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教案

“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指的是什麼?這個就是需要爲教學做準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的《百家爭鳴》教案,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百家爭鳴》教案

課題說明:本課承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而來。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是一個稱霸爭雄的時代,是一個變革圖強的時代。這一社會現實付諸於意識形態領域,使得這一時期又成爲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個思想家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己見,彼此辯駁,從而帶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思想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課程標準:知道孔子,瞭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

標準解讀:

1、怎樣認識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

相比之下,觀念的遺物比物的和生產生活方式的還要多的多,單從數量上,就不能忽視觀念遺產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實上,他們是統一的,互相滲透,無法分開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遺產都不可能沒有觀念的影響和支配。從理論上說,思想文化與當代的關係最爲密切,因爲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留給現代的最豐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遺產,是今日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覺地作爲一箇中國人所必須的修養。

  2、中國古代思想家爲什麼只單列孔子一人之名?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和觀念系統,在當今的世界,這種生活方式和觀念系統的許多重要內容仍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而隨着世界形勢的發展,它的潛在價值將不斷地被重新發現、認識和評估。誠然,中國古代有着衆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認爲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國思想,必須瞭解孔子

  3、“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指的是什麼?

“百家爭鳴”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個誇張的說法,沒有證據表明當時的學派或學術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謂“百家爭鳴”,表示當時流派的衆多和學說的紛爭。何謂“主要史實”?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還有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商鞅、韓非,墨家的墨翟,陰陽家的鄒衍,名家的惠施、公孫龍,兵家的孫武、孫臏,如有可能,最好講述與其中某些人有關的歷史故事,如,孫臏賽馬之類,通過生動形象的情節,加深對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瞭解,所謂“百家爭鳴”是“各家爭鳴”是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幷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瞭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貢獻,知道“百家爭鳴”中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

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以學生活動爲主,通過靈活運用隨堂小品、知識競賽、故事會等形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分組活動這一形式,培養學生的協作性;通過假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發其歷史學習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孔子的教育思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瞭解老子的哲學思想,培養辨證看待事物的能力;學習諸子百家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敢於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創造性探索的勇氣和精神,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

難點:通俗講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張

 課前準備:預習教材本課內容,閱讀相關課外知識

評價方式:觀察評價法、調查評價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概述)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在我國曆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是一個稱霸爭雄的時代,是一個變革圖強的時代。這一社會現實付諸於意識形態領域,使得這一時期又成爲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個思想家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己見,彼此辯駁,從而帶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思想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過渡說明)本課側重介紹了當時5個主要的思想學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們將這9位代表人物與8個縱向小組分別對應起來。(對應見下)

新課講授

(分組閱讀)每個同學分別找到自己組對應人物的相關介紹加以閱讀,最好能與自己的課外所瞭解的相關知識相結合。

第1、 2小組——孔子(儒)

[學生活動1]

如果我們要爲孔子製作一張名片的話,該如何介紹呢?——簡介孔子的生平

(通過假設這一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而達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備註)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歲喪父,幼年生活貧困。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和乘田(放牧牛羊)這樣的小官。由於他發憤爲學,博學多能,三十歲後便開始開辦私學,廣收門徒,成爲文化傳播的使者。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卓有政績。後先後任小司空,大司寇。54歲時因魯君不聽朝政,便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他帶着弟子到過7個國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後回到魯國,專心從事古代文獻的整理與傳播工作。5年後逝世。

[學生活動2] 隨堂小品:因材施教

(參考)教材p44上的文字材料(補充)學生公西華的詢問與孔子的答覆

(提醒)注意表演時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學“習”、學“問”

(說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此外,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等

(聯繫)語文教學“《論語十則》”

(從進度上看,七年級語文教學剛好教到《論語十則》這一課,可與歷史教學實現互動,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相通之處,如下面提到的周國平《人生寓言》等,這與歷史課向歷史與社會課的改革也是一致的)

(啓發思考)1、孔子的教學思想給你的學習狀態有什麼啓發麼?

2、可能你已經理解並記住了這些言論,但落實到行動中了麼?

(子曰:“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如何更好的實現啓發式教學,做好這樣的“君子”,是教學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內容。)

(簡介)孔子的政治思想:“仁”——最高的道德準則

(說明)“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克己復禮爲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苛政猛於虎”,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減輕剝削,主張行德政,省刑罰,反對暴政虐民。

(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過多直接引用古語加以說明,會使學生不知所云,一一加以解釋,又不爲時間所允許,故而在授課過程中只選擇具典型意義的言論加以解釋,下同)

第3小組——孟子、荀子(儒)

[學生活動3] 知識競賽

(搶答/備註)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經》、《尚書》、《禮經》、《易經》、《春秋》

六藝/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認字寫字)、數(算術)

明清時期以四書五經爲題的文章叫什麼/八股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

(通過知識搶答這一方式促使學生多接觸這方面的課外知識,實現探究性學習,同時通過題目所涉及的知識對本課內容加以補充)

(小結)孟子的生平:名軻,戰國中期鄒國人,受業於子思之門人,曾遊歷數國,闡述其政治主張,還曾在齊爲卿。晚年退而著書,傳世有《孟子》七篇。戰國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制民恆產”、“勿奪農時”、“省刑罰,薄賦稅”、民貴君輕(“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其他:“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捨生取義”……

