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3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3篇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篇1

本節主要學習四個問題:一、地球的公轉的基本知識,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四季的更替。

下面我將較好的教和學的情況總結如下:

第一個問題,地球公轉的概況即方向、週期、速度和軌道等比較簡單,可以先安排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然後作一簡介即可;而黃赤交角以及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比較難,需要動一動腦筋。在教學中,黃赤交角我是這麼講的:首先讓學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並讓其他學生觀察,最後由學生共同得出結論:1、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2、地球運動的時候,地軸的空間指向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和公轉軌道平面(暫不交待這是黃道平面),得出黃赤不共面有交角的.結論,然後再交待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黃赤交角等概念,並引導學生讀教材插圖,進一步認識這些概念。這樣就培養了學生觀察的方法,積極分析總結問題的方法以及學會通過演示獲取結論的方法等。

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是另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太陽直射點。先是用手電照的辦法來觀察,但效果不太好,後來的幾個班換了辦法:將一張硬紙板剪出一個半圓形,畫出太陽光線,套在地球儀上,讓學生來觀察太陽直射點(我覺得後一個辦法更好一些)。此時並不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而是稱之爲太陽垂直照射的點,這樣便於學生觀察和理解,然後再來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水到渠成。太陽直射點清楚了以後,再來觀察黃赤平面重合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這一點很重要,這樣有利於後面學生理解黃赤交角纔是導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根本原因。接下去再來演示存在黃赤交角的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在這一輪的地理教學中,我發現用三角尺來演示的效果非常好。

第三個問題,本輪教學中,我首先板圖(包括俯視圖和側視圖)介紹晝弧和夜弧的概念和晝長、夜長的計算,然後指導學生分別讀21頁三幅圖,分別讀取赤道、北/南半球、北/南極圈以內某緯線晝弧和夜弧或晝長、夜長,認識以上緯線的晝夜長短狀況,從而得出結論:赤道終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最後引導學生歸納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目前我認爲我的上述方法對於學生理解這節課的難點效果很好,學生也通過以上掌握了演示法、觀察法、分析法、總結法、讀圖法等學習方法。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篇2

今天下午我用老範的課件上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雖然用前修改了下,依然感覺不順手。範老師先講四季和五帶,後講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我覺得邏輯順序不對。正確的邏輯是:由於自轉和公轉產生了黃赤交角,導致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才使得地球表面有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這樣才使得地球產生了四季更替和五帶的劃分。

此外,在講黃赤交角的變化引起熱帶、溫帶、寒帶的變化時,我發現學生直觀地看動畫比用數學的方法證明效果更好。用數學證明,必須講太陽直射光線和晨昏圈垂直這個知識點。引入的數學知識越多,學生畏難情緒越大。

今天和另外一個地理老師交流了會,發現應該讓學生做《新新學案》這個練習。我一直沒給學生布置地理家庭作業,以爲在課堂上抓住學生就行了。其實,少量的練習還是有必要的。同時,感覺自己不夠紮實,學校配備的《新新學案》沒放在眼裏。水平不咋地,還傲氣得不行,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了哈。

地球運動這節課,我要好好備課,力爭每節課效率最大。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篇3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也是難點,難度大,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足,不好理解,尤其是在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規律和計算方面,不能夠很好的掌握,我們通過利用實驗演示、觀察動畫,計算比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利用課本中樓房的採光問題加以應用,加深學生的理解,本節學完後要把地理的自轉結合起來考慮,地球的運動及其產生的地理意義,難度大,我們講課時放慢進度,同時結合練習進行講解說明,理解地理的運動和地理意義。對本節課做一總結:

  一、實驗演示,直觀深刻

在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中,由於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故通過簡易的模型,在講臺上模擬演示了地球公轉不同位置時,太陽直射點的不同位置特點,讓學生能夠直觀的觀察到這一現象,再通過Flash的模擬,找到特殊點,最終完成對這一知識點的落實。這一過程,不僅體現出地理學科的實踐性,也讓學習更具趣味性。

  二、以圖說理,簡潔明瞭

地理,以圖說理。在本節課中,我大量運用圖示,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在圖中找規律,用圖解釋原理。比如說,用光照圖來解決確定房屋的朝向、太陽高度與物體影子長短的關係、樓間距問題、太陽能熱水器等問題是地球運動常考的知識,用一系列的圖示,解決了很多問題。以圖說理,更顯得直白明瞭,同時也更加凸顯出圖在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在學生心中樹立了讀圖用圖的觀念。

  三、生活案例,生動貼切

地球公轉的意義,看似非常理論高深的問題,而事實上,這一現象與我們生活實際非常貼近。日影長短的問題,房屋朝向的問題,樓間距問題,太陽能熱水器問題……這些都真真切切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在這一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大量的結合了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們體驗到更爲生動的地理知識,從而樹立了其“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用地理的思維生活”的觀念。

  四、合作探究,發現問題

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規律在本節中佔有重要一席,而這一知識點也較爲抽象,所以在這點的學習過程中,我運用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特殊時間下,正午太陽高度分佈的圖示,讓學生找特殊,然後有特殊推廣到普遍。顯然,這一方法在本次學習過程中發揮很好,學生們很好的投入到討論探究中,也能夠找到特殊情況,並且組內多人的智慧最終得出相應的結果。

綜觀本節課,雖然知識點較爲難懂,但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化難懂爲簡單,化理論爲生活,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而本節課中亦存在不足,及對知識點的難度把握不夠充分,並沒有很好的處理“基本要求”和“發展要求”,這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加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