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律講座的觀後感範文

法律講座對於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們許多真理和啓發。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法律講座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法律講座的觀後感範文

  法律講座觀後感篇一

在法律安全方面,我們常常忽視,認爲我們都懂法,不需要注意,但高智商犯罪卻又屢見不鮮。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高校將一個無知的人送到社會,就是給社會增加一個危險分子。時代呼喚英才,希望在與青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大學生的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學生去奮鬥,所以,法律安全知識的普及也不容忽視。

公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人格尊嚴,堅決同侵權行爲作鬥爭,不惜訴諸於法律。所賠償不僅僅是物質金錢,更有公開道歉的行爲,這就是說公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地增強,握着法律武器,向違法犯罪現象進攻,人們已樹立了社會主義法律觀念。爲了給社會減少一個危險分子,高校就要將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人送到社會爲此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其個人的成長,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校爲了使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能夠適應法制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就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學校是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場所,但僅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和具體的安排,它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社會教育工程。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要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國家的各種建設規程同步進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環境,才能爲社會輸送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跨世紀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的繁榮與發展。

人生如同一張白紙,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在給這張白紙着色的過程,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會留在這張人生的紙上。 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張色彩斑斕的紙,上面滿是絢麗的圖案;有的人留下的則是灰暗一片;更有的是還沒來得及在這張紙上添滿色彩,這張紙就早早飄零!

法律彷彿是一張無形的網,看似虛若無物,無聲無影,但卻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當一個邪惡的念頭剛剛閃過,法律無形的雙手便悄悄地靠近,當法律有大網在你身後展開,這就說明你觸碰了法律的底線。

法律是冷酷無情的,它決不會因爲你後悔了,或者是你不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而不懲罰你,誰觸犯了法律誰就必須要接受處罰。所以說要使人生走得輝煌燦爛就必須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爲一時的衝動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終生!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學好法律知識,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大學生吧!

  法律講座觀後感篇二

“人類法律,食物有規律,這是不容視的!法律是最保險的頭盔!”的確如此如果沒有了法律弱者永遠強不起來,永遠也都是受強者欺凌的弱者,強者則做什麼事都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生在法制國度的我們處處需有法,時時需遵法,作爲國小生的我們更應該讓法律在心間常駐······

近期,我校師生共同觀看了《法律講座》 每個人都有如夢中驚醒 ,有所感觸。如花一樣的少年成了犯人,應在“路路”上打拼的少年因犯罪走入歧途。莫讓悔恨伴青春,莫要當你後悔時方恨當初,世界上是沒有後悔藥的 所以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在視頻裏,在分析員口中,我們得知國小生,青少年的犯罪途徑,犯罪心理看似變化萬千,使人眼花繚亂。但總結起來,實“千變不離其一”———國小生,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爲他們對法律“輕視”對法律如眼前雲煙,擦身而過的輕風———視而不見,沒把法律放在心頭······古人云:“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都是教育我們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不要認爲那些事沒什麼,須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以我們學生的學習爲例。可能剛開始時有

一次不交作業,如果不引起重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在這個時候如果仍然不把老師的要求當回事,自己也沒有警覺起來,只是認爲不交作業挺輕鬆的,那麼就會漸漸地不寫作業,進而成績逐步下降,最後什麼也不會。再想學習想把成績提高那可真是難上加難了。因長時間的習慣,期間發生 “質變”使你本來你可能是一箇中等程度的學生,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差生”, 最終後悔莫及······

讓法律在心間長駐,別因一時,毀了一生。到頭來只能悔吟道“一失足成千古恨”

  法律講座觀後感篇三

今天我們去長寧校區聽了華政刑法博士論壇的講座,本次講座的主題是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法律規制,主持人是刑法大師劉憲權,應該說,本次講座的收穫是十分巨大的,雖說之前已經對互聯網金融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通過這次講座,我得以傾聽到了中國目前專家權威的觀點,對我是十分有幫助的。講座一開始,作爲主持人的劉憲權教授就開宗明義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對互聯網金融不能小看,未來的改變雖不可預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金融對於傳統金融業的衝擊是革命性的。

