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美術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美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

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化,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我校組建美術特長班是爲了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嘗試新的高中教育教學模式而建立的。學校辦學二三年來,因學生文化、專業素質較好,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高中美術特色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體現整體性、基礎性、又要體現適應性、現實性、超前性,還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師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意識和藝術素養。在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爲宗旨,在課標的指引下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教學組織方式,不同的能力評價標準、真正地提高到素質教育的高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教”與“學”的關係。建立合乎規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教學運行機制已成爲目前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因此,我在課程教學設置安排上採取“全面推進、分類分層次教學”的運行機制,其主要設置如下:

一:改善教學方式,保障教學目的的實施

1)在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指引下,在高中教學中,美術教育要與社會與時代與周圍生活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深對藝術的社會價值的理解,從現實的角度思考藝術的問題,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運用科學性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加學習活動的實踐性和社會性,發展學生的感受能力、培養美育情趣,使藝術教育真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時間和空間上得以拓展開來。

2)通過基礎教學發現興趣,通過專修課教學培養特長,以課外活動輔導實現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和諧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改革中,不以應試教育爲最終目的,美術欣賞課可用於課堂教學,利用講座、錄像觀摩或通過到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參觀學習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教師工作室制組織學生學習,並作爲高中學生的選修課計入課時量,課程的開設則可以在多方面彌補現有課堂教學的不足,通過一些課題的開發和研究,通過因特網訪問,使美術教育與人文學科與時代內容相融合。

3)實施“合格加特長”的培養策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實行分類教學。堅定“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許學生某些方面落後,更鼓勵學生某一方面冒尖帶動和諧發展。

二:實施目標教育,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按照1999年教育部高等藝術院校專業目錄調整,在入學考試中強調“厚基礎,寬口徑”,淡化專業的思路。在注重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相結合的前提下,結合美術專業的特點和招生入學考試方式的連貫性及相關要求,並總結近年來全國藝術院校美術專業招生入學試題的基本特點和總體要求,美術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定味的藝術性形式存在,而非既美的存在,我們爲美術高中特長班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制定了嚴格的教學計劃:

1)如何認識或看待美術爲原則而選擇有效的教學課題和教學內容

高中美術課程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廣泛的美術文化,使得美術教育所具有認識技能、情感創造等價值系統得以回覆。教學設計在課堂實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我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和當前形式發展的需要靈活地改變教學設計與實施,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與發展規律,對學生採取分類教學,實現全面發展,避免“一刀切”的認識誤區,客觀地認識學生羣體的現實水平及個體差異性,進行意向選修,分類編班,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的潛能傾向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以達到學生能接受、教師所期待的目標。

2)以幫助學生如何試圖用美術表達自己的理解、希望和夢想爲原則而選擇有效的教學課題和教學內容,並重視促進學生在美術文化表達過程中,對美術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藝術感覺的陶冶,在針對具體的培養目標中,我制定了一個相對活躍的教學思路。

a觀察感覺能力;學生之間對一具體對象或事例進行表述,欣賞優秀作品時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老師的感覺強加給學生。例如:當你看到一個瓶子時你想到了什麼?當你用線來進行排列組合的時候你當時的有什麼想法,面對對象時,你採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等等。

b分析理解能力;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如:比例、結構、透視、明暗、虛實、色彩等規律性的和邏輯性進行理解分析。

c理性表達能力;在對事物客觀表象的觀察理解的基礎上,參入自己的主觀意識進行表達。

d個性表達能力;個性教育是學生個性心裏品質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肯定學生不一樣的觀點,關注不一樣的嘗試,才能促進生成發展,教師如果給學生一個統一的標準、學生做的、想的都一樣,就不可能有發展。

e心理調適能力;高中學生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課程緊,壓力大,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直接抒發各種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讓他們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昇華情感;促進交流,學會溝通人際關係,從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狀態與社會適應能力。

f自我評價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自己美術學習的態度、方法與成果,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增強自我表達的意識,學會自我評價,學會評價他人美術學習的成果;通過以美術學習和各種藝術交流,架起與他人思想和情感溝通的橋樑。

