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習指導讀後感

小結、複習是學生消化、鞏固形成新的知識,並事其結構化、系統化的學習過程、魏書生老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它,並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做法。

談學習指導讀後感

學習小結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大腦中保持的時間也比較長;可以提高獨立學習能力,特別是分析、比較、整理、歸納別人觀點的能力和提高自己見解的能力;可以形成自己良好的智能體系。

魏書生的課堂六步教學法“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中的自結,實際上就是學生小結的過程。在各種文體的教學中,魏書生引導學生把握各種文體的特點,讓他們總結方法,如議論文劃分層次的方法有:三段式、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

學習了小結的藝術這段內容,讓我不得不佩服魏書生老師的做法。他不僅教給學生小結的方法、技巧,也教給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整理知識,讓所學知識前後貫通,形成知識體系,這也是一種學習品質的培養。

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曾經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每教完一課,就能讓學生在專用本上整理,本課的生字詞,包括易錯的字詞,詞語的理解等。課文的重點和涉及到知識點。課後習題,以及關於作者、作品的文學常識等。每位學生自己整理後,在班內交流,及時補充,老師再增加一些知識考點。整理的過程也是學生複習鞏固的過程,更是對知識的梳理。教完一個單元,再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在心中有一棵“語文知識樹”。如果每位學生每一課都能認真做好整理,那他的自學能力定會提高。語文成績也會提高。

小結也有藝術,魏老師在多年的教學中已形成了他的'獨特做法,我們一線教師在學習他的做法的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的特色,讓更多的學生學會小結,提高自學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受教育者儘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達到教育者實施教育的目的。在課改一波波襲來,各種各類教學理念、教育思想百花齊放的今天,我們似乎還難以徹底回答一個問題:應該爲學生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是侷限於舊有模式,還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的邊界又在哪裏?數千年的文化傳統是今天我們這些教育從業者的優勢資源,但是如果不能夠應地制宜,不能夠活學活用,那麼長處可能會成爲弊端。《魏書生—談學習指導》一書,給了我們一些啓迪。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從好奇心和求知慾中激發學習興趣。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因爲“好奇心”是一種自發的求知慾,它既反映了對自己知識結構的正確估計,又包含着一種準備靠自己去搞清楚自己所好奇的內容的動機。

其次,要培養對各門功課都是基礎學科,都是將來升學和就業必備的知識。因此,教師必須盡最大努力讓學生把各門功課學好。不宜過早文、理分科。即使文、理分科了,文科生也要學好理化知識,理科生也要學好文科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向綜合化人才邁進。要學好,就要培養興趣。對學習上不太喜歡的學科或是已經成爲了“差科”的學科,應該怎麼辦呢?我覺得:一,要對各學科開設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這些學科是我們今後學習、參加工作所必需的基礎,應該全面發展,不能偏廢;二要下決心,樹信心,態度轉變了,愛好也是可以轉變的。

第三,儘可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勞動產生興趣。有興趣的事,做起來就快。魏書生老師指導學生寫作文,總是讓學生寫一些感興趣的文章,如《春雨過後》《蜻蜓》《月蝕》等,讓學生寫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內心的文章,學生一些,有的1小時就可以寫出多達2000字的文章。

最後,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造成一種競賽的氣氛。競賽中強調學生自己和自己比,以便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經常進行相關學科的競賽,即使班中最慢的同學,他的效率也是自己平時的數倍,使後進生也能享受到勝利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