本次博士論壇一共邀請了三位博士上臺發言 第一位華政刑法博士萬志堯。萬博士借用了馬雲的話作爲自己的開場白:目前中國有兩大機會,第一個是互聯網金融,第二個是金融互聯網。然後萬博士又介紹了一下美國和中國有關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歷史,並認爲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支付平臺爲紐帶的體系。萬博士重點介紹了支付寶平臺,他認爲支付寶已發展爲支付平臺的龍頭。同時介紹了其性質爲信用擔保加二次結算,是信用缺位社會形態下的補位產品。有關對於支付平臺的行政監管,我國頒佈的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已將其納入監管。但是,仍有漏洞,雖然在20**年5月,支付寶已經取得了基金支付牌照,但是在餘額寶中,部分基金的支付仍沒有進行及時的備案。同時目前由於餘額寶的出現,導致中國金融監管系統的缺陷也顯現出來了,支付寶應該屬於銀監會的監管範疇,而天弘基金則應該歸屬於證監會等機構的監管,但是這二者結合後,又應該由誰來監管呢?這方面中國監管部門尚無定論。萬博士認爲,對於有益的改革,監管部門應該進行鼓勵,甚至扶持,爲其開路,但是對於涉嫌違規的行爲,則應該進行事前的限制,預警。不能將倒逼改革作爲託詞。在這裏,萬博士又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大家都知道,作爲支付平臺,支付寶不僅是啓到橋樑的效果,它還有一個沉澱資金的作用,那麼沉澱資金的利息應該屬於誰呢?依照美國的經驗,利息應該屬於支付平臺,至於中國,雖然曾有提案說應該90%給予第三方支付平臺,但實際並未規定。萬博士認爲,這方面應該今早給予規定,畢竟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最後針對刑法是否應該介入,萬博士認爲刑法注重的是保障社會穩定,所以在無確鑿依據的情況下,刑法不應操之過急,畢竟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倒逼傳統金融的改革是有現實意義的。萬博士一個人講了40分鐘。

之後演講的是華政刑法唯一一位女博士 熊理思博士 熊博士的演講簡明扼要,她分別從三個角度分析了互聯網金融,首先她介紹了有關餘額寶的背景知識,分爲四點,1.大衆化,餘額寶將廣大民衆的資金集合起來,形成了一股十分強勁的力量,形成了所謂的長尾效應,正所謂尾大不掉,單個民衆是無法與國家銀行相抗衡的,但是積累了大量民衆資金的支付寶,卻擁有了與銀行討價還價的資本。2.民主化,餘額寶的出現給予了大衆更爲廣泛的投資選擇。3.便捷化,T+0的管理方式,隨時可提取的便捷,也是大衆喜愛它的原因。4.透明化,每天都可以查閱自己的收益情況。再介紹完餘額寶的背景知識以後,她開始爲我們介紹有關餘額寶的一系列法律博弈。從刑法的角度,餘額寶主要涉及的法律有174條,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176條,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192條,集資詐騙罪,225條,非法經營罪。其中176條,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爭議最大。刑法條文相對模糊,所以·在20**年,最高院對於該條進行了司法解釋,該解釋抽象地規定了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的定義,屬於擴大解釋,依照本解釋,熊博士認爲,餘額寶之行爲是可以進行歸罪的。同時在本年的3月31日高院、高檢等出臺了一部司法解釋關於非法集資的,規定了刑法與行政法,民法的相對獨立性,其中的第一條規定,行政法只是刑法的參考,第七條則規定,刑法與民法衝突時,適用刑法。這兩部解釋從理論上是基本可以將支付寶進行定罪的。但是,支付寶也有自己的抗辯詞。第一 針對行政法,支付寶抗辯稱自己只是扮演着基金的支付工具,不是基金代銷。針對刑法,支付寶則稱自己只是啓到了一個通道的作用,既沒有沉澱資金,也沒有截流,所以自然不爲罪。從以上的背景知識以及雙方博弈的結果,熊博士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她認爲針對互聯網金融,刑法應該不放棄,也不冒進。同時應該堅持幾個原則。1.堅持二次違規性原則,2,堅持公平原則,3,堅持鼓勵創新原則,充分運用鮎魚效應。以上即是熊博士的觀點

