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公轉地理意義的教學反思

本節講四個問題:

關於地球公轉地理意義的教學反思

一、地球的公轉,

  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三、晝夜長短的變化,

  四、四季的更替。

第一個問題,地球公轉的概況即方向、週期、速度和軌道等比較簡單,可以先安排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然後作一簡介即可;而黃赤交角以及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比較難,需要動一動腦筋。在教學中,黃赤交角我是這麼講的:首先用讓學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並讓其他學生觀察,最後由學生共同得出結論:

1、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

2、地球運動的時候,地軸的空間指向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和公轉軌道平面(暫不交待這是黃道平面),得出黃赤不共面有交角的結論,然後再交待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黃赤交角等概念,並引導學生讀圖1-3-3,進一步認識這些概念。

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是另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太陽直射點。先是用手電照的辦法來觀察,但效果交不好,後來的兩個班換了辦法:將一張硬紙板剪出一個半圓形,畫出太陽光線上,套在地球儀上,讓學生來觀察太陽直射點(我覺得後一個辦法更好一些)。此時並不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而是稱之爲太陽垂直照射的點,這樣便於學生觀察和理解,然後再來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水到渠成。太陽直射點清楚了以後,再來觀察黃赤平面重合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這一點很重要,這樣有利於後面學生理解黃赤交角纔是導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根本原因。接下去再來演示存在黃赤交角的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在這一輪的地理教學中,我發現用三角尺來演示的'效果非常好。

第二個問題,今年的教學似乎沒有好的心得,基本還是老套路老辦法,略去。

第三個問題,本輪教學中,我首先板圖(包括俯視圖和側視圖)介紹晝弧和夜弧的概念和晝長、夜長的計算,然後指導學生分別讀圖1-3-9的三幅圖,分別讀取赤道、北/南半球、北/南極圈以內某緯線晝弧和夜弧或晝長、夜長,認識以上緯線的晝夜長短狀況,從而得出結論:赤道終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最後引導學生歸納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

第四個問題,也沒有好心得,故同樣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