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蜂人》語文課堂實錄及評點

一.關於葦岸和他的書

 《放蜂人》語文課堂實錄及評點

師:(出示投影片,《放蜂人》課題、作者葦岸,及葦岸照片)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葦岸的《放蜂人》大家看屏幕,照片上的就是葦岸一位當代的作家大家聽說過這個人嗎?

生:(齊聲)沒有

師:(笑)又說沒有我怎麼會沒有跟你們講過呢?還記得我去年寒假前給你們的推薦閱讀書單嗎?

生:哦

師:你們應該說……

阮少卿:(笑)老師你講過的,不過我們忘記了

生:(笑)

師:今天我爲什麼會選擇葦岸呢,這裏我有點私心因爲,這是我最喜歡的一位當代的散文家我願意把他推薦給大家不過,這也是一位短命的散文家,他才活了39歲

(出示投影片,葦岸簡介)

作家,原名馬x華出生於1960年,1999年5月患肝癌去世享年39歲

主要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太陽升起以後》、《上帝之子》等

葦岸一生,寫得很少,他身前只出過一本書,就是這本《大地上的事情》這本書我有

(出示《大地上的事情》)

後來,他去世後,他的朋友們幫他出了另兩本我有這本《上帝之子》

(出示《上帝之子》)

葦岸主張用最少的文字,寫最好的文章,所以他的寫作非常慎重他相信這句話:(出示幻燈片)

卡利馬克斯:一部大書就是一個大的災難

古希臘詩人的一句話課後要是哪位同學對這書有興趣,可以借去看,不過,得還給我

生:(笑)

二.放蜂人的形象

師:課題叫《放蜂人》,同學們,你們周圍,有放蜜蜂的人嗎?

孫維樂:我認識一個

師:哦,你認識

孫維樂:不過他不放的,就是他不跑出去的,就在家裏養了兩三箱蜜蜂,平時就倒點蜂蜜喝喝

(衆笑)

師:哦,養了兩三箱啊,那有點多的我本來以爲只養了兩三隻,就像我們班女同學以前養蠶寶寶呢

生:(笑)

師:我們今天來看看,葦岸筆下的放蜂人是怎麼樣的請大家用5分鐘時間看文章,尋找葦岸對放蜂人描寫,來描述一下葦岸筆下的放蜂人的形象

秦潔露: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他與自然一體的寧靜神情,表明他便是自然的一部分

師:好

徐潔:放蜂人或許不識文字,但他像學者熟悉思想和書冊那樣,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

師:好

趙葉峯:他看蜜蜂,如同看自己的兒女,他對它們,比對自己的身世還要熟悉

師:嗯,他對蜜蜂,比對自己的身世還要熟悉

趙婧:我找到兩個地方,一個是第一句:放蜂人是大地上尋找花朵的人,季節是他的嚮導 還有一個地方是最後一段:放蜂人是世界上幸福的人……放蜂人也是世界上孤單的人……

三.放蜂這個職業

師:好,很好,大家把葦岸關於放蜂人的描述基本上找出來了那麼,看了這些句子,你對放蜂這個職業,有什麼感覺沒有?

楊開元:放蜂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爲他跟花朵住在一起,同時也是最孤獨的人,因爲他遠離人世

師:不錯,不過,這個意思同時也是葦岸的意思,我現在想知道你們自己的看法

金立超:我覺得吧,那個,這個職業挺好的

師:挺好的,你還能找到除“好”字之外的另外的詞彙來描述嗎?

王偉:我覺得我挺羨慕這種生活,跟我的生活追求很接近,有點像去年學的孔子和弟子那個“暮春者,春服既成……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意境

師:嗯,王偉說得好啊,放蜂人的生活很有詩意,是吧?

王偉:是的

師:我倒真認識一個放蜂人

生:(驚訝)咦

師:不過他現在不放蜂了現在成了一個高中語文老師,而且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語文老師他是魯迅中學的語文教研組長放蜂其實沒有我們想象那麼有詩意,而是很辛苦不過有一次一起吃飯的時候,我跟他說: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爲你是在大地上尋找花朵的人

生:(笑)

師:作家的描述總是使得各種生活充滿了詩意大家再看看這些對放蜂人生活的描述,你覺得你最喜歡哪一句

錢綺倩:第一句:放蜂人是大地上尋找花朵的人,季節是他的嚮導

師:爲什麼你喜歡這一句?

錢綺倩:因爲這一句很美

師:爲什麼會給你很美的感受呢?

錢綺倩:因爲這裏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很形象

師:是擬人嗎?放蜂人就是一個人啊,幹嗎還擬人?

