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反思模板(精選10篇)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地理的教學反思模板,歡迎大家的閱讀。

地理教學反思模板(精選10篇)

地理教學反思 篇1

新課改,新理念,我認爲,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瞭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

我認爲,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教學素質和研究能力,有設計富含知識和能力,並有利於展開多端性、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充實、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內外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從而使教學活動處於活躍積極的狀態。

3、對自身教學行爲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衆所周知,過去爲了鞏固“雙基”,我們教師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習內容的“標準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對問題解決的常規思維、邏輯思考、唯一答案,對學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採取壓制、迴避、冷處理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樣大量地進行反覆操練,使學生學會的只是“複印”知識。而新課標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意識,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爲,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匡正。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我們不僅要注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爲,還要通過學生作業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的知識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爲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地理教學反思 篇2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隨着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爲突出。新舊觀念發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爲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製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於過去的教學大綱。爲此,我認爲在國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着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爲主走向以學生髮展爲主;從以講授爲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爲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把握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係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國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並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係——師生平等的民主關係。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係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爲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係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纔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於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係

傳統的國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後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註重過程。

六、處理好創設寬鬆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係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鬆”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係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國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係

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於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地理教學反思 篇3

學生都希望獲得成功的體驗,尤其是渴望成爲同齡人中的傑出者,然而衆多孩子的這種良好願望往往被老師所漠視。每日評選一位傑出學生,就是教師在尊重、關心、承認每個學生存在價值的前提下,給他們成功的希望。

評選每日傑出學生,最需要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所有學生寄予同樣深切的期望,滿懷愛心地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由於我在評選過程中始終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重在看其當天或一段時間內的某一方面的“傑出”表現,所以人人都有機會當選。

比如,不愛發言的學生勇敢舉起了手,不喜歡做作業的學生高質量完成了一次作業,優秀學生又實現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參與集體活動表現突出者,平日樂於助人文明有禮得到了大家交口稱讚者等都有可能獲得傑出學生的光榮稱號。

另外,對當選機會相對較少的學生,我還會主動找他們聊天談心,私下與他們來個約定,只要達到約定的目標,就能實現當傑出學生的願望。因此,一學期下來,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我這兒領一張傑出學生的獎狀,在同學們的喝彩聲中成爲幸福的傑出者。

爲了讓傑出學生多一份榮耀與責任,我在班上規定傑出學生當選後就成爲第二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班級的日常事物,包括開門關門,佈置黑板,發表簡短演說,帶領大家學一句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傑出學生的採訪,填寫好班級日誌,作好班級課堂表現記錄,下午離任前做一日小結等。

自從評選每日傑出學生以來,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許多學生在“傑出”的激勵感召下信心倍增,徹底地改變着自我。每日評選傑出學生活動產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楊超,一年前我剛接任時他還是一個受人歧視、令老師最感頭疼的學生,因爲他除了愛說謊不願做作業之外,還經常罵人。

開學後不久的一個課間,大家集合做操時一位同學不慎將另一位同學的筆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滿地都是,由於時間緊迫,前邊跑過去的十幾個學生沒有一個伸手去撿。

正當我感到失望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最後一個起跑的楊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猶豫地蹲下身來,收撿好散亂一地的文具後,望都沒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當天下午,當我將當日傑出學生的光榮稱號授予楊超時,在一片喝彩聲中,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這以後,楊超在我的悉心呵護下徹底地變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願望。到上學期期末,他不僅當選爲班級的“十佳標兵”,而且還破天荒地被評選爲學校的三好學生。說實話,楊超今天的鉅變讓我都感到吃驚,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他實現了從未有過的超越?