3)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與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徵相適應,同時讓學生完成一定的課業量,以摸清學生的美術表現水平。對後進生實行個別輔導,做到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明確,雙基與能力目標清楚,重視做好教學質量的反饋和課後的教學小結,加強基礎教學,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4)通過研究型學習教學,爲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探究環境,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人才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及終身發展的需要。

5))培養學生感覺美術文化的能力和美術文化感覺能力的涵育,是有助於個體人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我在對課改精神的理解上,不斷強調學生要深入生活,多畫,多記,多觀察,在頭腦中積累素材,平時對生活景物的觀察積累如同觀察社會同樣重要,並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與發展現狀,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能有效地傳承文化,如:開展藝術講座,到美術館,博物館參觀學習,外出寫生,採取講解、示範、逐一輔導、集中評價等方法,另外還採取電教手段進行教學,錄像、投影、幻燈、電腦動畫等多種媒體交替使用,儘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活動,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另外,培養學生勤於實踐,讓他們熟練掌握色彩,素描的結構、重組,寫生創作的技能外,還要配合創作、設計、文字表達、欣賞等作一些輔助綜合訓練練習,重點培養學生的素質,在基本功、創造力和應變能力上下功夫。此外,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強化訓練。並通過教學設計的實施讓學生不斷的總結自己的得失,表達自己對繪畫藝術的感受,學生獲得了許多的收穫與感悟,陶冶了情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

6)針對歷年來美術大學聯考課目及學生報考專業制定教學計劃,並實施因材施教的法則,關注每一個成長中的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學業傾向及經驗判斷進行個別調整。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生成狀態,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努力創造一個愉快、寬鬆、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贏得學生的親睞。

7)做好學生的成長檔案記錄和追蹤記錄,課業考覈;等級評定,逐層推進。它不以“分數”和“升學”爲唯一目的,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考覈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能較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水平,使考覈的結果能成爲推動教學發展的層次目標體系。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2

在第二週的學習中,繪畫技法是主要的練習科目。在具體教學中結合課程設置分階段地向學生講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和其他著名畫家的理論,我歸納爲:線條、形體、結構、明暗、空間、質感、效果。

(一)線條

在線條講解中理解色交界線、面交界線、外邊線、輪廓線等基本概念。讓學生理解用線條造型。通過指導欣賞一些用線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體的寫生去感受它。

(二)形體

形體就是物體的輪廓線。掌握形與形的比例、體塊與轉折細節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幾種基本校正法:A、垂直線與水平線的校正法。B、斜線校正法。C、點的`校正法。D、對比校正法等。把各種形體分解歸納成幾種比較簡單的幾何形體。

(三)結構

結構即物體的骨架,物體的結構也可理解成物體的構造。利用線條的穿插、輕重去表現形體、前後、虛實。用水平線、垂直線、中軸線、斜線、切線以及曲線等分析手段來表現出物體的結構關係。

(四)明暗

物體受光以後出現的明暗關係,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調子、明暗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技法等。要求學生在作畫時,在塗明暗調子的過程中始終樹立形體結構的觀念。

(五)空間

靜物素描就是要求學生繪畫時在一維空間的紙面上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讓學生理解實空間和虛空間,注意物體邊緣線的處理,物體投影的處理,注意從明到暗或從暗到明的轉折處,此處是關鍵點,起到表現體積和空間的作用。空間的一般表現法:前實後虛,主實次虛,互相襯托。

(六)質感

即是物體的質感。不同的物體質感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堅硬,有的鬆軟,利用作畫不同的表現方法塑造出物體的這些特性。例如:石膏堅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對比大。

學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爲下面的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差異很大,我的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給予指正。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3

素描基礎教學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解決造型和結構,如果這個主要問題解決不好,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將會舉步艱難,遇到幾乎是難以克服的困難,而這恰恰又是在教學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規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確地運用它。在具體教學中,根據我的教學經驗,我歸納爲:線條、形體、結構、明暗、空間、質感、效果。