錢綺倩:是“季節是他的嚮導”這句

師:這是擬人嗎?你再想想

錢綺倩:這是暗喻

師:對是比喻不過,我覺得光是說這裏有比喻,恐怕還不是最能夠說明這句話的美我覺得這句話背後還有深層的含義,比如,這裏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度

師:放蜂人養蜜蜂幹嗎?

生:製造蜂蜜

師:製造蜂蜜幹嗎?

生:賣錢,養家餬口

師:但是,你看葦岸,這麼一件勞動,在他筆下,成了一件富有詩意的事情,是在大地上尋找花朵這句話首先是真實的,其次,這裏隱含着對人生的看法,只要我們的視角變化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也就會不同

昆體良說過一句話:人活着不是爲了吃飯,人吃飯是爲了活着只有對生活有着更深層次理解的人,纔會說出這樣的話

四.農業文明與土地道德

現在,請大家再在文章中找一找,找出你們認爲葦岸包含着微言大義的句子並說說這是一個什麼道理

蔣鎏:我覺得這句話很有哲理“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他與自然一體的寧靜神情,表明他便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彷彿一位來自歷史的使者,把人類應有的友善面目,帶進自然他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與自然最古老的一種關係”

師:這句話有什麼哲理?

蔣鎏:這裏表達了葦岸認爲的,人和自然應該具有的一種關係

師:什麼關係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或者幾個詞語概括出來嗎?

蔣鎏:最古老的關係

師:什麼是最古老的關係?

蔣鎏:我覺得,是一種和諧、寧靜的關係

師:非常好我覺得你的理解非常好葦岸主張,人和自然之間,就應該有這樣一種和諧的關係那麼,是不是可以這麼說,葦岸寫放蜂人,也就是在討論放蜂人跟自然之間關係,也就是討論人和自然之間,究竟應該有怎樣的一種關係

我們來看一句話:

(出示幻燈片:葦岸《最後的話》,請同學朗讀)

二十世紀這輛加速運行的列車已經行駛到二十一世紀的門坎了數年前我就預感到我不是一個適宜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甚至生活在二十世紀也是一個錯誤我不是在說一些虛妄的話,大家可以從我的作品中看到這點我非常熱愛農業文明,而對工業文明的存在和進程一直有一種源自內心的悲哀和牴觸,但我沒有辦法不被裹挾其中

——葦岸《最後幾句話》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這段話這是葦岸的遺囑,他口述,他妹妹執筆的這裏,我們看,跟文章聯繫最密切的是哪一句?

生:我非常熱愛農業文明,而對工業文明的存在和進程一直有一種源自內心的悲哀和牴觸

師:那麼,葦岸寫放蜂人,其實就是在……

生:懷念農業文明

師:那麼,是否可以說,放蜂人就是農業文明的一個人格表徵呢?農業文明的一個核心就是,人類是作爲自然之子,作爲這個世界的一份子,是屬於自然的,而不是作爲自然的對立面而存在可是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科技的進步逐漸使人類開始產生一種妄自尊大的感受,覺得人類可以征服一切,人就是這個世界、乃至宇宙的主宰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人定勝天”,導致最後的結果是:“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只有鬥爭,沒有和諧

這裏,我要引進一個概念,叫做“土地道德”(出示幻燈片《沙郡年記》,請同學朗讀)

土地道德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它暗含着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李奧帕德《沙郡年記》

師:李奧帕德是是美國現代“環保之父”,在《沙郡年記》手稿完成後不到一個月,因協助撲滅鄰居農場的一場大火,不幸遇難這句話我是從葦岸另一篇文章《土地道德》中轉引來的我們一起再來把這句話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我發現,葦岸所追懷的農業文明,跟李奧帕德的“土地道德”,在精神的深層次上是相通的你們有這樣的感受嗎?哪位同學來說說看?

生:不知道

師:哦,那你再想想

金立超:農業文明講和諧,李奧帕德講平等這裏比較接近

師:說得好剛纔蔣鎏同學也講到,葦岸主張的是人和自然之間的一種和諧也就是說,他不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現,而是這個包括大地、天空、森林、動物等在內的一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那麼,我們再找找,課文中那些地方,表現了葦岸“和諧”“平等”的追求

徐潔:“他彷彿一位來自歷史的使者,把人類應有的友善面目,帶進自然”

師:對,是的友善的面目

平鈺柱:“蜜蜂能改變人性”這是放蜂人講的一句富於文化色彩的話

師:好,蜜蜂能改變人性,那麼,怎麼改變呢?文章裏有提示嗎?

