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教學反思

地理課上我們經常說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學生聽了味同嚼蠟,入耳不入心。但如果每次換個角度:今天說我國有遼闊的沃土,富饒的物產,有巍峨的羣山,廣茂的森林,有澎湃的江河,豐富的寶藏,這怎不叫人自豪呢?下次說我國經濟建設成績斐然,東北昔日的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東南昔日的小漁村變成了一座座現代化的新城,昔日荒涼貧窮的大西北如今有了肥沃的綠洲,昔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大西南有了一條條便利的交通線,這怎不叫人自信呢?再下次說,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因此由資源種類、總量大國變成了人均資源小國,由經濟大國變成了人均佔有量小國,這怎不令人擔憂呢?通過新鮮變化的語言,刺激學生的聽覺器官,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事實上,效果確實比重複單調的語言來的快,來的好。這是對教師在語言上提出的要求,當然在教學方法上更要注意求新求變,以適應學生的要求。尤其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的才能能夠充分地展示出來,展露他們的個性和風采。比如我在講臺灣的有關知識時,讓學生圍繞祖國統一問題展開討論,首先向學生簡單介紹臺灣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概況,臺灣是我國的寶島,自然資源和物產豐富,是有名的“森林島”“旅遊島”,經濟發達,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逐步引導,啓發學生,聯繫政治歷史課上所學的.知識,近期聽到的報刊、新聞報道,進行思考。臺灣的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從而讓學生聯繫實際,展開討論:1.臺灣對祖國發展的重要意義2.應不應該回到祖國3.從自身談想法。通過討論讓他們油然而生愛國情感,比枯燥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地理課教學反思

另一方面,大部分地理教師可能教學任務都比較重,承擔了學校的整個年級的地理教學。在教學中就可能考慮不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智力和心理髮展水平,一個模式走到底。我在教學中就犯過此種錯誤。由於長期處在畢業年級,對畢業年級的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心理特點摸得透,拿得穩。在低年級教學時就忽略了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徵,在講解具體的章節時,採用的教學方法大多不變,使得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年級講,教學效果大大不一樣。例如:講解區域地理時,我在畢業年級用了對比的方法,基本上用了一節課的時間,速度是挺快的,但學生的接受也是可以的。轉到二年級時,我依然採用的是同一種教學模式,結果和我想像的差了一大截。不僅教學任務沒有完成,而且學生反映速度過快。就是因爲畢業年級的學生現在基本上思維已經逐步擺脫了直觀形象和直觀途徑的限制。但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主要處在感性認識階段,他們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要欠缺,因此,一定要看準教育對象,作恰當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