在楊超的一篇隨筆裏我找到了答案:“自從我當上了第一次傑出學生,一向對我責罵的父母第一次誇獎了我,那一夜我抱着傑出學生的獎狀興奮得一夜都沒有睡着。從此,每當我面對老師那和藹可親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實,類似楊超的例子在我身邊舉不勝舉。是的,只要老師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金礦,都能成爲傑出者,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賞識激勵,學生就會在老師平等地關注下創造奇蹟。

地理教學反思 篇4

地理學科對我來說不是專業,再加上地理學科在學校、社會、家長、包括學生在內都視爲“副科”。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着。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爲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儘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來嘗試着教學。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爲此對每一章節的內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課本都背下來,讓他們在內心裏敬佩老師,受其感染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功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爲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是現在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歸納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纔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纔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纔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二、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髮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於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係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爲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於回答的精神,並儘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爲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爲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三、發揮課代表優勢,主動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爲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鍊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

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由於本人是非地理專業老師,對於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地理學科知識面牽涉甚廣,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時往往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爲藝術。同時對於怎樣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什麼較好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認真聽課,多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把握好每一節課重難點。對於部分需要記憶的內容強調學生必須死記硬背。缺乏一種形象無意記憶方法。這樣就是把知識變死了,學生學起來也感覺到枯燥無味。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裏,距新課改理念還有一些差距,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要以我滿腔的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要具有永不滿足於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於實踐,勇於探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思想認識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爲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爲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注重實際應用。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好地理,還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達到寓教於樂;更重要的是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老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本學期是我在咱們學校帶的第一批學生,經過一學期的教學,爲了以後真正做到打造高效課堂。特做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學觀念和方法

以往的地理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我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爲此在學校倡導高效課堂的契機下,我積極的探索高效課堂的環節,教學設計等等方面的東西,也從衆多老師的優質課堂上學習了不少好的經驗,並且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嘗試,以期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進之處,希望能進一步的改進。

二、反思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爲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爲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爲課堂累贅。改進措施: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暗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反思教學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於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

改進措施:佈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爲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總之,我個人認爲:在教學工作中,只有多學習,多反思,才能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

地理教學反思 篇5

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多月了,我又參照地理課程標準重新回顧了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創設了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地理課的開展緊扣“學議導練”模式以學生的活動爲主要形式。就如何提高教師在課堂中的“講”的有效性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課堂上能發揮地理學科的聯繫生活特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地理課堂。國中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地理知識十分的多。如“太陽爲什麼東昇西落啊”、“爲何冬季白天時間短”、“濰坊夏季爲什麼吹東南風”等等,我們能夠適時引用,能夠很大程度上增進他們對於某些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學到溫帶季風氣候的時候,學生不明白東南季風與西北季風的區別,適時引用生活中他們對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感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地理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應該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纔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能夠關注差異,善待錯誤

講究教學的實效性,不能不提到數學課堂中兩個非常有價值的要素:學生間的差異和學生的錯誤。

我們常常把某些學生看成是“差學生”,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不搗亂就好。其實有些時候,適時的將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差學生”去解答,再給以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起碼會將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認真的鞏固。正視學生之間的差別,注重整體,提升能力纔是我們作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要善待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有些錯誤是有共性的,學生也許會因這些錯誤而增進對知識的瞭解和認識。比如學習歐洲氣候,在問到歐洲氣候海洋性明顯的原因時,七班姜永琪回答時將北大西洋暖流劃分到了“海陸因素”,其他同學補充時能夠指出錯誤但解釋不了原因。碰到這這種出了國中教學範圍的問題,作爲地理教師就要合理把握形象解釋。如果就此放過,會讓學生對這一環節的知識點留下猜疑。不利於整體知識的掌控。

三、重視整理,形成網絡

地理新教材非常注意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進行編排,但是,教材是以靜態的序列呈現的,不可能充分滿足知識學習的結構化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授課必須根據知識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加工,形成一個流暢的知識網絡。比如,第七章第三節西亞部分。教材上給出了四個板塊,牽扯到了位置範圍、資源、產業和宗教這幾個方面,相互之間過渡困難。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利用西亞地區的戰爭頻發這一現象,讓學生查找原因,將西亞的知識進行統籌,構成一個整體網絡。學生的學習激情明顯高了很多。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教師如何有效地講才能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纔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再學習。如此地潛心鑽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地理教學反思 篇6