平鈺柱:“我把放蜂人講的關於蜜蜂(主要指工蜂)的一生,記在這裏”,這一句下面的兩段,就在說這個

師:好,我們來看這兩段請大家在用幾分鐘時間閱讀這兩段

生:(讀課文)

五.對蜜蜂的態度

師:請找出葦岸對蜜蜂讚譽的句子

孫維樂:它們是我們可欽可敬的鄰居,與我們共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它們體現的勤勞和忘我,是支撐我們的世界幸福與和睦的.骨骼它們就在我們身邊,似一種光輝,時時照耀、感動和影響着我們,也使我們經常想到自己的普通勞動者和捨生忘死的英雄

師:嗯,就是這句我們再一起來朗讀這句話,揣摩一下這句話,揣摩什麼呢,揣摩葦岸對待蜜蜂的態度

生:(齊讀)

師:葦岸的描寫蜜蜂,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譚軼倫:葦岸高度讚揚了蜜蜂

何一開:葦岸覺得我們應該學習蜜蜂的品質

師:你們說的都對蜜蜂身上體現了勤勞和忘我,這使得我們想到我們人類之中那些可敬的人不過我想問的是,葦岸描寫蜜蜂,他的視角跟我們以前看到過的描寫有什麼不同?比如,我們總是把勞動者比喻爲勤勞的小蜜蜂

來看這首詩歌(出示幻燈片羅隱詩歌《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爲誰辛苦爲誰甜?

師:我想問一個問題,這首詩歌,寫的是蜜蜂嗎?

生:是呀

師:那麼這首詩歌採用了什麼寫法呢?

阮少卿:託物言志

師:好,託物言志,物在這裏只是一個“託”,他指向的,還是作者的那個“志”你再看看,這裏是在寫蜜蜂嗎?

阮少卿:哦,他是象徵,是在寫人

師:對啊託物言志,蜜蜂只是一個載體,象徵意義纔是作者的目的所以,我認爲,這裏根本沒有蜜蜂,而是師:我們再來看一句話(出示幻燈片)

把自然人格化,也許在他看來,這樣的人類也太傲慢了

——林賢治《未曾消失的葦岸》

師:葦岸的不同一般,或者說葦岸在當代的意義,在於,他的確把蜜蜂作爲蜜蜂本身來寫了他保持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對蜜蜂這一種小生物的敬畏還記得上學期學過的史懷澤的《我的呼籲》嗎?史懷澤呼籲什麼?

生:敬畏生命

師:然也(出示幻燈片《我的呼籲》)

我們誰能確知,他種生物本身有什麼意義?對全世界又有何意義?……但事實上,我們直覺意識到自己是具有生存意志的生物,環繞我們周圍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史懷澤《我的呼籲》

師:葦岸的土地道德,不是一種口頭的承諾,已經成了葦岸的思維方式,作爲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他有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遍葦岸對蜜蜂的一生的這一段描寫

生:(齊讀)

師:好,我們用這個尺度,來看我剛纔發給大家的資料看看法布爾和楊朔分別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生命的

生:(閱讀資料:法布爾《昆蟲記·蜜蜂》和楊朔《荔枝蜜》片段)

師:這個就作爲我們課後的練習,請大家去思考,他們是如何對待這些小生命的,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那些不同的生命

關於葦岸,我們可以登錄這個網站,去看葦岸的介紹,以及他的作品:

在這堂課結束的時候,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葦岸是一位素食主義者他是我最喜歡的一位當代的作家,讀了他的作品,以及《沙郡年記》《敬畏生命》等作品,他們深刻的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今天,通過一起學習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對葦岸有了更爲深刻的瞭解,這是在坐的諸位帶給我的,謝謝大家,再見

在大地上尋找花朵——評蔡朝陽《放蜂人》

郭初陽

每一節課都是一個微觀世界,若要詳盡考察,最好是用透鏡放大了來看;按照錄像,一字不差(甚至包括精確分秒)的課堂實錄,是評論一節課的前提這個實錄,是上課當晚,教師憑着印象的追記,殊爲不易的四千多字,然骨骼精髓,都在其中,觀其大略,自然沒問題

評論一節課,必須把它置放在一個更爲廣闊的座標系中,此座標系的三維分別是:文本理解,課堂設計,課堂成果前二者關乎教師的眼光與技能,後者則是學生的呼應、激發與迴響

先來看此課的文本葦岸《放蜂人》凡九節,每節大意,羅列如下:

