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絕句》譯文及賞析

真州絕句

《真州絕句》譯文及賞析

王士禎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註釋

(1)江千:江邊。

(2)釣人:魚人。

(3)柳陌:兩邊長滿柳樹的道路。

譯文

江邊上居住的大部分是以捕魚爲生的人,在楊柳依依的路邊和菱角飄香的塘堤上房屋稀稀疏疏的分佈着。

夕陽西下、微風習習的傍晚美不勝收,江邊紅楓樹下大半都在叫賣鱸魚。

作者:

王士禎(1634~1711),清代詩人。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出任揚州推官,後升禮部主事,官至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罷官歸裏。

[賞析]

漁民於長江邊逐水而居,岸上稀疏的房屋掩藏在柳陌菱塘之間。春有綠,夏有蔭,滿溢生機,環境優美。

風靜了,夕陽灑在江邊樹上,晚霞染紅了半個江面。漁民們泊船上岸,提着一天辛苦勞累打來的鱸魚,散落在江樹下叫賣。

鑑賞:

這首詩描寫真州景物風情,表現了真州景物的美麗、真州風俗人情的淳樸。

清新自然是這兩首詩的特點。詩中景物淡遠幽雅,特別是前一首寫漁村的景物,爲前人之詩所少見,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這些景物都好似是詩人觸目所見,信手拈來,十分自然。而所表現的詩情畫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漁家生活圖畫。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雖在描寫景物風情,實際上是把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評價含而不露地隱藏其中。前一句描寫漁村景物和漁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漁村美麗景物和漁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讚賞。後一句描寫真州農村的耕作和習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對真州農民勤勞和淳樸人情的喜愛。含蓄的寫法,使兩首詩情外有味,讀者若不細心思考品嚼,很難理解作者實際情感,自然也難於見得其詩之妙了。

清人評曰:“第四句乃此詩精彩佳妙所在,爲一篇之主,前三句湊泊成趣,爲一篇之客,此詩請客之法也。但主客要照應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氣呵成,如天造地設,所謂運斤成風,欲求斧鑿之痕,了不可得。”

【鑑賞二】

寫江北上的景物和漁家的生活,筆調清淡,意韻清新蘊藉。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詩的上半部以輕鬆、清新之筆,描繪了江岸漁居周圍的景象。大江北岸的真州,沿江居民多以打魚爲生。這一帶地方,無論綠柳掩映的小路旁,還是長滿菱藕的.水塘邊,那些稀稀落落的茅舍裏,幾乎全是住的漁家,這隻看各家門前曬着的漁網,便一眼可知了。

下半部分“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是上半部分的繼續,從靜轉入了動。 對於這裏的人們來說,最美好的是在晚秋,這是一年一度鱸魚上市的時節。每到黃昏風住以後,滿載而歸的漁船紛紛靠岸,就地擺攤出售。整筐整簍的鱸魚,肥美鮮活,歡蹦亂跳。叫賣的,選購的,沒事兒看熱鬧的,熙來攘往,喜氣洋洋,更有那滿堤經霜的楓樹,面對夕陽,嬌豔如火,映紅人們的臉,映紅江邊的天,把半江秋水也染得醉醺醺的了。

全詩像一幅清新的水彩畫,表現了真州漁人在環境幽美的岸邊,過着隱士般清淡而舒適的生活,真叫人流連忘返。

“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這是最被人們稱道的名句。試想,那深秋傍晚江邊魚市的風光,如果有用彩色畫筆描繪出來,將是一幅多麼優美迷人、富有趣的圖畫啊。事實上,詩人自己就見過不少畫家描繪這首詩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