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1

《醫者仁心》電視連續劇最近在中央八套熱播,雖然劇情有些牽強附會,但知道他們是在告訴社會,目前經營醫院不容易,當醫生更不容易。這部電視劇是提醒人們要理解醫院,要理解醫生。對目前社會動不動就大鬧醫院,就怨恨醫生的做法是不贊成的,是持反對意見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十全十美,那爲什麼就要求醫護人員這樣呢?何況好多病人的病情嚴重,有的是不治之症,全球都拿它沒辦法,醫院和醫生盡了全力,實在是救不過來,怎麼能埋怨醫護人員呢?

要按有些病人或家屬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每個病人都要治好,都要有個痊癒的結果,那作爲全球有權的領導,有錢的大款,有槍的霸道,都應該是長命百歲,永不衰老,甚至還有回天之力,可以重新再來?

一切事物都要實事求是,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從《醫者仁心》中可以看到,目前這個社會還是存在好多問題,人們重視了金錢,淡忘了道德;增加了懷疑,缺少了信任;好多事情都是金錢惹的禍,個別醫生爲了金錢,悶着良心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個別家屬爲了金錢,既然花錢沒有把人救過來,那就想辦法從醫院把錢套出來,所以大鬧醫院,醫院爲了息事寧人,打發走人算啦,這樣就形成了目前這樣的一個局面。

爲什麼國外這樣的事情就少呢?說到底還是個醫療體制問題。好多國家的體制值得我們借鑑,人家是醫院只管治病救人,與病人沒有經濟往來,病人看病去醫院前給保險公司打招呼,最後是保險公司和醫院結賬。在金錢上沒有了往來,就少了絕大多數麻煩,最後即使在醫治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病人家屬還是去找他交錢的保險公司,這樣纔是純淨的、真正的醫患關係。

《醫者仁心》都是外行演員表演的,讓我們內行看了會發現存在許多笑話,比如心臟外科醫生去做闌尾手術,急診科來個病人幾個院長全去參與搶救,科室護士長進手術室搞巡迴,有的劇情完全是在醫院不會發生的事情,譬如心臟外科副主任拿不下心臟搭橋手術,醫院及科室就不可能讓他去做的,這麼大個手術,術前要會議討論及安排的,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目前爲什麼要進行公立醫院改革,爲什麼說前面的市場化改革是失敗的?就是因爲把醫院當成企業去經營,醫院領導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搞好經營,如何多掙錢,如何養活全院職工?根本無暇顧及抓質量、抓服務、抓技術,成天想着怎麼多收病人、多創收,這就是目前中國公立醫院的悲劇,要想趕快改掉這個現狀,也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情啊!希望能快點、再快點!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2

我非常喜歡劇中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該劇確實塑造了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形象。而現實中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實在是太少。

鍾立行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是一視同仁,如對待來看病的金行長母親,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着醫生該有的尊嚴。他說過不想建立超出醫生和病人以外的關係。

同時,醫院也不是一塊淨土,醫院這個“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同樣有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那種極具嫉妒性、名利性、貪婪性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人。現實中,像劇中王冬這種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的人,不乏其人。只是現實不同於電視劇,“王冬”之流會把自己的惡劣本質隱藏得很深很深,而把虛假的陽光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於是乎這種人物在醫院裏就會混得如魚得水、風生水起,只要不東窗事發,就不會有王冬那樣的下場。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要做一個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太難。電視劇中,鍾在國內艱難行醫一年,不告而別飛到美國後,我以爲他再也不會回國了,但結局出乎意料,他還是回來了,我想這一定是導演的特意安排。

我是護士出身,於是不得不關注劇中的護士長劉敏,太多的感慨不需要我再一一細說,就以劉敏遺書中的一段話來詮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得絕望……”雖然這是護士的現狀但還是有點偏激。

《醫者仁心》的成功和意義,在於最終,劇中主要人物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這也是所有人的願望。

願所有的好人都能一生平安!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3

很久沒有看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了,當好友告知《醫者仁心》是反映衛生事業的連續劇時,我不顧一切也要去看,把沒有看到的前幾集在網上補看了。看後感慨萬分,爲鍾立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驕傲,爲武明訓時刻爲患者着想的敬業精神而感動,爲丁海這羣充滿理想獻身醫療事業的年輕人而開心,爲王冬的貪婪自私和護士長的靈魂扭曲而可惜,爲那些無理取鬧的醫鬧和投機鑽營的藥商而氣憤,更爲醫院面臨難纏的醫療糾紛而沮喪。

在我心中醫生是神聖的白衣天使,可現在變成商業化利益化,收紅包,亂收費,開大方,吃回扣,讓金錢所控制的行業。以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從醫者天職,而今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醫療糾紛。醫生面對的是病人家屬的質問和追打,醫鬧的煽動,社會輿論的壓力。緊張的醫患關係,不良的醫療環境,真不知醫改的發展前景在何方?

也知道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面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避免不了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看到醫生們搶救病人就奔向戰場一樣緊張有序,爲了一臺手術站立幾個小時,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最需要患者理解,社會理解。千萬不要把身心疲憊的醫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對劉護士長所說“千萬不要讓女兒學醫”深有感觸,因爲我周圍許多醫務工作者的子女幾乎都堅決的不學醫,不走父母的辛苦之路!那樣我們的未來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前途渺茫!

