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 讀後感

目前,由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聯合《懷堯訪談錄》發起的“2008---2009年度中國出版機構暨文學刊物10強”評選結果新鮮出爐,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以6835票高居榜首,而由一代文學大師巴金所創辦的《收穫》僅以459票名列第6.

小時代 讀後感

讀小時代之前,我還相信很多東西,讀過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個社會如此黑暗,別人給我講過我還不信,於是,我也開始要去迎合這個與時俱進的小時代。其實,小時代也帶給我們一種深思:今天的友情、親情。。。早就不再那麼純樸了。另外,2009年中國作家富豪榜上郭敬明以1700玩的版稅位列第二,排在“神話大王”鄭淵潔之後。

仔細翻讀郭敬明的作品,基調都比較憂傷,以華麗的辭藻描摹80後、90後的故事,書寫一種無法名狀的少年時代的憂傷。青少年讀者很容易在字裏行間尋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憂傷和脆弱,找到自己的憤怒和渴望,但是,真正的文學能夠僅僅停留於此嗎?青春的色彩只能是憂傷嗎?其實,郭敬民本人也差不多如此,度他高中時的作品《幻城》、《夢裏花落知多少》,會感動與兄弟之間的親情以及朋友之間永不變的有情,那時的作品不會像小時代那樣的不堪。他曾經和我們一樣的相信這個時代,但在上海大學的大學生活是他改變,我們必須明白,上海永遠比我們發達,比我們領先,不管是什麼,反正郭敬明變了,變得那樣-----真實。 是的,真實——我想這個詞在合適不過了。成名之後,他開始參加各種活動;《藝術人生》、《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 ...有很多人說,郭敬明商業化了,我想是的。曾經的他因受不了大學裏有錢人的.現實而休學,但現在他已經和他們一樣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高中畢業生能有今天如此的財富以及認知度也是實屬不易。

讀過小時代,你會覺得原先自己認爲變-態的事,都是理所當然很正常的。每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生存的法則,只是上海經濟比我們發達,所以比我們早的認清了這個時代罷了。

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郭敬明的選擇註定他要商業化。而現在包括郭敬明在內的很多作家,在商業化的裹挾下創作出來的商業文學,很難發揮文學的真正作用,反而有壓低靈魂,不必庸俗,迎合大衆的嫌疑。

不管你是認爲“作爲一名作家,郭敬明涉及的領域未免太多”,還是別的,我認爲經歷過那些之後變的商業化的他也是好的,起碼他選擇過了。我們應該明白,他首先是個普通人,然後他纔是郭敬明。 是的,他連洗臉都要好幾十個步驟,他有潔癖。。。但他曾和我們一樣,年青的時候喜歡看小說卻因爲價錢太貴而買不起,所以,無論是以前的《島》,還是現在依存的最小說,即使紙張很棒,但價格合格甚至是便宜。如果用最小說的價錢去衡量其他小說雜誌,你會氣不打一處來。 《小時代》分好幾部,還有幾年才能完成,郭敬明的小說永遠是以悲劇結局,但小時代一定是以上海爲背景的反映上海現實的結局。小時代受到很多專家的好評,可見,大多數人還是很現實的,這也不是說我們不現實,而是我們還不具備現實的條件。我們在等,等到的那一天,上海還是比我們更上一層樓。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試着去相信,而不是一味的否認,因爲人們常常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隻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纔可以相信——那樣未免有些遲。 “郭敬明打敗了巴金”哦,不。作爲一本傳統的文學雜誌,《收穫》將刊登郭敬明新的長篇小說《臨界。爵跡》。 《小時代》不僅是以上海爲背景的“小時代”,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