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解題技巧

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題的考點較爲固定,我們只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輕易拿高分。以下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解題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解題技巧

  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技巧

一、文言文關鍵在整體閱讀,一般閱讀順序是這樣的:

1.先仔細看一遍原文,目的是瞭解一下全文寫的內容。現在的全國題大都圍繞人物展開情節,以選記敘性的文字爲主。

2.第二步是瀏覽一下最後概括全文的判斷題。因爲此題一般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且都是細小的問題。這樣讀了以後,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數了。

3.第三步,再去讀原文,然後逐個做題。因爲對全文理解得越透徹,做題的準確率就越高,做題的速度也越快。(當然這要結合自己的做題習慣)

二、現在,文言文的命題思路有這樣一些變化:

1.離教材越來越近。文言虛詞的考題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還是有用的。

2.對全文整體認知的考查越來越具體。考查對事情來龍去脈的理解與把握,考查觀點認識的提煉等。

三、實詞的考查: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詞性與意思是否解釋得通,如果還不能排除,再把它還原到原文,看具體語境。

2.實詞釋義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以”對應“用”,所以它可以解釋成“被任用”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 “勞苦”同義,所以“倦極”也同義,“極”就是“疲憊”的意思

“每讀書至治亂得失” “得失”是反義詞,所以“治亂”也應該是反義詞,“治”就只能解釋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聯想該字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語中的用法

如:貸 責無旁貸(推卸) 嚴懲不貸(寬恕,饒恕)

把這兩個意思代入“雖親屬不貸”,可知“寬恕”更合適

③或者把該字在現代漢語中可組的詞代入解釋

如:“無所阿避” 現代漢語中有“避免、迴避、躲避”等詞,代入句中比較可知“迴避”更合適

四、虛詞釋義:

《考試說明》給出的虛詞是18個,儘可能熟悉這些詞的用法。

五、給出觀點,篩選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陳述對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內容是否能證明觀點

六、根據全文語意,找出錯誤項

1.先把選擇肢還原到文中相關部分

2.注意時間、事件、人物的對應關係,注意事件內在的因果關係,注意個別詞語的對應解釋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語的翻譯:

1.得無:表示反詰的語氣,譯爲:莫非,莫不是。

2.否則:是兩個詞,否:不是這樣,不然;則,相當於“就”。

3.然後:是順接連詞,可譯做“這樣以後”,或者“之後”

4.然則:可譯爲“既然這樣(如此),那麼……

5.雖然:與現代漢語不同,“雖”相當於“雖然”,“然”相當於 “這樣”,可譯作“雖然如此”“儘管如此”

6.無乃:當副詞用,可譯作“豈不是”,也可譯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們組成固定形式,相當於漢語“怎麼樣”“爲什麼”“什麼樣”等

10.“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上述形式的擴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對……怎麼樣”“把……怎麼辦”。

11.孰若,孰與:用做比較或選擇,可譯爲“與……相比,誰(哪一個)……”;如放在動詞前,可譯爲“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譯做“……的原因”

表憑藉或方法 ,譯做“用來”“靠它來”“用來……的`(根據、禮節、方法)”

13.無論:不用說,更不必說。

14.卑鄙: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15.其實:它的果實,或者“那實際情況”“它實際上”“它的實利”

16.不過:不超過。

17.地方:土地方圓

18.山東:淆山以東。

19.可憐:可愛,或者“值得同情”

20.於是:在這時,或者“在這件事上”

21.以爲:把……當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給……人看。

23.可以:可以憑藉……

24.至於:達到某種程度,或者“落到什麼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義“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個機會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讓(使)

29.智力:智謀和力量

30.前進:走上前獻上

31.何苦:怕什麼,怎麼怕,怎麼擔心

  大學聯考文言文翻譯方法

一、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二、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爲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爲:(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爲什麼”。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