最後一位演講的博士是經濟法博士楊飛翔,他主要是通過經濟以及經濟法的觀點去看待這個問題。楊博士以宣信的八億壞賬以及紅嶺創投是否爲非法集資引出自己的演講主題。首先,楊博士對互聯網金融界定的各方觀點進行了彙總,首先是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迄今爲止,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界定最寬泛的一種觀點,按照此意見,很多傳統金融業的網絡服務也被歸結在互聯網金融的範疇。第二種觀點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餘先生,他認爲互聯網金融是一種補充了傳統金融業所不足的產業,目前所包含的大致有第三方支付,p2p,衆籌融資等。第三種觀點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原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女士提出的,吳院長認爲,互聯網金融應該是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來處理銀行業務,叫做互聯網金融。這三種觀點目前普遍適用的是第二種。楊博士主要介紹了P2P以及衆籌,P2P分爲三種,無擔保無抵押,有擔保線上模式(紅嶺創投)線上模式(宣信)衆籌主要分爲債權衆籌以及股權衆籌 這方面的具體知識楊博士並未具體展開。有關互聯網金融的定位,目前高層普遍將其定位爲信息中介,不允許其提供擔保,原因在於,高層不希望資金大量遊離與宏觀調控之外,尤其是當貨幣乘數起到作用時,一塊錢可能流通變成10塊錢,同時也是避免風險過於集中,爆發時影響面太廣。但是這些機構卻希望其向信用中介靠攏,追其原因,楊博士認爲 平臺希望將自身打造成一個類似熟人的平臺,使民衆更容易去相信他們,最終達到擴大交易量的目的,並且通過交易量的上升,網絡數據也逐漸完善,最終達到供需雙方都能找到對方。最後楊博士談了一下自己對於互聯網金融的認識,他認爲,中國可以進行適當的創造性破壞,而不能進行破壞性的創造。具體到實務,應該堅持三點,1.堅持信息中介 2.積極申報牌照,進行合法性經營 3。靜候市場完善。

在三位博士生髮言結束之後,我校刑法副教授毛玲玲(北大女博士)進行演講,毛老師的主要論點是,互聯網金融離真正成熟還有很長的距離。以餘額寶爲例,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並沒有避開傳統金融的風險,但是卻變得更容易掩蓋。但是雖然互聯網金融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毛老師確認爲金融創新是值得鼓勵的,可以採用試錯機制,但風險不應以刑事責任方式直接分配。同時她認爲,互聯網金融應該接納監管,排除非法問題,而諸如餘額寶這樣的歸屬不明的問題,相關機構應該主動申報其所屬部門。最後她從三個方向闡述了自己的觀點。1 以信用爲核心,完善法律體系。2,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完善互聯網金融民事責任體系。3,從反欺詐角度完善互聯網金融刑事責任體系。以上即是毛老師的觀點。

最後又聽了上海得仕企業的從業專家對於此問題的觀點,他認爲目前中國相關制度已經基本完善,只是欠缺一定的實施。另外我國的監管體制也逐漸開始變化,已經從管機構向管業務發展。最後他認爲,從技術革新和便民利民的角度來說,互聯網金融的這種創新的積極意義是大於負面意義的。

這次長寧之行收穫不小,再一次引發了我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將針對P2P和衆籌這兩個陌生領域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