這次教研課總的說來還算成功,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基本達到我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堂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學習。這堂課讓我學到了許多,特別是聽取專家及兄弟學校教師的評課意見後,我認識自己教學上的不足。也正是這堂課讓我對新基礎教育理念有個更爲深刻的理解。

一、課程過程分析及反思

1、欣賞歌曲《拯救地球》

課程過程:學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思想精髓

任務設置:熱身運動,把學生帶入英語學習的氛圍,通過歌曲引入主題

設計目的:學生能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化爲具體的認識及感知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夠。新基教育注重以學生爲本,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融合。

(2)改進方法:深入學生,與學生一起唱,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愉快、輕鬆的進入學習狀態。

2、地球常識的競賽

課程過程:學生對問題進行快速的反應及解答,

任務設置:競賽題目較爲簡單,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並鞏固以往的舊知識。

設計目的:學生鞏固以往所學的舊知識,爲新課的學習做鋪墊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點:新基礎教育,關注”生命成長”,強調課堂的人文氣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及成功的滿足.而這一環節的設置正式體現了這一點。一些簡單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活躍起來。並有從易到難讓學生輕鬆學習。

(2)問題及改進方法:新基礎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強調關注所有生命體所有學生;強調對學生的激勵。所以當一組學生所得紅花的數量遠遠低於其他小組時,老師要隨機另外出些題目給這一小組,讓這一小組的紅花數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視

3、回答問題:什麼是環境

課程過程: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

任務設置:讓學生對環境這一概念有個準確的理解

設計目的:能夠理解環境是人類周圍的一切事物。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問題:環境定義的圖片出先得太早。

(2)改進方法:在這一環節,關於環境概念的圖片可以後些出來。讓學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4、欣賞一組環境優美的圖片並作小組討論

課程過程:學生欣賞並討論最喜歡的圖片

任務設置:通過展示好的環境的一面,讓學生感受好得環境給人類帶來的快樂和享受。

設計目的:兩兩對話,提高其合作學習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實際效果:學生能感受到美的環境所帶來的愉悅感,並能通過兩兩對話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語反思:表達、交流的能力。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並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5、展示一組環境污染的照片並作配對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觀看圖片並將文字與圖片配對

任務設置:通過展示被污染過的環境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同過“找設計目的:朋友”式的配對活動,將圖片和描繪性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實際效果:更爲深刻。

設計目的:學生能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並通過文字圖片配對的活動,對幾種典型能的環境污染形式有更爲深刻的理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前後兩組截然不同的圖片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利於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2)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並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6、討論污染的種類及來源等

課程過程:學生對特定的話題進行小組討論

任務設置:一小組的形式對環境問題的進一部討論,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聽力等交際能力設計目的:,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設計目的:加強學生用英語與人交流的能力,並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反思:習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學生在討論時顯得有些緊張、拘謹。

(2)改進方法:今後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訓練。

7、作一個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課程過程: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同學家的小區環境做一個調查報告

任務設置:這個活動讓學生既關注書面知識,又式學生把書面知識和生活世界聯繫起來

設計目的: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公民意識即: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實際效果:。

培養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的意識或能力。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勢:這一設計讓學生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與生活不是截然分開而是緊密相關的。

(2)問題:做總結時由於時間緊,只叫了一位學生做報告。

(3)改進方法:將時間安排得更爲合理,可以邀請2-3位學生做報告總結。

8、宣誓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宣誓

任務設置:學生與老師一起做宣誓,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及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

設計目的:學生的責任感及主人翁意識的得到加強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這一環節的設置有助於激發學生責任感。

(2)問題及改進方法:此環節在處理上不夠流暢。今後在類似這種環節的處理上要在前一個環節中有所鋪墊。

二、對“新基礎教育”的幾點體會

1、新基礎教育課應該是務實的課,而不能空有形式卻沒有內容。

2、豐富多樣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每個活動都必須充分利用,而不能對每個活動都“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

