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同行讀後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與愛同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與愛同行讀後感(15篇)

與愛同行讀後感1

有一種愛,讓我們溫暖一生,享用一生;有一種愛,讓我們茁壯成長,學會堅強。這就是偉大無私、不求回報的父母之愛!

我讀着《與愛同行》,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深深地感動着我!

《媽媽揹我上大學》中的金媽媽,十二年如一日,天天揹着癱瘓的兒子上學;《最好的一課》中的陸媽媽,用1200多天的時間,繡出了《清明上河圖》,告訴兒子什麼叫“堅持”;生活中,我也有一個愛我的媽媽,她像一束陽光,照亮我的天空。

小時候,媽媽的愛,是雨天遞過來的傘;是吃飯時夾來的菜;是深夜輕輕掖被的手,而現在,更多的是我和媽媽之間的相互牽掛。

記得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回家。剛進家門,媽媽已經盛好了一碗子排蘿蔔,笑眯眯地遞給我。我接過碗,發現媽媽的整個左手臂腫得像一個法棍麪包。“媽媽,你怎麼了?”我着急地問。“沒事,被不知名的小蟲咬了一口。”媽媽輕描淡寫地說。都腫得這麼厲害了,媽媽一定很痛,可是就爲了我的一頓可口晚餐,不上醫院,我哪裏還吃得下。“媽媽,你先去醫院吧!”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我寫完了作業,媽媽沒回來;我看完了一本故事書,媽媽還沒回來。那碗子排蘿蔔都已經涼透了。平時愛看的故事書,愛玩的遊戲,都懶懶地躺在桌子一角,無聲無息,只有牆上的鐘聲滴答滴答。

“媽媽是不是病得很重,如果要住院那怎麼辦啊,爸爸出差還沒回來……”我開始胡思亂想。叮咚——”門鈴響了,媽媽終於回來了。我急忙迎上去問:“媽媽,要不要緊”。媽媽說:“沒事,就是掛了一瓶鹽水,明天覆查一下就好了。”其實,我知道,媽媽是怕我擔心,才這麼說的。媽媽熱好了子排蘿蔔,我們一起吃着晚餐,那味道真好啊!

母愛如水,潤物無聲;母愛似海,遼闊無邊。媽媽愛我,我愛媽媽。我和媽媽就這樣相互關愛着,牽掛着,直到永遠!

與愛同行讀後感2

在五年前的那一早上,我驕傲地喊着“時刻準備着,我們是中國主義接班人!”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樣的語句更是讓我心中難以平靜,身體裏更是熱血沸騰,心中憤憤不平。想到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我就分外激動:扶老奶奶過馬路,給年邁的老爺爺讓座,帶領盲人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這些不經意的小事不停的在我的腦子裏浮現。雷鋒這個名字我們將永遠牢記。可是,現在有人在質疑,本來好的在變,原本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可現在變得冷漠,不再打招呼,甚至就爲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起來,變得反目成仇。以前永駐在人世間的熱情、和睦都跑到哪裏去了呢?雷鋒那種釘子精神已被人們所遺忘。曾經,我們幾十年來所景仰、崇拜與學習的榜樣已經唄越來越多的人認爲是傻子,而不再去追求那種信仰。雷鋒叔叔在二十年裏做了那麼多的偉事,可在我的眼裏偉事並不是指那些偉大的事情,而是做的每一件的都給別人啓發這纔是偉事。雖然雷鋒叔叔已經逝世,但是吳斌叔叔、吳菊萍阿姨………。他們都擁有最美的稱號,他們都是雷鋒叔叔的化身,把這種美好的品德延續下去,使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味道。

三月五日這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日子譜寫着雷鋒叔叔一生的偉大故事,釘子精神一定會在人間永恆不變。

與愛同行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與愛同行》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愛的故事,“愛,讓生命延續”讓我們體會到了父愛如山,母愛如河;“黃香溫席”是孩子對父母愛的回報;“一把斷尺”讓我們感受了朋友間的友情;“大愛托起生命”讓社會上真善美的愛心之花瞬間綻開;“我們奇妙的世界”讓我們深深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愛無處不在,愛讓人如沐春風。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愛的腳印。它們在教室裏,在家裏,在大街上,在公交車上……還記得三年級下的時候,我們班的方言腳不小心受傷了,不能走路,每天只能依靠輪椅推上推下。早上,當方言爸爸揹着方言一出現在教室門口,同學們就爭先恐後地把方言扶進教室,幫他扛書包;中午不用等方言開口,就有同學幫着他拿飯、倒水,推他上廁所……在大家的關心下,方言的腳很快地癒合了,而我們也在付出愛的同時得到了很多的快樂。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變成美好的春天”,我要永遠做個有愛心的人,愛同學,愛老師,愛家人,愛自然,更要愛我們的國家。

與愛同行讀後感4

輕的生命卻做到了,他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樹立了一種精神,這就是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

在離開雷鋒的幾十個春秋裏,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並沒有因爲失去了雷鋒而丟掉一種精神,相反,雷鋒精神處處綻放光芒。

在偏僻山村漏雨的教師室,一位女教師正在給學生上課,整個學校一共十二名學生,全都在一個教室上課,一到六年級全部的科目都是她任教。她既是班主任又是校長,又是炊事員。每天中午還要爲這一到六年級的十二個學生燒飯。遇到下雨的日子,學校門前的一條小河的河水就暴漲。這條小河是學生們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這位老師又多了一個任務,背學生們過河。夏天還好一點,到了冬天,刺骨的河水冰得她幾乎站不穩腳,就這樣幾十年來她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病。一到病痛復發的日子,她疼得站不起來,可她還是堅持着不落下一天的課。家裏人實在看不過去,讓她放棄這份工作。可她卻說:“我放不下這些孩子們呀!”

