀念的深度轉型問題。

如果實現了觀念深度轉型,從“形”轉走向“心”轉,從一般的認識層面上升到行動層面,那麼,廣大教師將會自覺自主、心甘情願、積極主動地去踐行課堂教學改革,將會深入貫徹“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將會在實踐層面上深化課改。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儘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爲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這一學期的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工作,收穫多,反思亦多。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反思,以利於指導自己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教師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爲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爲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

“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3、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爲、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並且有挑戰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慾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於創新的品格。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爲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於不成熟的探索階段,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徵,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紮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4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爲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爲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爲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的有效信息達到最大值,而且有利於實現各種感官、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說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探究,使聽、看、說、思、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探究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上冊有34個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小製作、模擬演示、讀圖分析、動腦思考、填表、計算、繪圖、談感想看法等。遇到這些活動,你得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結合當地特點精心設計組織的嗎?每一項活動內容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嗎?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嗎?等等。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學更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鬆愉快,而且有利於啓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爲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內在動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提供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學生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如感受多變的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與生活等。請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心中有數嗎?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作用?是怎樣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識的等。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5

第五週終於把第六章的新課講完,現在總結並反思一下。第六章共三節,我分別嘗試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目的是打開學生思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領悟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下面以每一節的位置、地形、氣候講解思路爲例。

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我基本上按照教材的思路,先指導學生看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圖,用填空式的板書引導學生一步步概括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然後小結套路,再讓學生按套路看圖概括歐洲的情況,最後用三到四個短語分別描述亞洲、歐洲的典型區域特徵。

第二節,非洲

因爲內容比較簡單,加上之前已經用了四節課的時間給學生示範過怎樣描述一個大洲各方面的特徵,我就嘗試換另一種教學方法。先通過播放《獅子王》片段,引導學生從中找出非洲自然環境的典型特徵,並用“高原大陸”“熱帶大陸”來形容,然後讓學生分小組查閱手頭上所有資料,找出說明“高原大陸”或“熱帶大陸”的依據,提示學生從原因和所導致現象兩個方向思考。學生分組討論時,我在其中巡堂,發現學生除了懂得從位置、地形、氣候等基本特徵入手之外,還能夠考慮到位置、地形、氣候的相互關係,甚至有更廣闊的思路,如:東非大裂谷之所以深邃,是因爲縱跨非洲大陸東部的高原,相對高度大;撒哈拉沙漠地區之所以少雨,可能是因爲處於非洲大陸東部高原的背風坡。小組彙報的時候,我繼續提示學生思考地形、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學生又馬上補充很多依據。我一一板書下來。

第三節,美洲

我採用了對比學習法,主要目標是揭示位置、地形、氣候三者的聯繫。先讓學生嘗試按學過的套路分別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再讓學生對比:南、北美洲的地形特點;北美洲、亞歐的氣候類型特點;南美洲、非洲的氣候類型特點;南、北美洲的氣溫、降水特點。在對比時,引導學生思考造成它們之間差異的主要因素,如: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影響氣候類型的分佈位置與面積;北美洲三大南北縱列帶使北美洲夏季普遍高溫,冬季普遍低溫,而南美洲的地形使其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同地理位置,板塊運動和外力作用存在差異,則各大洲地形不一樣……最後簡單板書,則位置、地形、氣候的相互聯繫一目瞭然。

反思一下,可以繼續完善之處主要有:板書可以再優化,合併同類項,設計得更簡練;視頻可以更豐富、更簡潔;注意及時進行知識梳理,指導學生合理使用教材與圖冊。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6

新學期開學後,區教研中心多次組織地理教師外出學習、觀摩,各市區地理教改的新成果給自己的觸動很大。經過認真、細緻的反思,比較自己以往的教學,在處理投入與產出的辯證關係後,本學期在課堂教學上,也與時俱進,做了一些簡單的嘗試。現將自己的點滴收穫總結如下:

一、將課堂教師爲主的一言堂,真正還給學生

由於自己認識上的偏差,低估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以往的教學,講的過多、節奏過快,同時,穿插一些與會考有關的時事地理知識,一節課下來,真正放給學生自己的時間過少,思考、反思、探究的時間明顯不足,時間一長,學生知識的掌握就出現這樣後那樣的問題,再加上,自己在學生課後的鞏固、查漏補缺上,工作較粗,所以,自己付出很多,學生收穫得卻很少,在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中,與區內兄弟學校的差距一直得不到改觀。爲解決這一困擾多年的老問題,本學期,教法上做了簡單的改革,教案的準備,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課件的使用上,增加了學生探究的習題,課堂上放手給學生討論、發言的機會,課後學生的作業負擔也非常輕。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想會收到效果的。

二、精選例題、習題,注重重點、難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任教地理學科多年,整個知識體系,自己也走過幾個來回,重點、難點自己也一定的瞭解。本學期,在新授課的教學過程中,爲配合學生掌握有效的實用知識,在加大學生的討論、探究基礎上,習題的選作上,力求知識的最優化,學生負擔的最小化,所布臵的作業,一是經過自己篩選的地圖,二是以地理填充圖冊爲主線,布臵簡單、有效的少而精緻作業,使學生課後無任何壓力、負擔,即只要認識到位,要完成地理作業,時間非常少。但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必須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要好於往年。

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小評估的利用

以往自己只重視課本知識的傳授,注重課堂時間的掌控,忽視了學生心理的研究,每節課自己講得往往口乾舌燥,學生卻不領情。本學期,在保證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改掉了“只顧低頭拉車,不擡頭看路”的老毛病,加強了學生短時、快速記憶、課堂提問等小環節的應用,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瞭解得明顯好於去年。同時,注重知識的遺忘處理,根據記憶規律,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複習,現在看效果不錯。

近期,在教學上主要做了以上的小變化,下一步,重點應放在學生學習興趣的處理上,力爭改變現在學生被動、消極學習的不良環境,爭取在地理的教學上能有新的突破。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7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通過使用新教材本人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轉變自己的角色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爲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爲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二、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於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近一個月的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做到四個基本點:設情景激發點,讓學生都想學。設思維展開點,讓學生都會學。設認知停*點,讓學生都學會。設心理交流點,讓學生都樂會。其實,每當茶餘飯後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遊離在課堂之外?爲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或許是因爲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爲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還在進一步不斷反思。

地理的教學反思 篇8

新課改,新理念,我認爲,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瞭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

我認爲,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教學素質和研究能力,有設計富含知識和能力,並有利於展開多端性、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充實、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內外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從而使教學活動處於活躍積極的狀態。

3、對自身教學行爲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衆所周知,過去爲了鞏固“雙基”,我們教師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習內容的“標準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對問題解決的常規思維、邏輯思考、唯一答案,對學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採取壓制、迴避、冷處理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樣大量地進行反覆操練,使學生學會的只是“複印”知識。而新課標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意識,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爲,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匡正。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我們不僅要注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爲,還要通過學生作業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的知識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爲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