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附中高三語文上期中試卷及答案

會考試就快到了,大家對自己有信心嗎?爲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復習,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一份遼寧附中高三語文上期中試卷,文末附有答案,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看一看,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遼寧附中高三語文上期中試卷及答案

第Ⅰ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茶之於中國,就如同紅酒之於法國,啤酒之於德國,茶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也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茶伴隨中國的歷史篇章緩緩展開,中國茶史可上溯至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當時茶被作爲一味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到西漢時,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茶興於唐,盛於宋,唐代飲茶蔚然成風,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產業的發展,全國範圍內茶鋪、茶館鱗次櫛比,茶產業和茶文化空前發達。陸羽撰《茶經》三卷,闡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等林林總總,成爲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作。到了宋代,宮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爲雅,進一步推動了飲茶之風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無茶。“茶之爲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這是宋代王安石對茶的讚美。明清時期茶葉製作技術進一步發展,“作罷龍鳳團”使散茶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蒸青的製茶方法改爲炒青。同時也推動了其他茶類的發展。茶隨着歷朝歷代的興盛而興盛,繁榮而繁榮。

茶與宗教的關係歷來也相當密切,不難發現,很多名優茶都與宗教有一段淵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種植打理。道教最早將茶作爲得道成仙的重要輔助手段,視茶爲長生不老的靈丹仙草。佛家也偏愛茶,認爲飲茶能“破睡”,幫助坐禪修行,還能清心寡慾、養氣頤神。故歷古有“茶中有禪、茶禪一味”之說。杭州龍井寺產龍井茶,餘杭徑山寺產徑山茶,廬山招賢寺產廬山雲霧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點都不爲過。

茶也影響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國的文化及傳統。從廣東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國的英式下午茶。千年來,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與各地文化相融合,開枝散葉,浸潤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國特色、形式豐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經歷了歷朝歷代的更迭。與其同壽的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着中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葉嘉木承載着五千年的歲月,蘊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對唐宋時期習得的中國茶道的提煉和昇華,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難在中國茶人中尋得芳跡;中國千餘種茶的品種、傳統制茶工藝也有一大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殆盡。此時,急需國民更多關注茶學,研習茶文化,增進傳播及教育,以保留、保護、復興先人給予的茶文化瑰寶。

永恆都是經典的,而要做到經典必先在當下時代成爲風尚與流行。讓茶在時下成爲一種流行、不被淘汰,這是生存與傳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時尚,讓更多年輕人喜愛和接受,是今日茶葉傳承之路上需要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今天的90後、00後們將是未來二三十年茶學傳播的主力軍,要讓他們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給茶換上新潮的衣裝。其實,中國茶的形式也並非一成不變。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點茶法,明清流行沖泡飲用。

1.下列關於茶的發展歷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茶的歷史悠久,神農時代只是作爲草藥,用來治療各種疑難雜症;西漢時期,茶已發展成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

B.唐朝飲茶蔚然成風,茶已開始成爲貢品,全國茶鋪、茶館林立,陸羽所撰的《茶經》更是推動了荼產業和茶文化空前發達。

C.茶盛於宋朝,上至官廷、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飲茶爲時尚,甚至發展到“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的地步。

D.明清時期,製茶技術進一步發展,茶葉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某一種茶葉的製作技術的提高,又往往推動其他茶類的發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認爲茶能延年益壽,佛家則認爲茶中有禪、茶禪一味。

B.茶影響着人們的生活習性,不少地方飲茶已成習慣,如廣東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國的英式下午茶。

C.茶充當了民族間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來,中國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並在他鄉生根發芽,自成一體。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興衰更迭,蘊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茶對於中國而言意義重大,就如紅酒之於法國,啤酒之於德國,茶因其蘊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B.中國茶文化歷經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國已日益淪落,已難尋蹤影,這說明茶道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

C.隨着時間的遷移,中國茶的不少品種以及部分傳統制茶工藝消失殆盡,如何傳承先人給予的茶道文化已擺在眼前。

D.如今的中國茶已面臨着生存困境,要讓中國茶傳承得更遠,就要改變茶一成不變的古板樣式,給茶換上新潮衣裝。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飢,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裏,而食有餘。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爲本。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配三十一人,又屬民爲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輒得盜。有葛友者,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誇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自是外戶不閉。

河北發民浚河,調及它路,齊當給夫二萬,縣初按籍三丁出夫一,鞏括其隱漏,至於九而取一,省費數倍。知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亭傳,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視診。書其全失、多寡爲殿最。師徵安南,所過州爲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裏不知。加直龍圖閣、知福州。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饒,爭欲爲主守,賕請公行。鞏俾其徒相推擇,識諸籍,以次補之。授帖於府庭,卻其私謝,以絕左右徼求之弊。福州無職田,歲鬻園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萬。鞏曰“太守與民爭利,可乎?”罷之。後至者亦不復取也。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後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拜中書舍人。甫數月,丁母艱去。又數月而卒,年六十五。鞏爲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4.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

B.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

C.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

D.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中嘉祐二年進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意爲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調任官職的詞語很多,“拜中書舍人”指“授予中書舍人一職”,“徙明、亳、滄三州”指“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