3、每個環節的銜接要自然流暢。

4、教師掌控課堂氣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注意運用幽默感等對課堂氣氛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學習。

地理教學反思 篇7

一、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

近幾年,國中地理與其它課程一樣實施了新教材,我們的教材從原來的人教版到中圖版再到現在的`星球版。我作爲一名從教近5年的地理教師非常關心新教材的內容,拿到教材後,深感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但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從而要求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而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爲此,我經過認真地反思,認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應從有利於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作爲一名教師應與時俱進,放棄以“灌輸”爲主的教學方式,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以“34個省級行政區”教學爲例,該教材如果採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遊戲法,採用多媒體技術製成“ 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於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雜誌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信息,並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在教學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地圖教學

打開地理新教材,我們會發現文字篇幅有所減少,各種地理圖表去佔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圖、政區圖、氣候圖、人口分佈圖、照片等,還有各種統計圖表,不僅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空間性突出等特點,還可以形象、直觀、準確、趣味的表現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課堂上面對課本里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爲一名地理教師,我經常反思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鑑於這種情況,我主要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和傳統教學方法(如掛圖等)相結合的方式,有意識地將地圖展示給學生,從地圖的三要素入手,教他們認識地圖信息,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們提高看圖的興趣,從而養成看圖的習慣。例如,在“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教學時,首先出示“中國的地理位置圖”然後提出問題:“從東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國分別位於哪個半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看,中國的疆域對我國發展的作用?”並要求學生在圖中找出答案,然後讓學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與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學俄羅斯時,請同學看一看俄羅斯地跨哪兩個大洲、以什麼地形爲主、有什麼特點,緯度位置怎樣,什麼是影響俄羅斯農業的主要原因......,使學生通過

看圖感受到俄羅斯人口少卻要進口糧食的原因。從而養成讀圖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作爲地理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圖的意識,用圖導入深入,用圖突破教材重點,解析教材難點,給學生以直觀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學反思 篇8

近兩個星期以來,我校組織了一次以教研組和備課組爲單位的聽評課活動,包科領導親自帶領。我們七年級地理備課組由楊校長親自帶領,四位教師對課堂進行了展示。現反思如下:

1、好的方面

總的來說,四位教師講課細緻,條例清楚,思路清晰,簡明準確,能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延伸;講練結合,知識點落實到位;注重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有師生互動;板書精心設計,圖文並茂,教學效果較好。

(1)xx老師授課時首先由一個簡單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引出降水的定義。其次給出自學提綱,學生開始預習課本內容。課堂教學安排得當合理,注重了對學生的啓發和引導,注重了讓學生多說多想多練習,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課改教學理念。

(2)xx老師的地理課堂一開始學生就能進入緊張的複習課之中,教學中有講有練,講練結合,效果好。在講的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引導讓學生按步驟多方面分析地理事物、現象和規律。每出現一個地理事物、現象和規律,都要注意引導、教會學生從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全面的分析,教會學生學習,體現了“教是爲了不教”的先進教學思想。這也是針對了會考學生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地理規律時容易丟三落四,缺少了某些方面,少了一些得分點,丟失了一些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分數。

(3)xx老師的課堂以學生爲主體,用新課改理念,由學生來組織課堂教學,學生展示教學重點、難點,效果較好,值得繼續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和改進。

(4)xx老師在授課時能夠展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以導學案爲基礎,強調學生預習,注重地理知識之間的遷移和聯繫,如講氣溫的分佈時,順便複習了等高線地形圖,引出了等溫線圖,在練的方面,教師認真選擇了與學生實際較爲切近的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有梯度的安排訓練題,這樣設計習題,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教學效果較好。

2、需要改進的方面

(1)在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沒有展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2)個別教師舉例說明地理事物,多個舉例中,與學生生活距離遙遠,學生理解上難度較大。

