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優質課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優質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矛和盾的集合優質課教學設計

  矛和盾的優質課教學設計1

一、教材簡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課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並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爲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爲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矛和盾的集合優質課教學設計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及教材重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瞭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再進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瞭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麼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這裏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禦的武器。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教學中要着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這兩個問題作爲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並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生字、抄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說明的道理。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詞,下面老師這兒有一些字詞,你們能讀準字音嗎?

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戰場首次長處

大顯神威亂成一團合二爲一勝利者

二、學習新課:

(一)出示坦克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導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多厲害的坦克啊。

爲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裏的句子來說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於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爲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發明家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優秀品質。)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瞭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緊接着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過渡: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學習1—4自然段

1、看動畫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再讀讀2——4自然段看課文是怎麼說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會爲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內因。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給學生創設一個渴望學習本文的情境,爲後面深入領悟文章的內容、情感打下基礎。

3、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坦克的發明本源於一場比賽。這場比賽進行怎麼樣呢?你能找到有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嗎?

4、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在引導學生讀這段話的過程中,理解“左抵右擋”的意思。

在這裏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

(2)自己比劃比劃什麼是“左抵右擋”,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3)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賽多麼激烈啊。你能把當時的場面通過讀再現出來嗎?

(4)自由讀,指讀。

(要引導學生聯繫句子來體會詞語的意思,在理解“難以招架”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三年級學生,在教學中還是要培養學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接受性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方式。

5、如果是你,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你會怎麼樣做呢?

(這裏設計的目的是發散思維,說一說大家的想法,這樣更能體會出發明家思維的活躍。)

發明家此時卻是突發奇想,他想到什麼?找到有關的內容進行默讀。

提示:他先想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

6、交流討論。

(1)誰先來說說,他想到了什麼辦法?

這個辦法好嗎?怎麼好呢?用書上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做(自衛)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

(2)這是他先想到的,後來他又想到了什麼辦法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詞句

他爲什麼會這樣想呢?

是啊,自衛是爲了更好地進攻呀,於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據他想的內容,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如果在鐵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導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補充這句話、(補充出兩句完整的話。)

那麼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衛,又可進攻)

(3)發明家先想到了自衛,又想到了進攻,他就是這樣經過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後,有了這樣成熟的想法的。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再次體會科學家思考的嚴密性,這裏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

(4)老師小結:通過剛纔的讀書,我們知道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6提問: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打仗的時候,自衛重要還是進攻重要?(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

7老師小結:看來,自衛和進攻都是很重要的,應該把它們合而爲一。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現在你再想想看,科學家集合的是矛與盾的什麼呢?(它們的長處)

2、齊讀第六自然段(在這裏安排了齊讀的目的是烘托出氣氛)

3、是啊,由於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點,因此,使得自己優勢倍增。坦克的發明,在後來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課外資料的引入,進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長處後的優勢。

三、總結全文

1、發明家將矛盾的好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極具戰鬥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或是聽說過這樣的事?

在這裏是處理課文中黃泡泡提出的問題,這是在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可以作爲擴展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採納別人的優點等等。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並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明”的成長袋中,爲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2、通過以上這些例子,特別是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嗎?

3、齊讀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

板書:矛與盾的集合

坦克 進攻 自衛 合二爲一

  矛和盾的優質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則寓言中的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

3、領悟文中所告訴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矛和盾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古代的兩種兵器矛和盾。並作簡要介紹。再出示以矛攻盾的圖片,以及課文插圖。

問:這個人在幹什麼?(在賣矛和盾)今天我們就去現場看看,他是怎麼誇他的矛和盾的。(板書:矛和盾)

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們已經接觸過這類文章。我們應該怎麼樣來學習這類文章呢?(出示:學習方法)學生齊讀。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聽配樂朗讀,注意聽清停頓、重音。

3、生再讀課文。儘量模仿範讀,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和重音。

4、跟讀。以達到朗讀效果。

三、理解句意。

1、生根據註釋自己理解,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帶註釋的原文)讓學生弄清每句話的意思。

3、指名說出全文意思。教師適當點撥。

4、小結全文意思。(出示課件:原文譯文)

5、想一想,寫一寫:圍觀的人走散了,這個楚國人會怎樣?(出示課件)

四、表演這則故事。

這則故事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自相矛盾”。

五、歸納寓意。

討論: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小結:(出示課件)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牴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現實社會中有這樣的人嗎?說一說。

六、閱讀課文。

再讀課文,試背課文。

七、閱讀材料。

觀看自相矛盾的視頻材料。

八、總結。

剛纔的片段好笑吧。在笑過以後,人們都能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像這樣的短小故事還很多,被人們收集在《韓非子》裏。(出示課件)

板書設計:

25、矛與盾

(鋒利)矛;盾(堅固)

自相矛盾

(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