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數國小數學教案

本單元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分1~5各數、0、6~9各數、10四段安排。在認識1~5 各數後插入幾和第幾的教學,在認識0後插入=、>和<的教學,全單元還編排了兩個練習。10以內的數都比較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這些數,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認識。教材把1~5各數和6~9各數相對集中起來教學,能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效率。適時安排幾和第幾,=、>和<的教學,能促進學生理解數的意義。0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而且不同場合往往有不同的含義。10對以後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認識單獨安排。 1.把認識1~10各數的教學都安排成四個環節。

認數國小數學教案

學生認、讀、寫1~10各數並不困難,但初步形成這些數的概念卻不容易,後者是教學的重點。爲此,教材把認數教學分成四個連貫的環節,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體會數的意義。下面以1~5各數的教學爲例,分析這四個環節。

(1) 在現實情境中數物體的個數。例題的主題圖中有人和許多物體,數量各不相同。讓學生仔細看圖,分別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一方面獲得認數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數(shù)產生於數(shǔ)。數圖中的物體,可以看到什麼數什麼。如1塊黑板,上面有5個字;3個女孩跳舞,1個男孩拉手風琴……通過指出物體及其數量的活動,體會數能反映物體的量的屬性。

(2) 用算珠表示物體的個數。1個男孩、1架手風琴、1塊黑板的個數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來表示。2盆花、2個紅氣球、2個黃氣球的個數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來表示。教材通過1粒、2粒……5粒算珠,分別表示一類等價集合的元素個數,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教學的時候,先讓學生在主題圖中尋找哪些物體是1個、哪些物體是2個……再分別用1粒、2粒……算珠表示個數。

2粒算珠表示2的時候,1粒算珠淺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時候,2粒算珠淺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裏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這是因爲教學1~5各數,是先認識1,再依次認識2、3、4、5。1粒淺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淺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這裏的1粒深色珠表達了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關係。教學的'時候,要滲透這樣的關係。

(3) 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一類等價集合的元素個數,不僅可以用算珠表示,還能用數表示。男孩、手風琴、黑板的數量都用“1”表示,盆花、紅氣球、黃氣球都是“2”個……學生從中體會1~5各數都是有意義的符號。對這些符號意義的體會,就是建立數的概念。

(4) 寫數指導。通過示範、描紅、獨立書寫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規範、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寫數。教材十分注重學生把數寫好,除了本單元的寫數指導與練習,在第七單元仍然安排了寫數的練習。

2.幾和第幾的教學分三個層次進行。

非“0”自然數有時表示物體的數量(一共有幾個),有時表示物體的次序(是第幾個)。教學幾和第幾,在生活中恰當地應用數,可以加強對數的認識。學生在認識1~5各數時,已經能夠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教學幾和第幾,要懂得第幾的含義,區分幾和第幾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1)教學分三個層次進行。①例題中先數出有幾個人排隊買票,再數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幾。在數的活動中感知幾和第幾的含義,初步體會它們的區別。②“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塗4個和塗第4個的操作與比較,進一步體會幾和第幾有什麼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題,應用幾和第幾的知識回答實際問題。

(2)所有學生都在生活中接觸過有關幾和第幾的現象與問題。教學幾和第幾,要提取這些現象,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題裏,要讓學生說說怎樣數出一共幾個人排隊,怎樣數出兩個男孩分別排在第幾。明白前者要數隊伍裏所有的人,後者只要數到那個男孩爲止。體會“5個人”表示隊伍的總人數,“第5個”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隊伍裏的位置。同樣,“想想做做”第1題裏塗4個和塗第4個,從兩次塗的個數不同,兩次塗色的燈籠表示的意思不同,體會幾和第幾的區別。

(3)正確表述或判斷第幾要聯繫方位,離開方位講的第幾往往是不確定的。教材中有三種情況: 一是規定了方位,如“從左邊起”塗第4個,“4號車前面”是幾號車。二是遵循生活習慣。如在隊伍裏一般“從前往後”數,樓房的層數都是“從下往上”數。三是允許多樣,給學生空間。如猴子撈月亮的圖中,戴帽子的那隻猴,可以是從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從下往上第4只。教學時,除已經約定俗成的外,講第幾的同時,應該講方位。

3.0的含義比較寬廣,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0,在不同場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對此,教材有明確的要求。

(1)着重教學“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這個內容安排兩道例題,第一道例題裏三隻兔都採到了蘑菇,分別用3、2、1表示蘑菇的個數。還有一隻兔沒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個數。學生在這個情景中體會0也是一個數,它的產生也是計數的需要。第二道例題中,地上原有4個蘿蔔,都拔掉後,地上一個蘿蔔也沒有,讓學生用0表示蘿蔔的個數。從4個到0個,滲透了“有”與“無”的相對關係,二者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