①放蜂人是大地上尋找花朵的人,季節是他的嚮導

②放蜂人在春天,按路線起程

③放蜂人一天的情景

④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

⑤放蜂人熟悉自然

⑥“蜜蜂能改變人性”

⑦工蜂的一生

⑧蜜蜂——普通勞動者

⑨放蜂人的幸福、孤單、警示

除去開頭對放蜂人的定義與結尾的讚美與警示,主體內容大致分三塊:放蜂人的行程與時間(勞作特點),放蜂人與自然(友善關係),蜜蜂尤其工蜂(勤勞忘我)

無論是蜜蜂還是花朵,都是屬於自然的瑰美的精華,簡而言之,本文是以“放蜂”這一勞動,來談論“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作者看來,人與自然之間,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關係呢?他的觀點隱隱埋藏於第三、第四、第五節中,每一節中一個關鍵詞,細加鍛鍊,不難淬取:

虔誠,友善,熟悉

“虔誠”意味着對自然有敬有畏,“友善”意味着對自然謙卑的愛,“熟悉”意味着對自然充分了解;放蜂人本身就與自然(大地)一體,又以最美好的事物與自然聯繫得更緊密:花與蜜所以作者寫道:“放蜂人是世界上幸福的人”

對於急功近利的工業化的時代,葦岸的作品,是最好的解毒劑中學教材因欽定而千篇一律,教師也往往無暇將新鮮的,帶着自己體溫的文章來共欣賞;在這個意義上,蔡朝陽老師恰似一位放蜂人,博覽審閱四方,在大地上尋找花朵,然後滿懷欣喜地帶給孩子們,真的是分享!這珍貴的禮物,是值得孩子們歡欣領受的一句話,提供這樣的文本,這節課無論怎麼上(即使只是把講義印出來發下去,教師一言不發),都已經成功了,因爲重要的是“上什麼”,而不是“怎麼上”這節課先以文本勝

蔡朝陽當然不會止步於此,有更高的信望在——文本價值之外,還有觀念價值——在第七張幻燈中,引錄了李奧帕德《沙郡年記》的一段話:

“土地道德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它暗含着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很多時候,學生需要提攜;那麼,教師的識見,便是唯一的力源《放蜂人》的靶心是“土地道德”,課堂前面三十分鐘的文本梳理,一如緩緩的牽引積蓄,至此張弓一放,直中標靶

有人質疑:這課堂有平等的對話嗎?有對話後的生成嗎?我想反問:若是你學藝,希望逢着謙和近人但武藝平庸的江南七怪,還是桀驁冷峻但功力深厚的黃藥師?要三流的對話,還是一流的灌輸?毫不猶豫,我選擇後者在充斥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諸腔調的當今語文課堂,這節課純以觀念勝

文本與觀念之後,才輪到談技巧這節課的操作環節與問題設計,大致如下:

一、關於葦岸和他的書

二、放蜂人的形象

提問:尋找葦岸對放蜂人描寫,來描述一下葦岸筆下的放蜂人的形象

三、放蜂這個職業 (15min.)

提問一:看了葦岸對放蜂人的描述,你對放蜂這個職業有什麼感覺?

提問二:對放蜂人生活的描述,你最喜歡哪一句

四、農業文明與土地道德(10min.)

提問一:找出文中微言大義的句子,並說說包含了什麼道理

提問二:葦岸追懷的農業文明,跟李奧帕德的“土地道德”,在哪裏是相通的?

五、對蜜蜂的態度 (10min.)

提問一:請找出葦岸對蜜蜂讚譽的句子

提問二:葦岸描寫蜜蜂,與別的作家有什麼不同?

七次提問,次次要求進入文本,但每一次的角度不同,同一篇文章作多次讀之,深耕細耘,正是蘇軾讀書所用的“八面受敵法”

不過,課堂布局若更求精煉,不妨把第五部分移到最前,作爲導入,以“土地道德”收尾,輕重似乎更合理些爲了效率最大化,也可以反例施於強刺激,鹽入油鍋,噼啪亂炸,有不少教學材料可供選擇:

對自然的不同理解(顧城)

自然並不美好,自然中間有老鼠、跳蚤,並不是我們度假時候所看到的自然在沒有電,沒有水,沒有現代文明的情況下,你必須一天到晚和自然做鬥爭自然是一些吃來吃去的嘴巴……有的時候我就像發瘋一樣在這個島上快走,我停不下來,也不想吃飯,精神大得不得了最後沒有辦法,我找了塊大石頭抱在懷裏,才能慢下來走回家那真是個絕望的時候,因爲我把最後的幻想放在這上面,而這上面什麼也沒有(《顧城文選·卷一》P108,北嶽文藝出版社2005年9月)

