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產業系統耗散研究管理畢業論文

摘要:產業系統是由多種產業組成的一個整體,各產業在系統中的地位並不相同,主導產業在產業系統的發展變化中起着帶頭作用。着眼於產業系統的耗散結構,探討主導產業對產業系統的耗散結構的作用和影響。

主導產業系統耗散研究管理畢業論文

 關鍵詞主導產業產業系統耗散結構

  1主導產業的涵義

最早提出主導產業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稍後熊彼得提出了著名的“創新”理論以此解釋經濟週期和經濟發展。他的創新概念和用創新概念來解釋經濟發展過程是主導產業分析理論的核心,爲主導產業的演變和發展提供了微觀基礎。對主導產業進行了明確、系統研究的是發展經濟學家羅斯托。羅斯托通過大量的經驗對比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著名的“近代經濟增長本質上一個產業的過程”的命題。他指出,各國近代以來的經濟增長,是在各產業增長速度很不相同的情況下取得的,整個經濟的增長率常常取決於一些關鍵產業和部門,這些產業和部門發展的直接、間接效果導致了整個經濟的增長。“在不同的部門中,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起主導作用的部門,他稱之爲主導部門……,一旦原來的主導部門的先進技術及其影響擴散到各部門和各地區之後,就有新的主導部門取而代之,從而帶動經濟繼續增長。”這些產業,羅斯托稱之爲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有如下特點:①具有高創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術創新或制度創新;②具有高速增長的能力,其增長率較整個經濟的增長率高;③具有很強的帶動其他產業部門發展的能力,即具有很高的“擴散效應”。

  2耗散結構的涵義

耗散結構是比利時物理學家、布魯塞爾學派的領導人普里戈金於1969年提出的。普里戈金認爲宏觀世界存在兩種結構:平衡結構和耗散結構。平衡結構是不進行能量和物質的交換就能維持的結構,晶體是平衡結構的典型。相反,耗散結構是隻有通過與外界交換能量和物質才能維持的結構,這種結構在客觀世界中廣泛存在,比如,物理學中的激光,化學中的振盪反應以及生物系統和社會系統。

耗散結構的形成有三個基本的前提條件:一是開放性,即系統必須是開放系統。所謂開放系統,是指既與外界交換能量,又與外界交換物質的系統。熱力學的研究表明,任何系統內部都存在熵增加的自發趨勢,因此係統如果不同外界發生能量或物質交換,即呈孤立狀態或封閉狀態,便會自發地趨向平衡,使熵達到極大值,系統處於無序狀態。所以要使系統形成耗散結構,系統只能從外界的能量和物質交換中不斷吃進負熵以抵消這個趨勢。因此,系統開放是形成耗散結構的必要條件;二是非平衡性。最小熵產生原理告訴我們,在非平衡線性區即平衡區,系統演化的最終結果是到達熵產生最小的、與平衡態類似的非平衡定態,只有在遠離平衡態時系統處在力和流的非線性區,纔有可能形成耗散結構。遠離平衡是系統出現耗散結構的必要條件,而且是對系統開放的進一步說明。開放系統在外界作用下離開平衡態,開放逐漸加大,外界對系統的影響變強,將系統逐漸從平衡區推向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只有這時,纔有可能形成耗散結構,否則,即使系統開放,也無濟於事;三是非線性。系統的不同元素之間存在着非線性機制是系統產生耗散結構的動力學條件。系統狀態參量對其平均值的偏離,稱爲漲落。漲落對系統未來的發展去向有重要的作用。當系統處在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區,由於非線性力的作用,狀態空間中表示系統整體行爲軌跡的曲線會出現分岔點。系統演化臨近分叉點處,隨機的小的漲落會不斷增加形成巨漲落,導致系統發生質變,形成耗散結構。

  3主導產業與產業系統耗散結構的形成

3.1主導產業與開放性

系統的開放性是指系統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在產業系統中,主導產業是能最迅速最有效地吸收新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的成果,從而形成持續高速增長的產業。主導產業的技術含量高,技術資源密集程度高,在產業系統中居先導地位。區域經濟的發展往往是由一個或幾個主導產業的高速發展帶動起來的。主導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使命一旦完成,就要發生主導產業的更替。也就是說,主導產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自身的發展要經歷起步階段、高速增長階段、平穩增長階段、衰落階段。一旦它步入衰落階段,就失去了做爲主導產業的價值,必然會被新的主導產業所取代。主導產業的產生、發展和更替都處於產業系統與環境之間的信息交流中,這是一個吐故納新的過程。科學技術由低到高的發展決定了主導產業由低到高發展總趨勢。例如,對應於第一次技術革命,出現了以蒸汽機和紡織機爲主要標誌的主導產業——棉紡織業;對應於第二次技術革命,出現的是以電力和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爲主要標誌的主導產業——重化學工業、汽車和空調、家用電器業;作爲20世紀中葉以來主導產業部門的計算機製造、新材料工業和新能源工業等新興產業,則是以電子計算機爲主要標誌的新技術革命成果的主要吸納者。每一次的技術革命都爲主導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如果切斷產業系統與外界的交流,主導產業就會因其缺乏先進技術的滋養而衰敗,整個產業系統也會陷於癱瘓。可以說,從環境中不斷獲取有用信息,尤其是先進技術主導產業得以維繫的重要條件。而要保證信息的暢通無阻,維持產業系統的開放性是必不可少的。