(一)線條在線條講解中理解色交界線、面交界線、外邊線、輪廓線等基本概念。讓學生理解用線條造型。比如用線條來畫物體,首先對物體的結構有一定的瞭解,從而可以用線條結成網和結成面的方法來表示物體體面結構的轉折關係。當一個面轉到一定程度,那個面就成爲一條線,也就是線條可以表現體面關係。用一根線表示出其面的關係就應該在這根線的頭尾用心刻畫,同時注意線條的穿插關係和線條的輕重變化。

(二)形體就是物體的輪廓線。掌握形與形的比例、體塊與轉折細節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幾種基本校正法:A、垂直線與水平線的校正法。B、斜線校正法。C、點的校正法。D、對比校正法等。把各種形體分解歸納成幾種比較簡單的幾何形體

(三)結構即物體的骨架,物體的結構也可理解成物體的構造。利用線條的穿插、輕重去表現形體、前後、虛實。用水平線、垂直線、中軸線、斜線、切線以及曲線等分析手段來表現出物體的結構關係。

(四)明暗物體受光以後出現的明暗關係,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調子、明暗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技法等。要求學生在作畫時,在塗明暗調子的過程中始終樹立形體結構的觀念。

(五)空間靜物素描就是要求學生繪畫時在一維空間的紙面上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讓學生理解實空間和虛空間,注意物體邊緣線的處理,物體投影的處理,注意從明到暗或從暗到明的轉折處,此處是關鍵點,起到表現體積和空間的作用。空間的一般表現法:前實後虛,主實次虛,互相襯托。

(六)質感即是物體的.質感。不同的物體質感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堅硬,有的鬆軟,利用作畫不同的表現方法塑造出物體的這些特性。例如:石膏堅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對比大。又如蘋果光滑,高光強,表面細膩等。另外,在每月月底,我基本給學生進行一次靜物素描的默寫考試,平時要求學生堅持畫靜物速寫,訓練快速抓性能力。同時使學生從相對枯燥的基礎訓練中獲得一點樂趣和培養藝術的敏感性。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爲下面的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差異很大,我的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給予指正。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4

本人在本校從事國中美術教學近兩年,擔任初20xx級10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從七年級到八年級,學生來自全縣各地,大多來自鄉下的農村學校,在國小學段,雖然開設了美術課堂,但是真正一直按照教學大綱開設的學校幾乎沒有,而且大多學校沒有專人的美術教師,幾乎都是其他科任老師兼任,課堂也被主要科任老師占課,所以面對的學生是基礎參差不齊,我開設的教學工作幾乎從最基礎的開始。

一:興趣的培養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當初我第一次走進課堂,面對每一個班的學生都要問:什麼是美術?而能夠回答的學生幾乎沒有,大多的學生都是認爲,美術就是畫畫,美術課就畫畫課,回答單一,腦中沒有概念,其實美術課堂包含了所有的美術種類,我就會花上3節課左右對學生進行欣賞講解讓學生更多地瞭解,讓其知道美術不僅僅只是畫畫。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二: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國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爲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x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作業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七年級中國畫《鳥語花香》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畫出不錯的中國畫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這次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幾塊:

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鳥。

按照順序每節課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其技法的運用。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學習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三: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

特別利用多媒體教學,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電影錄像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國中生來說,他們能夠理解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電影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四: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

多表揚多肯定學生作品,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一個優秀的老師都是經驗特豐富的老師,都是在用心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每一節好的課堂都離不開老師的精心準備,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是爲了讓自己以後的課堂更精彩。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5

由於今年的美術教材是新改版的來的比較晚一些,開學第三週的星期五才見到新教材,姍姍來遲的新教材導致了我前三週的備課反思爲零,不過我利用這幾周的課上時間學生讓學生準備“在燦爛的陽光下”主題繪畫比賽,再就是和學生互動講一些畫家的故事學生都很感興趣到了下課時間還興奮地講比平時上課時還踊躍,也算沒有虛度,在被點名後也算有一點心理安慰。

