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讀後感800字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插曲,但聯繫香菱的一生遭際來看,這個插曲的描寫是作者頗具匠心的安排。脂硯齋對此有精闢的分析,說:“細想香菱之爲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爲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並馳於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後方可。”香菱是小說中出場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幾歲時被呆霸王薛蟠強買爲妾;後來正妻夏金桂一來,她的命運就更爲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後四十回寫她死於難產,並不符合曹雪芹原來的設計。在情榜當中,香菱位居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作者寫她學詩,也是爲了擡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這樣,當她被無情的命運折磨致死時,就使悲劇性更爲強烈了。

香菱學詩讀後感800字

香菱學詩,大致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黛玉爲師,並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於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湊泊成篇。最大的問題是,全詩沒有表達真情實感,了無新意。詩中所用“月桂”“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她的第二首詩就有所進步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香菱的第三首詩是這樣的: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這首詩是成功的。除首聯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緻。尤其是頷聯,對仗工穩,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它最大的優點,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這樣,詩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內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說明了她自己的聰明與優雅素質,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即小說四十九回寫衆人看了她第三首詩所說的“無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觀園裏更爲名正言順,她做副冊第一人也就順理成章了。

《紅樓夢》中有許多詩詞,這是今天讀者的閱讀難點之一。許多人草草看過,以爲作者無所用心,這是可惜的。書中詩詞,往往是與故事情節融爲一體的,每個人的詩作都有自己的特點,表現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詩作,還點明瞭人物的處境與命運歸宿。如上引香菱詩第三首中的“精華欲掩料應難”,實際就是在說香菱目前的情況。因此,仔細品味書中詩詞,也是欣賞《紅樓夢》的樂趣之一。

曹雪芹借寫香菱學詩,還表達了自己對詩藝的一些看法。他特別強調詩要有新意,要寄情寓興,不能以詞害意,這是一種通脫明達的認識。從課文中,讀者還可以瞭解到作者比較欣賞唐人詩作,如王維、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儀的優秀詩人。

香菱要學詩,不拜身邊的寶釵爲師,卻去找黛玉,這也是合乎小說情理的一筆。寶釵博學多才,詩也寫得不錯,但她並不看重這個,認爲“女子無才便是德”。而且,寶釵生性沉穩,不喜歡太麻煩的瑣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學詩的。黛玉雖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卻也有熱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導香菱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而且言簡意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門徑,獲得成功。黛玉的這種表現,是她性格中另一側面的反映。從某種角度說,黛玉比寶釵其實更容易相處,也更同情弱者。

課文中寫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雲、寶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襯人物。但作者輕點淡染,也頗見精神。如寫湘雲健談、探春機敏,就符合她們一貫的表現。

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爲奴婢的悲劇人物。她命運不幸:自小被人拐買,十二三歲便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裏,終於淪爲侍妾,受盡凌-辱、作踐和折磨。但她聰穎靈秀,癡迷詩藝:當薛蟠外出經商,應寶釵之邀,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衆多才情橫溢的少女們時,她的內心便萌發了強烈的精神追求。因此,她進園的當晚就來到瀟湘館找黛玉,希望向她學詩。黛玉也熱情指導,不僅列舉名家名作讓香菱仔細揣摩,而且以平等愛護的'態度仔細聽取香菱讀詩的感想和見解,還饒有興趣地以“老師”的責任出發,命制了一道按“十四寒韻”寫作的詠月詩題讓香菱回去試寫。當香菱交上“作業”時,黛玉雖認爲“措詞不雅”,卻未刻意指責,而是熱情鼓勵“只管放開膽子去作”。如此徒師,一個孜孜以求好學,一個誨人不倦樂教,終於使香菱詩藝漸長初有成,夢裏吟出佳句來。

深入透視黛玉與香菱的“教”與“學”,使我們在閱讀和寫作這兩個互動、互促、互融、互進的語文學習的兩個側面上分別獲得了二點啓示

Ⅰ 閱讀啓示

一要多讀,讀一流佳作。黛玉讓香菱誦讀詩佛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再讀詩聖老杜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次再讀詩仙李青蓮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並教誨香菱以這三個人“作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等人的作品一讀,“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了。由此可見,黛玉既重視多讀,還重視誦讀,尤其強調不能讀三流作品。當香菱初見黛玉說自己“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時,黛玉諄諄告誡:“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這便指出了一個非常可貴的閱讀之道,要讀一流作品,在此基礎上也可讀一些二流作品以拓展視野,但萬萬不能因便於理解在初學伊始便鍾情於三四流的通俗作品,如此一旦入了“這個格局”,正如黛玉所言,要想學些高雅一流作品,就“學不出來”了。

二要悉心揣摩,仔細玩味。當香菱將黛玉給的《王摩詰全集》中所紅圈的一百首讀完,“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時,黛玉有二次笑問:一問“共記得多少首?”二問“可領略些滋味沒有?”當聽到香菱的肯定回答後,黛玉又啓發說:“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這“二問一說”,反映出讀詩的一個基本要領,就是要熟讀成誦、要領略滋味、要“講究討論”。“讀詩百遍,其意自見”,誦讀是提高語言悟性的唯一有效途徑,也是學習詩藝、學習寫作的基礎和前提;而誦讀不是不用心思的死記硬背,而是要悉心揣摩,像香菱揣摩王維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樣,先合上書想像詩中情景,再另找別的字來替換看可否有更佳的煉字,還要像香菱揣摩王維的五言律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中“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一樣,聯想自身的生活閱歷和現實情景想像補充,達到創造性閱讀。至於相互研討、互通有無,也是提升讀詩品位和寫詩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像寶玉、探春和黛玉都在瀟湘館聽香菱講詩,與香菱談詩的情節,尤其是黛玉講述的關於王維的“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中的“上孤煙”是套用陶淵明的“?a href='' target='_blank'>雨釉度舜澹酪佬胬鎇獺幣凰擔⑻致邸吧稀弊執印耙酪饋繃階只枚矗媸且恢旨釁肺壞氖杓禿鴕帳躚芯啃災實慕渙鰨共斡爰駝叩南嗷ソ渙鰨植沽宋難郎橢懈鎏甯形虻木窒蓿喚瞿芄煌乜碓畝晾斫獾墓愣齲夷芄惶接姆⑽ⅲ嘉蜃萆畈憒危鼓芄謊暗們鍛ㄓ摹⒐盼裼茫運街ゴ鬆街竦男醋髦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