(3)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教師管理不嚴,學生有私下小聲說話現象。

(4)部分課堂教學中講練結合緊密程度、融合程度不高,課堂效率有點低。

3、教學建議

(1)地理課堂教學中儘量做到講練結合,邊講邊練,講一點,練一點,鞏固一點,再講新的內容;也可以講完再練,注意合理安排。

講時注意多讓學生分析舉例,讓學生多動腦、多說,注意引領指導讓學生明晰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說明地理事物、現象和規律,即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地理,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練習要有針對性。國中除了課本及填充圖冊上練習之外,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實際,隨堂增加一些綜合性相對較強的習題,激發學生對地理興趣,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地理素養。地理課堂舉例切近學生,從當地學生熟悉的周邊環境入手,舉學生生活學習中例子,以便學生理解,提高教學實效性。

(2)課堂上對學生嚴格要求,嚴厲制止學生上課私下小聲說笑,不可聽之任之,用良好紀律保證教學有效高效。

(3)作爲地理教師應告誡自己:不是教完了教材,不是做完了練習,就等於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最好能靈活妥善處理教材非常重要。備課、講課要依託課標,源於教材,高於教材,要結合其他版本教材和自己豐富地理專業知識,對現有教材進行有效整合和必要補充,課堂中要對教學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以期提高學生地理素養。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提升了很多,相信以後的課堂在不斷反思的基礎上會更加完善。

地理教學反思 篇9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覽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講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輿教育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怎麼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效果?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求地輿教師冷靜、活躍地不斷反思,才幹適應新課程下的地輿教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人物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常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意圖,把主要精力放在查看學生對常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爲學生學習的激起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爲此,我在講堂教育中很留意創設民主、相等、自在、調和的教育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思狀態,來活躍思維與幻想。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恰當答應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維的火花;講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以爲呢?""你的觀念呢?""你的觀點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舞學生自在地表達自己的觀念。

對學生答覆問題的點評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口氣來及時讚揚鼓舞。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記得有天在七年級(16)班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突然舉手問:"教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麼高,應該比其他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麼會低呢?"氣候一章現已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後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仔細聽、仔細學,也仔細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回答了這個問題,並當衆表揚他愛動腦筋,敢於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常識,或許有的學生會去想,也或許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其他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並鼓舞同學們質疑問難。

每逢閒暇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遊離在講堂之外?爲什麼單個學生上課時表情冷酷,目光空洞,乃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着和他課後攀談以示關愛,所以曾經,他聽課仔細,不再幹擾講堂,而一段時間後又康復原樣……或許是因爲沒有及時欣賞他的各種變化?仍是因爲沒有滿意他的根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都值得在以後的教育中去思索、去探索。

地理教學反思 篇10

兩年來的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誌性體現。以下是針對自己近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現在的國中生思維活躍,由於認識水平的侷限性及觀念意識,普遍對地理科不重視,在課堂上的情緒不是冷漠呆滯就是惟恐天下不亂。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不更新,上課時只是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勢必造成學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用“心”去施教,熱切地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爲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

首先,我們教師的課前準備除了寫教案,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瞭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一是積極的旁觀者,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學生,讚賞學生,啓迪思維,激勵鬥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讓學生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爲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於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爲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並提高其有效性,教師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意適時評價。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到目前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應該讓學生來談談,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1、課前抽查,查找問題,找準切入點。

要增加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每一節課的地理主幹知識和考點內容,針對主幹內容和考點內容設置情景,找準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緩判斷,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鍛鍊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在交流討論時讓學生自主交流,少講解甚至不講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3、開放地理課堂。

教學內容開放,關注社會重大的科研成果,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聯繫實際生活,其次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儘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讓學生展開辯論,越激烈越好,再次,作業設置要開放,作業形式要多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開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學生,關注其差異性。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瞭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並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爲了升學,或者只是依據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爲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爲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國中學生,正值求知慾、表現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說”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瞭,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閱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爲學生創設“多說”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5、講究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開展探究學習法,爲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