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觀後感【薦】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見字如面》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見字如面》觀後感【薦】

《見字如面》觀後感 篇1

今日下午觀賞了《見字如面》,尤在讀聞一多信件時不知覺潸然淚下。節目製作方成功地營造出文學氛圍,讓人確是搭載着信件,穿越時空,對話於古人。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你是理性的經濟學家,也許你是嚴謹的科學家,也許你是隻跟數字說話的程序員,但在這個節目中,導演成功地將你拉入一個充滿文學氣息的殿堂。

除卻節目配以優秀的朗誦者、合適的燈光、精挑細選出的信件這些因素,我談談讓我深有感觸的兩點。

一、100%的真實感;唯有當事人親身經歷的、最真實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當事人所寫,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飾塗改,所以顯得真誠厚重。我們發現,當一個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時,他的姿態與表現是令人尷尬的,而這種尷尬斷難使旁人產生共鳴。今年春晚許多人在回憶陳佩斯,有這樣一則評論讓我印象深刻:“那時的演員表演時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內心認同的觀點、現象幽默的表達出來,自然能引起觀衆強烈的共鳴。現在的演員機械式的`演繹、生硬的情感切入,脫離了實際,他們現實生活中會是這樣嗎?肯定不是的。”這評論恰是精闢,真實是真人秀的實質,共鳴因它、尷尬也因它。

二、歷史的交互;這樣一封信件,它不是來自於這個時代,它描繪的不是這個時代的物慾縱橫、房價飆升,而是濃縮了那個時代,或是抗日將領的民族大義,或是五四青年的高遠志向,或是三毛的愛情與孤獨……這些信與我們隔了一個時代,或是一段歷史,我們感覺新奇,更甚至,它使我們感覺清醒。活在當下歷史前進步伐當中的你我,通常無法突破時代的限制,因此我們的認知、思維、價值觀都刻上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烙印。那麼,同樣的事情,不同時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與選擇呢?因此,這種歷史的交互確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聞一多在五四期間寫給父母的信件《孩兒在此幫忙,絕不會有任何危險》內容節選:

國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強權,無公理,全國人民瞢然如夢,或則敢怨而不敢言,獨一般學生敢冒不韙,起而抗之。雖於事無大濟,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頗稱明大義,僅遇此事,猶不能犧牲,豈足以談愛國。非謂有男國即不亡,乃國家養育學生,歲糜鉅萬,一旦有事,學生尚不出力,更待誰人。

《見字如面》觀後感 篇2

我上一次寫長信大約是在高三的時候,也就是八年前了,那時候被限制用手機,書信裏還保留着最後的情感記憶。情動的,茫然的,爭執的,瑣碎的,每每翻起,見字如晤。而現在,我們都退化到不費心思的只發微信短句寒暄聊天了。

好可惜,那些很真摯情感的表達方式彷彿在文化中斷層了。接着我們會發現不知如何寫信,快速的生活反而讓人變得遲鈍。

白巖鬆說,你有多久沒談心了?現代網絡中,各種朋友圈,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但卻找不到人談心。其實是一樣的,談心就像寫信,只是不同時代爲了真摯的'交流採取的不同方式罷了。

但我們逐漸摒棄了這些。因爲我們節奏快,因爲我們不願等待。

那樣太可怕了。

我記得看《最好的時光》時候,最打動我的不是張震跑了好多個地方去找舒淇,而是最初他要去當兵前,到舒淇打工的檯球室,對她欲言又止,直到店打烊他走了,不出一會又回來敲門板,對她說“我寫信給你”。那種輾轉,猶豫,情動的一刻,就是最好的時光。雖然放在今天用微信表白心動依然是會存在,但今天可能拒絕更快,因爲缺乏等待。

當然也不僅限於情信,只做一比方,我們需要反思。

今天看了第一期《見字如面》,節目想法很好,請來幾個名家念信,信念出來是對的,有的信婉轉雋秀,有的信鏗鏘有力,有的信詼諧風趣,也有的信飽含深情。

黃永玉寫給曹禺的信文采斐然,良工不示人以樸,王耀慶演繹也堪稱本期最佳。

就情感而言,更觸動於蕭紅的信,如果能讓湯唯來讀或許更好(她演的《黃金時代》讓我覺得蕭紅就是她那個樣子那個氣質的),蕭紅寫這封信時的年齡也都是與湯唯現在相仿的。感念於那句“因爲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個,於是我就把你給忘了”,還有那句“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蕭紅的一生很短暫,充滿了寒冷、苦悶與飢餓,但她的文字總是柔和、堅定也飽含希望,是她的偉大之處。