(簡介)荀子:名況,趙國人。在多年的遊歷中,他接觸到各種學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學說思想,總結了各派學說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積極因素,成爲儒學大師和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說明)斗轉星移、暑往秋來都是自然現象,人們能夠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天地官而萬物役”)

第4小組——老子(道)

(簡介)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人。曾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道家創始人

思想: 1、“道”——萬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準則

“無”——無爲而治,反對法治和禮治

2、樸素的辨證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對立,雙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而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結合)教材p45“動腦筋”以柔克剛

(說明)貌似強大的人可能會被弱者打敗,看起來聰明的人可能一生無所作爲,平凡的人由於努力可能回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學生活動4]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對立面相互轉化的事例或理論

(備註)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盡甘來、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孔子、韓非子、李連杰、施瓦辛格、周杰倫、醜小鴨、周國平《寓言兩則》……

(通過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方式,帶給學生關於成長的一些啓示)

第5小組——莊子(道)

(簡介)莊子生平:名周,宋國蒙人,曾在家鄉做過漆園吏,不久即歸隱。著有《莊子》一書。

思想: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極。(無爲、無己、絕聖棄智)

[學生活動5]

小調查:你讀過《莊子》這本書麼,你能給大家講述其中的寓言故事麼?

(備註)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興嘆、吐故納新、貽笑大方、邯鄲學步……

(說明)本活動與下節歷史活動課“《莊子》成語故事會”結合進行

(從某種角度而言,歷史本身即是由一個個故事組合而成,在歷史教學過程 中,利用故事會這一形式,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6小組——墨子(墨)

(簡介)墨子生平:名翟,戰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墨子後學克服了墨子學說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對認識論,邏輯學,自然科學中的力學、光學和幾何學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貢獻。墨者組成具嚴格紀律的團體,服從其領袖“鉅子”的指揮,過着簡樸的生活。西漢後墨學漸趨衰微。

思想:兼愛(“兼相愛,交相利”)、非攻、節用、節葬……

[學生活動6] 簡介墨子和公輸班的故事

(備註)公輸班爲楚國造雲梯準備攻宋。墨子趕到楚國,希望說服公輸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國欺侮小國,墨子與公輸班在楚王面前設置沙盤,演習攻防。公輸班用九種方法攻擊,墨翟用九種方法防禦。公輸班不能取勝,最後,公輸班說,“我還有最後的一着,但我不說出來。”墨翟說:“我知道你還有最後的一着,但我也不說出來。”楚王聽不懂他們的啞謎,墨翟說:“公輸班不過以爲殺了我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我的三百餘門徒已進入宋國,登城協防,等待作戰。”楚王於是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第7小組——韓非子(法)

[學生活動7] 簡介韓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備註)韓非子是戰國後期韓國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他寫了《孤憤》等文章,集爲《韓非子》一書,這些文章爲秦王嬴政讀到,極爲讚賞。當韓非作爲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時,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韓非逼迫服毒自殺。

(簡介)韓非子的思想:1、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世異事異,事異備變”、“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理論,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只有實行嚴刑重罰,統治才能鞏固

(說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第8小組——孫武、孫臏(兵)

(簡介)孫武:春秋晚期人,被吳王闔閭任命爲將,率軍攻破楚國。代表作《孫子兵法》

孫臏:前以介紹,此略,代表作《孫臏兵法》

[學生活動8]

你能給大家介紹《孫子兵法》中有哪些著名的觀點?

(備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以十擊一,以衆擊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避實就虛”、“不戰而屈人之兵”……

(聯繫)對商業,學習的啓發有哪些

1—8個小組

[學生活動9] 比較各學派間的異同

(備註)如治國: 儒:仁政,後退的,希望回到西周時期

道:無爲而治,消極保守的,希望回到小國寡民的原始時期

法:法治,以向前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戰爭觀:儒: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墨:反對非正義戰爭

(通過比較,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瞭解各學派間的異同,從而爲思考下面的問題打下基礎)

新課小結

[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我是一國國君/班主任,我認爲應該以什麼來治理國家/班級?

(說明)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一個班級與治理一個國家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通過這種假定思考和換位思考,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推薦一套好書)蔡自忠漫畫集

(說明)可以在一種輕鬆幽默的氛圍中,非常生動直觀的瞭解諸子百家學說

(介紹一個網站)

(說明)一個很有意思的網絡遊戲,你可以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然後選用儒、道、墨、法、兵、農六種思想之一來發展自己的國家,不同的思想會帶來不同的發展效果,想知道怎麼回事?那就試一試吧!

(如何將網絡更好的應用於中學歷史教學,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如何通過遊戲這一普遍受學生喜愛的方式,更值得我們思考)

  教案說明

本課屬於思想史內容,理論性較強。故而教學的關鍵在於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講述,及通過多樣化活動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的興趣和主動性;又由於內容較多,故而通過情境設置等方式,使問題可以作爲專題,供學生課後進行探索性學習。如:爲什麼孔子的思想在漢代以後被推崇備至,而當時卻處處碰壁?作爲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在近代被批判,而現代又爲何加以重新認識?作爲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韓非子和李斯爲何會成爲法家的代表人物?儒、道、法思想多有相對之處,爲何常常爲歷代統治者同時採用?……此外,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可以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這些思想的深遠影響,在感受這些思想魅力的同時,能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有所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