課程變化很大,首先課程量大增,有以前的13、14節改爲19節課其中有一節爲選修課;其次本冊內容注重了色彩基本知識的講解。這對教師來說是個挑戰,有些內容近似的課程要並在一起講,不然會上不完課;色彩知識的講解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講起來可能會有些枯燥,但是這部分知識必須要學會而且要夯實。

教師是幹良心活的,像我們不考試的`科目就更是如此了,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是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最低要求,努力擴大課堂的容量,打造高效課堂,好讓我們的學生知道更多的美術知識。面對新的教材,我會更加努力,把課上好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美術。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6

1.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中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覺得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不會把完成美術作業看成一項艱鉅任務,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2.作爲一名美術教師一定要相信、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應該把自己當做學生中的一分子,和學生一起參與作品的完成和討論,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以輕鬆的心情去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把他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體現出來。

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安排好“獨立”與“合作”。獨立精神和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際品質,獨立思考是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應注意既要“獨立”,又要“合作”,當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時就沒有合作的`必要了。

4.要正確對待學生的作業。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學生的心血,作爲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不能只注重作品本身的水平及質量,要用發展的方式評價學生,這樣會讓他們精益求精,做的更加完美。

在校園裏開展對剪紙藝術的學習,這是美術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寬,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美的薰陶,而且還發展了同學們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保護並繼承了中國的傳統藝術。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7

我從事農村學校美術教學已有十年,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美術教材,經歷了課改前後的教學變化,現就個人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共享。

一 課程的變化

課改前的教材在編排上注重了學生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塊面比較清晰,老師的教學目的很明確,只要在一節課內將知識點告訴學生,然後教給學生依此方法操作就行。它忽視了學生內在美術素養的提升,淡化了學生思維的開發。

實施新課改以來,自我感覺整個美術教材的體系從國小到中學成爲一體,在層面上注重了學生,給老師的.教留下了很大空間,使得教材活了起來。它以人的發展爲歸宿;以學生素質的提高爲目的;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落腳點,充分考慮學生髮展的需要,便於學生自主選擇,但是它又不失美術文化傳統,能夠與時俱進。

二 教學的變化

課改後的教材只是一個藍本,在駕馭和處理上靈活機動,便於教師隨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調整,只要是有利於學生美術興趣的提高,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和拓展,有利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都可以儘可能地拓展資料或是補充相關資料。從這一角度出發來看,課改後的教師教學更需要課前做大量的工作,當然,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了。近兩年,結合人教版的教材,我根據農村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七年級,加進了兩節簡筆畫,便重了美術字和板報設計,以及速寫的練習,另外還特意重視了作品欣賞,其目的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入手,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

三 困惑點

1 每週每班一節美術課四十五分鐘,且要求當堂完成作業任務,教學時間少了一些。

2 學校對美術教學普遍比較輕視。

3 農村學校的美術資源比較少。

4 教材中的圖片在選擇面上是否在廣一些。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8

《春》是人美版八年級美術教材扉頁的“欣賞評述”課。本課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作品的創作主體和表現手法,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根據本課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認真備課,上課。做到了教學內容深入淺出,課堂情境精心設計。課後,我對這一課作了總結和歸納,找出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後加以改進。

一、以人文爲切入點,用人文的知識,人文的態度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爲一種文化學習。”因此,欣賞《春》時,我設計了問題,引導學生要把它放到它賴以產生的環境中進行,學生探究、瞭解意大利的地理狀況,文藝復興思潮,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風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長經歷,用人文知識帶動學生進一步解讀《春》這件美術作品。同時,在人文知識的探究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認識美術對生活的`特殊貢獻,形成學生對待祖國優秀美術傳統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確的人文態度、進而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啓發和學習的目的。

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型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集體式”討論,通過“求異性”達到相互啓發和學習的目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其中討論法是自主學習型教學的代表,學生在集體學習和討論中,成爲學習的主體。

這節課提出的問題有:

1、畫面內容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2、題材是什麼?