3.2主導產業與非平衡性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各產業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一些產業發展得快些,另一些產業就可能發展得慢些,還有一些產業甚至處於衰退和萎縮狀態。因而,各產業對區域經濟的作用和貢獻是不同的。主導產業因其依靠科技進步,獲得新的生產函數、滿足大幅度增長的需求而獲得持續較高的增長率,並對其他部門的增長有廣泛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顯示出對區域經濟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貢獻。因此,主導產業的培育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關鍵。對於一個區域而言,主導產業的數量總是有限的,因爲可供區域發展用的資源是有限的。選擇和扶植主導產業就是力求將有限資源使用在某些最有利的方面,齊頭並進地發展多種產業必然會降低資源的使用效益。而集中精力重點推進少數主導產業的發展,勢必加劇產業間原有的不平衡,使產業系統暫時處於遠離平衡的狀態。

3.3主導產業與非線性

主導產業與非線性的關係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主導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係。由於主導產業有着較高的產業關聯繫數,它身邊往往聚集着許多相關產業,因而主導產業對其相關產業具有強有力的拉動和推動作用。通過前向聯繫,爲一系列產業提供了生產投入品;通過後向聯繫,爲一系列產業部門創造了需求。主導產業除了以這種技術性聯繫——投入產出關係與相關產業發生聯繫外,還通過其他方式,比如技術滲透的方式影響其他產業。隨着主導產業規模的擴大,它內在的高技術、高效率必然會滲透到其他的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裏,科技對產業的作用機制是非線性的;二是主導產業與整個產業系統的關係。主導產業對產業系統的非線性作用主要取決於產業結構這個轉換器。所謂產業結構,主要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各部門之間質的聯繫和量的比例。在質的方面,就是產業結構由哪些部門、行業構成;在量的方面,就是各產業部門在社會生產總量中所佔的份額。從質上看,主導產業因爲吸納了新的生產函數,它的繁榮壯大必然要求相關產業也有適度的技術含量,否則的話,主導產業會因爲技術斷層而失去與相關產業的聯繫,主導產業的發展陷入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主導產業決定了相關產業的生存條件,決定了產業結構中的產業構成。選擇的'主導產業越是擁有新的科學技術,產業結構越是高級。從量上看,主導產業是具有高勞動生產率的產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關係到產出水平的高低。假如我們在一定時期內對主導產業和其他產業連續增加等量的資本、勞動這兩個生產要素的投入,結果是主導產業的產出水平遠遠高於其他產業,主導產業對整個產業系統的貢獻也遠遠超出其他產業。這裏,主導產業對產業系統的作用是一個不合比例增長的非線性作用。

3.4主導產業與漲落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產業系統的發展變化會受到來自系統內外的各種漲落的影響。比如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時而富足、時而短缺;產業部門有的興旺發達,有的蕭條冷清。如果類似這樣的漲落不影響到產業系統的穩定,僅表現爲產業結構中各產業數量比例的改變,稱之爲產業系統演化中的微漲落,微漲落隨時間的推移漸漸被系統吸收。舊的微漲落平息之後,新的微漲落又會產生。在產業系統的演化過程中,微漲落現象比比皆是,但都不會影響大局。與此不同的是另一種漲落,主導產業的崛起及其迅猛發展。主導產業因爲吸收了先進技術,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以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不斷髮展壯大。主導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存在着直接的或間接的經濟聯繫。一旦主導產業出現了波動,就會立即影響全局的經濟,引導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這種漲落一開始也僅表現爲異軍突起的主導產業對原有產業結構的偏離,在特定的條件下,偏離的幅度越來越大,微漲落逐漸被放大,最終徹底改變了原有產業的存在秩序。

在產業系統演化過程中,主導產業的產生和發展使系統處於由非線性機制作用的非平衡的開放狀態,主導產業的突飛猛進形成的巨漲落最終使系統形成耗散結構,系統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在這個平穩發展階段,主導產業釋放出巨大能量,通過擴散效應帶動其他產業的迅速發展,整個產業系統在既定的軌道上繼續前進。然而,特定時期的主導產業畢竟是在具體條件下選擇的結果。隨着科技的進步,當新的科技成果無法被主導產業吸收時,主導產業開始步入衰退期,以它帶動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漸漸退去。這時,就會有新的主導產業代替原有的主導產業。新的主導產業的突兀而起是對穩定的產業系統發起的又一輪衝擊,隨着新的主導產業的不斷壯大,衝擊由一開始的微漲落變爲巨漲落,原有產業系統的耗散結構所具有的迴歸力不足以抵制巨漲落帶來的突變,耗散結構走向解體,產業系統跳出原來軌道,形成新的活的穩定有序的組織——新耗散結構。新耗散結構形成後,產業系統的演化又開始重複以上的過程。伴隨着主導產業的更迭,產業系統不斷建立、打破和重建耗散結構,但每次新的耗散結構比原耗散結構更協調、更高級。

  參考文獻

1於刃剛.主導產業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江世銀.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主導產業選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