節目缺點是對信的解讀太浮於表面,首先女主持人的功力不行,功課也沒做足,其次女教授雖然學富五車,但儼然疏於揣測作者內心用意,解讀略有偏頗。

《見字如面》觀後感 篇3

今日下午觀賞了《見字如面》,尤在讀聞一多信件時不知覺潸然淚下。節目製作方成功地營造出文學氛圍,讓人確是搭載着信件,穿越時空,對話於古人。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你是理性的經濟學家,也許你是嚴謹的科學家,也許你是隻跟數字說話的程序員,但在這個節目中,導演成功地將你拉入一個充滿文學氣息的殿堂。

除卻節目配以優秀的朗誦者、合適的燈光、精挑細選出的信件這些因素,我談談讓我深有感觸的兩點。

一、100%的真實感

唯有當事人親身經歷的、最真實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當事人所寫,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飾塗改,所以顯得真誠厚重。我們發現,當一個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時,他的姿態與表現是令人尷尬的,而這種尷尬斷難使旁人產生共鳴。

今年春晚許多人在回憶陳佩斯,有這樣一則評論讓我印象深刻:“那時的演員表演時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內心認同的觀點、現象幽默的表達出來,自然能引起觀衆強烈的共鳴。現在的演員機械式的演繹、生硬的情感切入,脫離了實際,他們現實生活中會是這樣嗎?肯定不是的。”這評論恰是精闢,真實是真人秀的實質,共鳴因它、尷尬也因它。

二、歷史的交互

這樣一封信件,它不是來自於這個時代,它描繪的不是這個時代的物慾縱橫、房價飆升,而是濃縮了那個時代,或是抗日將領的民族大義,或是五四青年的高遠志向,或是三毛的.愛情與孤獨。這些信與我們隔了一個時代,或是一段歷史,我們感覺新奇,更甚至,它使我們感覺清醒。活在當下歷史前進步伐當中的你我,通常無法突破時代的限制,因此我們的認知、思維、價值觀都刻上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烙印。那麼,同樣的事情,不同時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與選擇呢?因此,這種歷史的交互確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聞一多在五四期間寫給父母的信件《孩兒在此幫忙,絕不會有任何危險》內容節選:國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強權,無公理,全國人民瞢然如夢,或則敢怨而不敢言,獨一般學生敢冒不韙,起而抗之。雖於事無大濟,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頗稱明大義,僅遇此事,猶不能犧牲,豈足以談愛國。非謂有男國即不亡,乃國家養育學生,歲糜鉅萬,一旦有事,學生尚不出力,更待誰人。

《見字如面》觀後感 篇4

關正文說,籌備《見字如面》,最艱難的莫過於信件選擇,最讓人驚喜也是這些入選信件。幾乎每一封信件都會讓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種特殊的力量敲擊人心。

數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館和檔案館參與了節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薦工作。

節目入選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蓋中國歷史的諸多階段。從春秋時代的第一封私人家書,到魏晉唐宋,從晚晴民七年級直到現在。

關正文介紹,最終入選信件強調了關涉歷史的重要性、當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內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標準最終其實只有一個: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終入選的信件,包括那些影響世界、影響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包括已成歷史的社會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現出對應複雜歷史的豐富的多樣性。有求愛信也有分手信,有戰爭中敵對雙方的平靜通信,也有父子間脣槍舌劍的激越交鋒,有名人不爲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錐心往事。無論是情感狀態、價值觀念還是文字風格,都是多元呈現。

歷史的不斷重複,人性的善惡交織,讓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所有的歷史因此也都成了當代史,成了人們身邊的歷史。

入選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國將士黑夫和驚兩兄弟寫的家書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樣。

兄弟倆除了殷殷問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隱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錢要新衣服,此外還告知,官府因爲他倆衛國有功已經給家裏授予爵位,文書應該已經送到。

這封信是黑夫和驚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兩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見一斑;此外,從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從來都是將士敢死的動力;即使強盛如秦,也管不起將士的.衣服和零花錢。

記現場宣讀的所有古代書信都被翻譯成了生動的白話文。古文變得親切,也變得陌生。

在關正文眼裏,這是一個回到常識的過程。“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是異常豐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們今天世界幾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經歷過。大家未必要去愛古文,但通過讀懂他們寫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會感覺那是發生在古代,一定會感同身受,也一定會愛上古人。”