3、畫面上的人物象徵和寓意是什麼?波提切利採用了怎樣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過人物神態能體會出什麼樣的更深層的含義?給我們的啓示是什麼?

5、我們如何來欣賞一件美術作品呢?

6、聯繫當今社會,你想說些什麼?

通過上述問題,把知識設計成學習情境,啓動學生思維,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探討和解決問題中發現知識,內化知識,構建知識,活化學習。同時也強化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

三、以學生髮展爲本,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隨着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在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及時對學生的討論作出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肯定和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學習成長的歡樂。以此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進而促進學生髮展。

不足之處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學過程中,雖然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評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只作探究狀,人云亦云,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對這一小部分同學要進一步給與關注,找出他們自身的閃光點,鼓勵、肯定,充分在興趣上做文章,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爭取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節課採用了自主型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不夠張弛有度。要適時做好引導,以控制好課堂節奏。

三、教師自身也要加大學習力度,不斷髮展自己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四、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讓他們也有基本的欣賞美術作品的常識,即使隨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確的評論常識。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9

本學年度我擔任了八年級八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是第二次使用八年級湘教版教材了,對教材的內容已經有認識,但是要加工教材內容,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卻比較有難度,在教學中我以美術課程標準爲指南。注重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反思自己多年來的美術教學,感覺到自己在反思總結幾方面:

1.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2.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3.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4.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5.豐富多彩的教學和多種輔助媒體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就要注重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教師應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技術和輔助手段。在導入新課時採用小遊戲、小故事、謎語、音樂,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可以很快抓住學生的.眼球。在講授美術知識時可以利用電影、電視、錄像、範畫等方式增強對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美術教學,鼓勵學生以此方式進行美術欣賞,獲取美術知識等,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來設計製作生動的美術作品。

6.在美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創造美,而美也可以爲生活增添情趣。我們必須把課堂教學和實際緊密聯繫,參與文化的創造和傳承,豐富美術課教學內容,使學生能順利地把學和用聯繫起來。教師在課前佈置作業時,讓學生通過網絡、書本等多種渠道瞭解與所學課程相關的內容信息,讓學生們在課上交流,瞭解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創作出生動且極富情趣而又個性鮮明的形象。

今後,我會繼續營造民主、輕鬆、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爲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我會繼續營造民主、輕鬆、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爲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會繼續營造民主、輕鬆、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爲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0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國中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作爲其主要課業的欣賞教學,由於傳統授課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束縛及教學條件的制約,目前。多數學校遠未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爲了搞好欣賞課教學,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結合學生特點,調整教學內容。

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藝術珍品。在中學有限的課時內無法使學生全面瞭解這些作品,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作品進行篩選,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流派的美術作品,尤其是現代派作品在我國迅速傳播,改變了多年來寫實作品佔統治地位的局面。對現代派作品如何認識、如何欣賞已成爲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當代中學生思維敏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對新事物有探索精神。爲此,我在教學中加大了現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課時數,並進行對比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意識,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授爲主的教學方法,多用討論式和問答式。由於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很高。例如,在立體派美術作品的欣賞課教學中,我把兩課時集中爲一次上。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蒐集有關資料,包括畢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紹,畢加索及立體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準備,包括畢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動幻燈機及立體派作品幻燈片等。上課時,把準備好的作品及學生蒐集到的作品都掛出來,並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立體派美術作品有什麼特徵?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雖然這種討論非常不成熟,但是卻開啓了學生思維的大門。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適機進行小結:①立體派產生和主要活動的時間:1906年——1920年;②立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畢加索;③產生地點:法國;④表現形式和產生的思想來源:把物像分解成幾何形體切面再互相重疊。它的產生和後期印象派塞尚熱衷於表現客觀對象的體面結構的創作思想密切相關。

