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讀後感

反思自己以往的學習經歷,有很多的時間我是爲了應付眼前的工作而去有選擇地查找有關的信息資料。學習時只能走馬看花,攫取時則是蜻蜓點水,一次次的獲得只能是一些很零星的觀點、不夠完整的理論體系。於是在撰寫專題文章、設計活動方案、記錄分析孩子行爲時,我常常會陷入迷茫:我到底能用什麼理論依據來解釋自己的行爲和思想呢?我在冥思苦想中意識到了自己的淺薄,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尋求理論的支撐。

綱要讀後感

我要求自己從最基本的內容學起,對《綱要》、《指南》的解讀,我不再爲自己能應對自如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是透過文字表面,結合幼兒園的發展實際,各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點、目前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來剖析和理解。我會更多地去思考和分析:《綱要》《指南》中提出的哪些內容和要求我們已經在做了,目前到了什麼程度,孩子的發展實際體現了哪些理念?我們還可以從哪些領域和途徑來拓展?

此外我還認爲一個人的學習與提高貴在日常的積累。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手頭所有的專業雜誌、教育網站、外出聽課學習等所有與教育相關的內容我都能及時閱讀和學習,並用最短的時間進行篩選和梳理,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及時運用到實踐中去。

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活動 :以音樂活動爲例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總有一部分幼兒老當演員,一部分幼兒老當觀衆。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任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卻了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損。我們應將音樂活動作爲手段,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基於這一思考,結合我在音樂教研組學習的相關知識,我設計了小步遞進的“階梯”,提出合適的要求,儘可能使教育個別化,使每個幼兒都能按各自的步調發展。如我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系列節奏遊戲:聽着小鈴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鈴節奏拍手)。大鼓和小鈴(即以跺腳方式模仿大鼓節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鈴節奏)。機器人(即聽辨鋼琴的低音區和高音區,並分別用跺腳和拍手錶示)。小手小腳(即根據圖譜上的小手、小腳標誌,隨音樂用小手、小腳表現相應的節奏)。這組遊戲的技能要求並不高,目的是讓幼兒輕鬆自然地走進音樂活動,在難度不高的藝術表現中體驗成功。

另外,在音樂活動中,我儘可能給每個幼兒當領頭人的機會,如讓幼兒擔任指揮、領唱、領奏等,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樹立自信心。

許多音樂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體舞,小樂隊、遊戲等,因此我們應把個體質創造和羣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要尊重個體發展,又要注重羣體的交往合作。如爲了在合唱時獲得和諧和的聲音,幼兒需要聽着琴聲和同伴的歌聲不斷調節自己的音高。又如我抓住時機啓發幼兒根據“去公園找春天”這一活動創作樂曲《春遊之聲》,請他們共同確定主題、選擇樂器、創編節奏,最後合作表現。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人人有任務,個個有責任,每個幼兒都是團體中的重要角色,他們在堅守自己“崗位”的同時,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悅。

我深信厚積才能薄發的道理,爲此我也將會用加倍的努力和熱情去關注每一個孩子,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個有思想、有責任、有愛心的新型教師。

新綱要的實施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和考驗,我們曾經有過的迷茫和困惑,曾經經歷的艱辛和曲折,都將敦促着我們不斷地去學習、深入地去思考、坦然地去面對、相信我們中的每一個人定會在執着和堅毅中脫胎換骨,大有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