C.“丁母艱”是指母親去世,回鄉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定,這在古代是一種孝順行爲,表明當事人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捨。

D.“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著作,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曾鞏機敏強識,年少有才。數百字的文章,他讀完就脫口成誦;十二歲試着寫成《六論》言辭奇偉,由此聲名聞於四方。

B.曾鞏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齊州時,以剷除奸盜作爲根本任務,既調動百姓參與,又善待自首的盜賊,於是州內安定。

C.曾鞏愛護百姓,不謀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時,他事先做好供應軍隊的準備,不擾民;做福州知州時,他不許官府與民爭利。

D.曾鞏面對災情。處理得法。遇荒災時他估計倉儲不足救濟,勸富人就近賣糧給災民;江西大疫,他命縣鎮、驛站備藥待需。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裏不知。

②鞏俾其徒相推擇,識諸籍,以次補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酒樓秋望

華嶽【注】

西風吹客上闌干,萬里無雲宇宙寬。

秋水碧連天一色,暮霞紅映日三竿。

花搖舞帽枝猶軟,酒入詩腸句不寒。

古往今來恨多少,一時收拾付杯盤。

【注】華嶽: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這首詩作於南宋晚期,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

8.這首詩頷聯寫景精妙,請分三點簡要分析。(6分)

9.本詩尾聯與《過零丁洋》尾聯相比抒情方式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賦》中通過側面描寫表現洞簫聲的悽切婉轉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難》中用“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鳥以抒發自己悲憤情感的名句是“ , ”。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邵逸夫:搭起心中的“逸夫樓”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少電影院也不得不關門停業。邵氏兄弟毅然決定堅持下去,邵逸夫意識到,儘管在南洋已建立起自己的影業基礎,但是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有聲電影相比,自己的無聲電影定將被淘汰,於是他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從美國好萊塢買回了所需的“講話機器”。雖然邵逸夫在自己的電影院裏安上了有聲設備,但有聲影片還沒拍出來。他不得不自己坐下來寫劇本,兩隻腳被蚊蟲咬得吃不消,他只好打上一桶水,把腳泡在水裏。一寫半個月,可是都不滿意。他一邊繼續拍無聲片,一邊摸索有聲片的拍攝技術。終於在摸爬滾打出一身電影製作的真功夫後,1932年,他自任製片和導演,拍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方。據說放映的時候,觀衆對電影中的人說話十分驚奇,只要一有聲音出來,就大聲歡呼!這部影片成本1萬元,而僅在廣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達60萬元。這一成功不僅使邵氏機構轉危爲安,也爲邵逸夫後來大規模進行電影製作轟開了道路。邵逸夫成爲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師香港,次年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20世紀60年代後,邵氏公司長期稱雄港島,曾拍攝過上千部電影。邵逸夫說:“我生產電影,就是爲了滿足觀衆的需要和願望。我們的核心觀衆就是中國人,他們懷念祖國大陸,也懷念自己的文化傳統。”從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攝的影片,在歷屆亞洲電影節中共得大小獎項46項,創下中國電影史紀錄。

他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電影,幾十年來堅持不輟。好的電影和壞的電影他同樣喜歡看,他要看好的電影好在哪裏,壞的電影怎樣壞。他不但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而且是中國最精通業務的電影企業家。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精通了電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輯、攝影、化妝、劇本、導演,樣樣內行。而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他做事認真。他曾說:“我做事的態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一樣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絕對不放鬆的。”邵逸夫在每部邵氏作品的包裝上都印上“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宣傳語。爲了保證影片質量,他對影片嚴格把關。出現劣片,若無法補救,寧願燒掉,邵氏在37年間燒掉的影片以十部計。“邵氏出品,必屬佳片”此話絕非誑語。

作爲億萬富翁,邵逸夫是港島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早在1973年他就設立了邵氏基金會,致力於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從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內地。從那一年起,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港元用於支持內地的各項社會公益事業。邵逸夫對中國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鍾,他曾說:“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成長靠教育。”如今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他文化、藝術、醫療設施遍佈中國各地。

在很多人心目中,“逸夫”早已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美好的符號,代表着“達則兼濟天下”的仁者情懷。這位讓人尊敬的百歲老人,在人們心中搭建了一座“逸夫樓”。

(摘編自耿曉星、韓夢澤《百年傳奇邵逸夫大傳》)

相關鏈接:

①他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見證了中國電影從黑白到彩色的全部歷史。他的邵氏電影曾經幾乎壟斷香港的電影工業,他的TVB迄今仍是屹立香江的電視巨無霸……他就是邵逸夫。 《新華日報》2014年1月8日

②邵逸夫一點都不掩飾自己對商業片的偏好。他坦言:“經營邵氏影城,是做生意。如果拍一部純藝術的電影,少人看,就少得益。如果香港人喜歡藝術,可以去藝術中心。我寧願捐錢給藝術中心,做藝術節。但是拍電影,就是要拍大家都看的片。”

③邵逸夫歷年捐助社會公益超過100多億港元。截至2012年,他共捐贈內地教育47.5億港幣,捐建項目超過6000個。汶川和雅安地震後,他都捐出1億港幣。

《人物週刊》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