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王風·黍離》的賞析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的賞析

[譯文] 瞭解我的人知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當我有所求。

[出自] 春秋 《詩經·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註釋:

黍 :一種農作物,即糜子,子實去皮後叫黃米,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離離:莊家一行行排列的樣子。

稷 :穀子,一說高粱。

行邁:遠行。邁,行、走。

靡靡:遲遲、緩慢, 猶疑不決的樣子。

中心:內心。

搖搖:心中愁悶難忍。

謂:說。

悠悠:遙遠、渺茫。

此何人哉:這(指故國淪亡的淒涼景象)是誰造成的呢?

實:籽粒。

噎 :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譯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兒來。緩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瞭解我的人知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當我有所求。浩渺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兒來。緩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瞭解我的人知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當我有所求。浩渺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結出粒兒來。緩慢地走着,心中難過,哽咽難言。瞭解我的人知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當我有所求。浩渺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譯文2:

那糜子一片連一片つ歉吡揮殖こ魴旅紿の遺腔蒼諤錛湫【丟の業男腦誆抖

理解我——ぶ我心憂げ煥斫饢——ひ暈我作何尋求お

青天在上な撬使宮殿變成荒丘!

那糜子一片連一片つ歉吡揮殖槌鏊臚藩の遺腔蒼諤錛湫【丟の業男囊啞撲楠お

理解我——ぶ我心憂げ煥斫饢——以爲我作何尋求お

青天在上 這是誰呵這是誰?

那糜子一片連一片つ歉吡揮紙岢鏊朧氮の遺腔蒼諤錛湫【丟の業男腦誄櫧お

理解我——ぶ我心憂げ煥斫饢——ひ暈我作何尋求お

高高青天呵ふ饈撬呵究竟是誰!

 賞析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由於“小雅”中的笙詩六篇有目無辭,因此實際爲305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爲“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爲“周頌”、“魯頌”、“商頌”共計40篇。《詩經》據音樂的不同分爲《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

這首詩在抒發對西周滅亡的沉痛時,首先出現的是生長茂盛的農作物,而莊稼生長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廟公室。這種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自然使詩人陷人悲哀之中,行進的腳步變得遲緩。三章反覆出現“行邁靡靡”的詩句,用腳步的遲緩引出心情的沉痛。

這首詩採用的是遞進式的`寫景抒情筆法。出現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農作物的部位暗合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後有了顆粒。作者抒發沉痛之情時,依次是“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變得越來越強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後向天發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採用質問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並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每讀此詩,都會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濃濃的憂鬱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嘆的語式又讓感傷的情緒顯得格外深沉、強烈。我曾經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讓詩人“心憂”的到底是什麼呢?詩中沒有說,詩人好象很突然地就憂慮起來了。從詩的字面看,三章的內容簡潔明瞭:詩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間徘徊,便情不自禁憂傷起來,而且伴隨着黍稷的成長(出苗-成穗-結實),那股傷感越來越濃(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鬱積在詩人的心裏無處宣泄,不得不仰望蒼穹,一聲長嘆: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如此憂鬱悲怨卻又不能說出只有自己才清楚的“心憂”的緣由?壓抑着詩人的顯然是一股沉重強大、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抗爭的勢力。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詩人是不能說?不願說?不敢說?而這一切一切的誘因竟是地裏逐漸長熟的莊稼!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詩人究竟有沒有相知者呢?如果有,那相知者一定與詩人有着同樣的身份、同樣的處境、同樣的感觸、同樣的難言的苦衷。現作爲代表“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的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