對文明的不同理解(艾倫·麥克法蘭)

你是一個“個人”……二百年前,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容許你做一個如此行狀的個人那麼,個人主義作爲一種權力定位……得從宗教自由、政治民主、現代工業結構之興起等問題說起(《給莉莉的信——關於世界之道》P236,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一個危險是,隨着時光流逝和人口增加,農民的地位逐漸惡化……走農民道路的另一個後果,是減弱了其他可行道路的吸引力,發展手工藝和貿易也罷,建設城市也罷,人們都漠然處之……到頭來成了一個無可逃脫的死衚衕,摩肩接踵的農民隊伍再也找不出一條脫離鄉村苦海的出路(同上書,P239-P240)

對養蜂的不同理解(生物老師的觀點):

“養殖的蜜蜂壽命很短,每天都累死很多;有野生蜜蜂,如不人工控制,箱中蜜蜂密而自然分蜂,即新蜂王帶部分而分居蜜和花粉即蜜蜂之食也,人類是卑鄙掠奪,養蜂人故意把蜜取走,這樣蜜蜂就要不停地去採,又累又餓……”

“養蜂極爲辛苦,吾輩不能及養蜂人隨蜜源而遷徙,只因各地有各花,各花之花期各異,因之與蜂共舞,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走江湖,一年四季風餐露宿,爲生活啊!”

也許還可以繼續問:

文中的放蜂人真的有形象嗎?爲何連最簡要的外貌描寫都沒有?爲何他沒有姓名?放蜂人的幸福,是他本人的體驗,還是作者的妄加?

放蜂真的是個職業嗎?蜜蜂能改變人性嗎?

行動的生活與沉思的生活,哪一種更重要……

一節課是否成功,也即課堂成果的檢驗,有三種根據:一、孩子們在課堂的回答二、孩子們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三、孩子們在課後持續的興趣

就日常的持久的課堂而言,我以爲,課堂之後,孩子們的熱情與思索,是判斷某一節成功的最重要的尺度

上課不久,蔡朝陽老師說:“課後要是哪位同學對這書有興趣,可以借去看,不過,得還給我”下課後,這本書果然被借走了;一段時間以後,有孩子蒐集了葦岸的三本著作,全部通讀;有孩子稱自己只喜愛一個作家——葦岸

問題扭結着問題,書本牽扯出書本

這節課終以效果勝

PPT共11張

1、《放蜂人》課題、作者葦岸,及葦岸照片)

2、葦岸簡介:作家,原名馬x華出生於1960年,1999年5月患肝癌去世享年39歲

主要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太陽升起以後》、《上帝之子》等

3、出示《大地上的事情》)

4、出示《上帝之子》)

5、卡利馬克斯:一部大書就是一個大的災難

6、葦岸《最後的話》

二十世紀這輛加速運行的列車已經行駛到二十一世紀的門坎了數年前我就預感到我不是一個適宜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甚至生活在二十世紀也是一個錯誤我不是在說一些虛妄的話,大家可以從我的作品中看到這點我非常熱愛農業文明,而對工業文明的存在和進程一直有一種源自內心的悲哀和牴觸,但我沒有辦法不被裹挾其中

——葦岸《最後幾句話》

7、土地道德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它暗含着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李奧帕德《沙郡年記》

8、羅隱詩歌《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爲誰辛苦爲誰甜?

9、把自然人格化,也許在他看來,這樣的人類也太傲慢了

——林賢治《未曾消失的葦岸》

10、我們誰能確知,他種生物本身有什麼意義?對全世界又有何意義?……但事實上,我們直覺意識到自己是具有生存意志的生物,環繞我們周圍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史懷澤《我的呼籲》

11、關於葦岸,我們可以登錄這個網站,去看葦岸的介紹,以及他的作品:

書面資料:法布爾《昆蟲記·蜜蜂》和楊朔《荔枝蜜》片段

……蜂王工蜂雄蜂壽命各不相同,各行其職,分別作產卵、各種工作、與蜂王交配……

就全文整體來看,值得探討賞析的不外以下三句:

放蜂人是大地上尋找花朵的人,季節是他的嚮導

他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與自然最古老的一種關係

他孤單的存在,同時是一種警示,告誡人類:在背離自然,追求繁榮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來歷和出世的故鄉

明白了這種和諧美好的古老關係之後,再來看放蜂人的普通、孤單、幸福、警示……就都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