《醫者仁心》是一部真實的全景的醫生生活寫照,其中的無奈和痛楚是醫務工作者的心聲。揭祕了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深刻反映出醫患之間的矛盾。劇中武院長,鍾主任,面對複雜的困境,承受着社會,患者,難以接受的壓力,依然堅持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值得我敬佩。

鍾立行是一個優秀完美的醫生化身。武明訓是一個堅守職業道德的好院長。嚴處長是一個追求事業的女強人,姜一丹是一典型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典範。丁海,羅醫生正直和率真更讓我欣賞。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4

央視八套近期正熱播《醫者仁心》從一個三甲醫院的故事背景,真實的反應了現在中國醫療大的環境,這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仁華醫院新來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大夫,在上班第一天查房後,對科室全體人員提的要求,以及他那獨特的表達方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鍾立行是留美醫學博士,曾在美國呆了十來年,醫術精湛,頗受醫院上下的好評,更是年輕大夫的心中偶像。雖然鍾主任是醫生的榜樣,但是現實中的醫生,是普通人,卻從事的普通人無法承受之重,面對整天不斷變化的病情,做醫生的確實比其他職業付出的太多太多,劇中的王冬主任很多做醫生的人是同情他的,爲什麼呢?因爲他更接近真實,更接近現實中的醫生,說他壞嗎?他的某些方面確壞的要命: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藏得很深、很深,誰也不會看見的`。但確實大多數醫生和王冬一樣,渴望技術提高,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這難道是錯誤的嗎?如果都像鍾主任那樣把持着技術,那麼我們這個醫院會進步嗎?要是鍾主任死了呢?那麼這個醫院不就垮了嗎?現實的確很殘酷,但有時殘酷,社會才能發展,技術也一樣,爲何要消滅技術上的競爭呢?醫學要發展,技術要提高,沒有失敗是不行的,如果都爲了和諧,都像劇中鍾主任一樣,那麼也許劇中的醫院就永遠是鍾主任的天下了,那他要是死了呢,這個醫院也就跟着死了。

這部電視劇接近真實,但又離真實相差很遠,現實不會像劇中那樣簡單,作爲一個臨牀一線的小醫生,我們知道“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知道誠實、真相對醫務人員的重要性,但我們的壓力有話不能說,不能和社會做有效的溝通,導致整個醫療行業形成過強的自我保護,保護自身不受傷害,保護自己的學術成果,反而造成真相不能有效的揭示,醫學是侷限的,醫生不是萬能的,醫生和患者是一樣的,是共同面對人類的疾病,但是現在就是中間一個錢字變得沒法溝通,說我們醫生是服務行業,卻不能像其他服務行業一樣實現利益的最大話。

非醫者的人們,你們永遠無法理解一個醫生失去他病人的痛苦,那是因爲我們的無能而無法拯救生命,而我們的能力又源於何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有心想救患者於水火而技術尚不足的年輕醫生對於理想和職業精神的呼喚、感慨、惋惜。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5篇5

當我踏如這個行業,就已知道這個不平凡的行業,註定了不平凡的人生,也已明白這個行業是爲幫助人們減輕疾病的痛苦,戰勝病魔,從疾病的張扎中解脫出來。

寒假期間,既是興奮也對激動的期待着臨牀工作的到來,同時觀看了老師推薦的《醫者仁心》,看後感慨不由而發,看到劇中鍾立行醫術的精湛,也看到了醫學界的腐敗,看到了那些虛僞,貪婪,自私的人們,看到醫患之間的矛盾,一些明爭暗鬥的紅包氾濫的諸多痛點,點燃了醫療機構與醫院的相互勾結的隱信,直指了某些醫生爭名奪利的學術不端,利慾薰心,造假弊端,揭露了那不負責任,非法行醫的惡性醫療事故。

看着這部電視劇,竟能從一位患者的家屬中聽到這樣一句話,真是一份莫大的安慰。他說“一個好醫生,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更好的成長”。任何一個義務工作者,聽到這句話,都會爲這份理解而動容。是的,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四年到五年的本科,或者是三年到四年的專科,還是二年到三年的中專業,到臨牀實踐都還是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逐漸累計經驗,技術日臻成熟的過程。人們常埋怨大到:讓實習看病把他們當成了實驗品。作爲一所教學醫院,承擔着一定的教學任務,再說,實習生都有專人帶教,要取得一定資格後才能獨當一面,遇到疑難困惑的問題需要請示上級或共同討論,一個明星可以因一首歌或者一部電影,電影劇而出名,那麼一位名醫呢?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成爲一位名醫,即使成了一位名醫也承擔着同樣的風險。醫術並不是在模型上或者是在自己的身體上就能練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的,而是在接診病人爲病人治療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的,爲你看病的也是在你之前接診了一個又一個病人治癒,或未治癒的過程中而出名的,你今天能享受這樣的醫療,這樣高超的技術,新老接替,名醫會老,年輕人也要成長,人總會生病,醫院需要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力量來充實,也需要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醫學才能更加成熟,進步。那些目前尚不能治癒的疾病,纔能有望治癒。戰神病魔是醫者和患者的共同目標。沒有病人,也就沒有醫學可言。是病人的疾病複雜性推動着醫學的發展,患者及家屬,我們理解你們心中那份痛苦掙扎的心情,但我們也需要你們理解與支持。

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做了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理論,有責任,有與患者的良好溝通能力,還需要精湛的醫術,有一顆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