教師重點介紹立體派的代表人物畢加索的'作品:畢加索依主觀想象力和創造力追求客觀對象立體構造所具有的美。《亞威農少女》是立體派的開端,《彈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體畫。《格爾尼卡》創作的歷史背景是:德國侵略者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炸死了許多無辜的居民,畢加索懷着十分憤怒的心情,揉合象徵、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創作了這幅畫。整個畫面動感極強,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色彩,強烈地體現了作者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師經過提問、解答,並結合放幻燈片,把立體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進行對比講解,達到了使學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闡述立體派作品的特徵和內涵,能用正確的觀點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全方位進行藝術欣賞活動,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美術欣賞不應侷限於課堂教學,應多層次、全方位地進行。例如,舉辦全校性的美術作品展覽,包括名家作品和學生作品展覽;請專家來校講學;帶領學生去美術館參觀畫展等,都有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美術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要厚積而薄發,要從文學、詩歌、音樂等方面汲取營養,盡力使自己的講課達到“小說般的情節,相聲般的幽默,詩歌般的激情”,開擴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陶冶學生的情操,不斷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和審美能力。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期末,我接手了九年級的美術課,因爲面臨期末,所留的課時不多,面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考慮上一節既能引發學生興趣,又能對前面所學知識有所深入的一課,所以選擇上一節欣賞課,所欣賞的內容是大家即熟悉又陌生的《最後的晚餐》。

如何更好的讓學生輕鬆愉快理解他們的作品,成了我備課的唯一困惑。總結老教師在上欣賞課堂時的枯燥乏味和學生的茫然,於是我設計了情境課。

這節情境課主要是以“再現《最後的晚餐》”爲主,因爲一些語文課外讀物和歷史書上都曾經提到過,而且,這幅畫是最適合作爲情境教學的。畫面上人物較充實,且個性鮮明,通過畫面人物動態,可以設計人物的語言,使畫面中的情節在課堂裏更生動。爲了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我決定將耶穌以及12門徒的動作簡單分析給學生後,讓學生自由組合,畢竟他們對身邊同學的性格熟悉點,而且避免了長久以來總是以前後四位或左右兩位爲單位的小組討論形式。我本以爲學生會很熱衷於這種沒有限制的自由組合,誰想,當我佈置下小組組合形式後,學生反而都茫然了,面對這種自由選擇,全然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有的小組組員不夠,有的還是以前後四人爲小組,既不想跑下位置去找其他同學,也不願意被其他組找上;有的組就一人分演幾個角色;有的乾脆就算了。我問一些還差一兩個組員的小組,“你們怎麼不繼續找幾個呢?”“我們這麼多就行了吧,其他的也不是很熟。”我又問一些單獨的學生,“你們爲什麼不參與到其他組呢?”“我不會演,就算了吧。”後來的表演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只能還是通過畫面將這堂課的知識要 點講給了學生。

課後,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不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呢,或許他們根本還沒有習慣這種自主形式,尤其是他們其實對自己的同學根本還不是很瞭解,又怎能把同學定位到哪個角色呢。於是,我採用了反思後應用了第二種教學設計。

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分組準備(角色分配).先分析這12門徒的神態和動作,並且確定哪些同學飾演哪個具體角色,分析的時候所屬角色就要重點看自己的角色內容。根據角色表演的難易,分到不同角色的學生數量也不一樣,分角色也是有秩序的從大組開始,1~6或1~4不等的重點看某個角色。這樣既不至於打亂課堂秩序,避免了自由組合中的`隨意散漫;也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不用再挑這選那,白白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這樣使每個角色都有人來演,不會出現自由組合中某個角色沒人肯演的情況。每講解到某個角色,被安排到飾演的學生就看得很認真,甚至在臺下比劃起了動作。

第二階段:現場活動(角色演練及劇情演出).我根據角色需要,去不同組的學生那再分析一下他們所屬角色的動作等,也確保了每個學生都要投入到角色演練中來。因爲這樣的分組針對性很強,所以五至十分鐘學生基本就練習完畢。我讓學生把最前排的桌子並起兩張,並在桌子前擺放上足夠13人坐的椅子,表演者面對臺下,然後讓每組推選出角色代表。當我喊表演耶穌的學生上場臺時,臺下的掌聲已經響起,而後一個個分飾不同角色的學生走上前臺,各角色按位置坐好。每一位角色上場時,臺下學生都報以掌聲。這種場景是我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因爲這種不需要老師任何提示的鼓勵,是很令人感動的.