《見字如面》觀後感 篇5

11月28日,網綜《見字如面》在北京紅磚美術館開機。錄製現場,林更新與何冰每人讀了12封信。林更新更是表示,他爲《見字如面》貢獻了從藝以來最走心的節目表演。

作爲國內首檔也是全屏唯一一檔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掃描和大梳理。據悉,節目組目前邀請了林更新、何冰、張國立、王耀慶、歸亞蕾等8位友情出演。衆星在現場幾百位觀衆的注視下,一封封讀出那些可以窺視中國歷史、名人往來以及普通人生活場景的信件。

《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表示,因爲絕大多數都是私人信件,寫作時並不是爲了發表,所以這其中包含了更多真實的信息和更加自然生動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個栩栩如生的真實場景,而演員們用聲音表演,更是讓那些寫信人好像就在現場,而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精神情懷和生活智慧彷彿都觸手可及。

據悉,籌備《見字如面》最艱難的莫過於信件選擇,最讓人驚喜也是這些入選信件。

關正文表示數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館和檔案館參與了節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薦工作。節目入選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蓋中國歷史的諸多階段。從春秋時代的第一封私人家書,到魏晉唐宋,從晚晴民七年級直到現在。最終入選的信件,包括那些影響世界、影響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包括已成歷史的社會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秦國將士的家書,末代皇后婉容寫給末代皇妃文繡的信都在其中

面對節目組的設置,林更新喊話這是他從藝以來最認真最走心的一檔節目。他表示:“以前參加節目只要帶肉體過去就行,參加《見字如面》,必須肉體和靈魂同行。”

錄製現場,何冰用絕對專業的表現,震撼全場。據悉,從不參加任何綜藝節目的他,看到《見字如面》的節目形態,立馬決定參加。如何拿捏每一封信的表演尺度,對他這樣的老戲骨都是新的挑戰。他相信會有很多人喜歡它。

《見字如面》觀後感 篇6

近期,一檔讀信的節目火了:一封封信,幾位老戲骨的深情講述,使得黑龍江衛視的《見字如面》引起觀衆的共鳴。

隨後,央視的《朗讀者》火熱開播。3月4日,麥家登上講臺,現場朗讀了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並分享自己與兒子麥恩的一段往事,讓觀衆不覺間涕淚俱下,有人甚至將這封信封爲“20xx最感人家書”。

《查令十字街84號》裏寫道:“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而迅速貶值不被察覺。”而書信,正是這樣的保留情意和時間的特別方式。

書信,歷來是人們流露真情的方寸之地。家人之間,通過家信能夠淋漓暢快地表達真切的關愛;情人之間,有時候當面無法表述的情感,通過書信就能夠向對方表達出口語無法傳遞的細膩、動人的情感。

當人們在電視上津津有味地聆聽一封書信時,他們聆聽的是什麼?其實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心理的共振。

仔細看,觀衆不難看出,整個讀信過程,歸亞蕾的眼睛都是通紅充血狀態,這是她爲準備節目而熬紅的`。她把自己要讀的信件反反覆覆地看,少說也讀過二三十遍,很多信件都到了可以脫稿的地步。

張國立也在第一期中兩次登臺,一次他演繹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一次他和王耀慶攜手演繹黃永玉和曹禺的往來書信。朗讀韓愈腦路清奇地給鱷魚寫信時他敲山震虎、恣肆揮灑,演繹中國莎士比亞曹禺回覆朋友黃永玉率真的藝術批評時,他收斂沉潛,豁達穩重。

對於一個身兼數職的當紅實力派而言,張國立的行程從來都是滿滿當當,但他僅聽到“見字如面”四個字,就被深深打動,毅然決定擠出時間前來。對於張國立來說,表演藝術家的稱謂實至名歸。觀衆對於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給予高度讚賞,認爲他都已經不是表演,而分明就是最真實自然的寫信人本身。

臺灣演員王耀慶,在《見字如面》舞臺上一掃過去觀衆對他“全中國最適合扮演金領的演員”的定式思維,展現自己的多元形象塑造才華。“一張面孔下隱藏着無數的可能性”成爲觀衆通過《見字如面》對原本就魅力四射的王耀慶新認識。而他自己也表示,在《見字如面》投入到完全不同的寫信人的角色裏,非常具有挑戰性,也非常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