(2)結合直尺教學0。直尺上有0~5六個數,0在直尺的左端,直觀顯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從這裏開始。這是數軸上表示數和用直尺量長度必須具備的認識。從0開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順序整合了0~5各數,這也是“想想做做”第3題按順序寫數的基礎。

(3)“想想做做”第4題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只要學生有所體會,不必解釋其中0的具體含義。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兩點內容。

=、>和<都是數學裏的關係符號。教學中,除了要幫助學生建立“同樣多”“多”“少”等數學概念,認識和使用這三個符號外,還要培養符號化思想。

(1)例題從森林運動會的情境圖中分別提取兔與猴、松鼠與熊的只數進行比較,是讓學生知道,比較兩種物體數量的多少,只要把兩種物體對齊着排一排、比一比。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後繼學習中經常進行的數學活動,從現在起就要幫助學生逐漸掌握。通過排和比,獲得對“同樣多”“多”“少”的體驗。

(2)例題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樣多”“×比×多”“×比×少”等數量關係,分別用符號=、>、<表示兩個數間的大小關係,讓學生感受用符號表示關係比圖畫和文字語言簡便。教材把>和<同時教學,5>3和3<5都表示松鼠與熊的只數關係,讓學生體會符號和關係的表達是可以轉換的。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號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過比較數的大小,加強數的概念。兩道題設計成兩個認知層次,第1題在圖形直觀下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題目要求先“擺一擺”,目的是經歷兩種圖形對齊着排排、比比的活動,體會並初步學會這種比較的思想方法。教學時不能僅看教材裏的圖畫就進行數的大小比較。再根據圖形的數量寫出數,從圖形個數的有多有少,理解數的大小關係,在這些活動中能再次體驗數的意義。第2題沒有具體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較數的大小,可以藉助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題裏獲得的經驗,也可以依據數的排列順序進行思考,使數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強。

練習一是0~5認數的綜合練習。有三個特點: 一是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1題看直線上的點寫數,回憶各個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數的排列順序。第5題寫0、2、3和5,這些數比1和4難寫,給學生多一些練習機會。二是重視知識的現實應用。第2題在數出三種動物套中圈的個數以後,比較這些數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這裏就應用了比較數的大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3題應用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的知識回答現實情境裏的問題。圖中蜻蜓的只數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識有了擴展。三是適度地開放。第4題除5=外,其他題都有多個答案。通過自己填寫和相互交流,體會思考問題要全面。

5.教學數10,豐富學生的認識。

認識10的教學仍然按“數物體個數—用算珠表示個數—用數表示個數—寫數指導與練習”的線索進行。“想想做做”中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認識。

(1)滲透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這項活動中感受10根和1捆的關係,直觀接觸10個一和1個十,爲以後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作些鋪墊。

(2)學習按羣數數。引導學生2個2個地數櫻桃的個數,5個5個地數手指的個數,既提高數物體個數的效率,又具體感受10與2、10與5的關係。

(3)體會雙數和單數。10只鴨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間隔。從左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這些數都是雙數。從右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1、第3……第9只,這些數都是單數。學生照這樣數一數,感受了雙數和單數。

(4)辨認左和右。在數物體的個數時,聯繫左邊和右邊等內容,幫助學生正確分辨左和右。

(5)直觀看出相差數。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兩行對齊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種圖形的個數多,哪種圖形的個數少,還能數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個,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個。這些都是以後探索相差數問題所需要的知識。

6.培養數感。

數感是自覺地理解和應用數的態度和意識。數感強的人,在遇到與數學有關的具體問題時,能主動地與數學聯繫起來,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進行思考、解釋和交流。數感是人的基本數學素養,與具有的數學知識有關,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數感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尤其要從小培養。

本單元主要從理解數的意義,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和用數表達、交流信息三個方面培養數感。

(1)理解數的意義。一方面根據已有的物體,通過數一數,用適宜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如第12頁第1題、第13頁第5題、第21頁第1題等。另一方面根據已有的數,通過畫圖的方式,表達它的含義。如第12頁第2題、第22頁第2、3題等。

(2)體會數之間的關係。不僅用=、>和<等符號表示數與數的大小關係,還體會數與數的接近程度。如5離8近一些還是離1近一些。又如>3,方框裏可以填許多數,最小應填4。<10,方框裏也可以填許多數,最大應填9。

(3)用數交流、表達信息。讓學生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體會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用數描述。如果缺少數,交流就不清楚,表達就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