第三階段:分析總結.這幅畫如果作爲純粹意義上的宗教畫可能不是很扣題,但達芬奇以‘出賣’爲突破口,展現了不同人物在那剎那間的動作神態,揭示了他們的性格,也爲我們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間劇’。這就是達芬奇繪畫思想的獨到之處。

雖然沒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但學生的表演熱情和課堂秩序都大大的提高,而且我的課堂教學任務也非常好的完成了。

教學感受: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就是把學生從平時的枯燥中解放了出來,雖然以前的鑑賞課也都會設計影音資料等,但學生的參與畢竟還是少的。沒有學生積極的參與,沒有學生熱情的眼神,我認爲課都是枯燥的。有的課上也有活動設計給學生進行參與,效果都很好,但這次給學生自主的時間特別長,基本上我只需要講解10~15分鐘,其它的都讓學生在活動進行,並從中獲得了心靈上的感受。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2

這周是美術教學的第十六週,七八年級正常授課。這周學生普遍的積極性不高,對課本的內容也不是很感興趣,畫畫的興趣降低。一提畫畫,就是一片唏噓的聲音,學生起鬨。所以這周我對課程的進展進行了調整,七年級不按課本的要求進行新課程。

七年級這周本來是進行第十二課《活潑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的第二課時,進行文化衫的'創作。但是學生靜不下心來進行創作,課堂氣氛不活躍。我打印了一些福娃的彩色圖片給學生展示,學生的興趣被提高。講述了福娃的創作過程,讓學生進行繪畫。七年級的學生很容易被這些卡通的圖案提高積極性。考慮到時間的安排,讓學生每人挑三個進行繪畫。作業效果還是不錯的。

八年級進行的第十課《體育題材美術作品與紀念品》,福娃圖片本來是爲八年級學生準備的。學生的自主創作思路是很不錯的,但是動手能力有些欠缺,手跟不上腦。很多想法是很不錯的,但是作品效果差強人意,而且繪畫的同時容易產生惰性,學生想着的是如何快速畫完,而不是怎樣畫好。這節課讓學生統一繪畫福娃,不少於三個。統一繪畫,有圖片借鑑,作品效果可以統一進行展示,讓學生自己對比,評價。獲得的繪畫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3

在美術備課中,應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多做一些預見性的教學設計,便於靈活應對不同學生的多種情況。在提出問題後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把問題用不同的角度進行引導提問,也可作一定的提示和啓發。啓發學生廣闊的思路,使學生充分發揮並且要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把握好上課的節奏和互動性,調節課堂氣氛。

課堂上,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要以出其不意,妙趣橫生的課堂形式來啓迪學生心智,活躍課堂氣氛。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介紹技巧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順利完成教學要求。課後多聽課、多總結,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以便更好地傳授美術知識、培養美術技能,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4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初四,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說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爲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爲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5.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電影錄像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國中生來說,他們能夠理解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電影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比如:學習卡通的設計,我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卡通片《蠟筆小新》《灌籃高手》的片斷,讓大家瞭解兩位畫家的畫風的不同,用筆的不同,內容針對的讀者的不同。這比光說要有效果的多。

6. 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 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7.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爲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着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8、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15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用心性很高,上課簡單。”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那真能夠說明這位美術教師的教學潛力很強。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向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用心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教師要用心爲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我總結了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必須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透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你,我,他》一課時,名家名作欣賞,如羅中立的《父親》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創造過程,透過畫面打動學生的心,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3、在課堂上我注重主角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

4、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期望得到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用心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爲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爲我成爲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受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