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材料試題:龍洞山記

〔元〕 張養浩

語文閱讀材料試題:龍洞山記

歷下多名山水,龍洞爲尤勝。洞距城東南三十里,舊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時出雲氣,旱禱輒雨,勝國①嘗封其神曰靈惠公。其前,層峯雲矗,曰錦屏,曰獨秀,曰三秀,釋家者流居之。由錦屏抵佛剎山,巉巖環合,飛鳥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龕屋,深廣可容十數人,周鐫佛像甚夥。世兵,逃亂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東出,其曰龍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竊欲偕同來數人入觀。或曰是中極暗,非燭不能往,即遣僕燃束茭前導。初焉,若高闊可步;未幾,俯首焉;未幾,磬折③焉;又未幾,膝行焉;又未幾,則蒲伏焉;又未幾,則全體覆地蛇進焉。會所導火滅,煙鬱勃滿洞中。欲退,身不容;引進,則其前隘,且重以煙,遂緘吻、抑鼻、潛息。心駭亂恐甚,自謂命當盡死此,不復出矣。餘強呼使疾進,衆以煙故,無有出聲應者,心尤恐然。餘適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於是,極力奮身,若魚縱焉者,始獲脫然以出。如是,僅裏所。既會,有泣者,恚者,詬者,相譏笑者,頓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額者,免冠科首具陳其狼狽狀者。惟導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無所苦,見衆皆病,亦陽懾力殆。其宴於外者舉酒酌穴者,人二杯。雖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飲。

餘因默憶,昔韓文公登華山,窮絕頂,梗不能返,號咷連日。聞者爲白縣吏,遂遣人下之。嘗疑許事未必有。由今觀之,則韓文公之號爲非妄矣。嗚呼,不登高,不臨深,前聖之訓較然④ ,而吾輩爲細娛,使父母遺體幾同壓沒不弔⑤。其爲戒,詎止歿身不可忘。竊虞嗣至者或不知,誤及此,故記其事以告焉。遊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飲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時延祐龍集丁巳八月也。

(選自《欽定四庫全書·歸田類稿》)

【注】①勝國:前朝。② 劣:僅僅,才。③磬折:彎腰。④較然:明顯的樣子。⑤吊:悲傷

2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會所導火滅 會:適逢 B.意其穴竟於是 意:料想

C.亦陽懾爲殆 懾:害怕 D.竊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騙

3.下列四組中,全都間接表現龍洞艱險的一組是(3分)

①是中極暗 ②煙鬱勃滿洞中 ③心駭亂恐甚

④如是,僅裏所 ⑤有泣者,恚者,詬者 ⑥喜幸生手其額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龍洞山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山勢險峻,有上下兩個山洞,位於下方的一個叫龍洞。

B.龍洞深邃,裏面越來越低矮狹窄作者與同遊者備受驚恐,好不容易纔得以出洞。

C.按照當地的風俗,在洞外飲酒的人要爲入洞遊玩的人喝兩大杯酒,名爲定心飲。

D.作者遊歷龍洞後,想起不登高,不臨深的前聖之訓,爲告誡後人寫了這篇記。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初焉,若高闊可步。 (3分) 譯:

(2)聞者爲白縣吏,遂遣人下之。(3分)譯:

參考答案:

2.( 3分)答案:D

3.( 3分)答案:D

4.( 3分)答案:C

5.( 6分)答案:

( 1)起初,(洞)似乎高大寬敞,可以行走。

( 2)聽到的人替他報告了縣吏,(縣吏)就派人把他從山上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