還有一位老人:白芳禮。這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動爲三百個學生捐出了他畢生的積蓄。人們如此評論:“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35萬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白芳禮老人有穩定退休金,過着極端清貧樸素的生活,常常撿別人鞋穿。他還出去蹬三輪賣苦力掙錢。他把自己省吃儉用,靠賣苦力掙的錢全部捐出去。他以自己老邁的九旬之軀,驚天動地的壯舉,激起了人們心中的波瀾。由白芳禮老人,我知道了什麼叫“積小善成大善”,什麼叫“大愛無言”。白芳禮老人讓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你從事的職業多麼卑微,只要你竭盡全力去愛,去奉獻,你都會變得高貴,受人愛戴。”

讓我們在雷鋒精神的指引下,與愛同行,學會生活,學會奉獻。

與愛同行讀後感5

星期六,我獨自坐在家裏,安靜的看着《愛的教育》這本書。

《與愛同行》看完了,我心裏有了一絲念頭,不如學學《與愛同行》做好事吧!

說幹就幹,我馬上穿上鞋子,打了電話通知爸媽,讓他們不要擔心。接着便來到了大街上。街上人真多啊!我開始尋找需要幫助的人。不一會兒,我看見了一個似乎遇到困難的人。她是一位老太太,似乎有70多歲了。看着她低頭找東西的焦急樣子我急忙走過去問情況。老奶奶說:“我的眼鏡掉在那頭了,過來時也沒看清楚。”我趕緊說:“老奶奶,我來幫您吧!”我說完便開始過馬路。呀,車還真多呀!我走到那頭撿起眼鏡,就往回走。這是一輛車開了過來,我急忙大喊停車,可司機在接電話根本沒聽見。沒辦法,我就用離了弦的箭一般的速度跑向了老奶奶。“呼!”我一邊擦冷汗一邊把眼鏡遞給奶奶,當老奶奶戴上眼鏡時,我早已跑向其他地方,繼續尋找需要幫助的人······

我邊跑邊回頭看了下老奶奶,看見了奶奶對着我揮手微笑,那笑容很美,很美!沒得像一朵盛開的花!

與愛同行讀後感6

這個中秋節,我讀完了《與愛同行》,被裏面的一個個故事深深的感動,讓我感受到了人間有大愛,真情無處不在。

特別讓我感動的是最美媽媽吳菊萍阿姨的《大愛托起生命》的真實故事,20xx年7月的一天,吳菊萍阿姨正準備出門辦事,聽到有人大叫:“孩子,孩子.....”吳菊萍阿姨擡頭一看,一個孩子從很高的樓層掉下來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吳菊萍阿姨蹬掉高跟鞋,飛奔過去,展開雙手,抱住孩子倒在草地上。吳菊萍阿姨不顧自己的安危勇敢的救下小孩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感動了全世界。

最美媽媽吳菊萍阿姨,她是那麼平凡,但是,她有一顆赤誠的心。她用無私博大的愛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奇蹟,真是愛心能感動天地,最美媽媽吳菊萍阿姨用一雙最美的手,挽救了一個生命。這是吳菊萍阿姨的真正偉大之處。在非常危險的關鍵時刻,吳菊萍阿姨毫不猶豫,不顧自己的安危,勇於救人的事蹟充分反映了吳菊萍阿姨的高尚品德。

《與愛同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無私的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同時能幫助更多的人。

與愛同行讀後感7

山上村莊裏的人們心裏恨死女巫了,可又拿女巫沒辦法。吃了中午飯就打電腦。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小狗也一天一天的長大了,對我們也熟悉了,它的性格也越來越好,那天我帶着小狗出來大門口散散步,讓小狗呼吸一下清晰的空氣,突然那隻狗像發了狂一樣直往前衝,像火箭一般,爲了不讓它咬到被人我急忙用出全身的力氣把它拉回家,一羣學生從我們家門口經過時,這隻狗就發起狂,他一直向前衝連那堅硬的所臉都敗在那衝擊之下,那隻狗馬上衝去,緊緊地咬住了一個人,我連忙跑去叫爸媽,由於鄰居的幫助終於把那隻兇惡的狗給鏈了回去,我真沒想到我們家那隻狗竟然會變成這樣,從前那可愛的小狗到哪裏去了,那真的是它嗎?

最美媽媽吳菊萍不顧自身安危,爲了救一個與自己從不相識的孩子,把自己的左臂都摔斷了,儘管左臂粉碎性骨折,她醒來後第一句話,就是問那個孩子怎麼樣了。吳媽媽這種捨身救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當中,也有像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我家鄰居,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想下樓玩,可是走的時候腳不小心踩空了,一下子從二樓掉下來,在下面晾衣服鄰居阿姨看見了,連忙放下衣服,並喊人過來,她看時間不夠了,就趕緊跑到樓梯下面接我,我重重地摔了下來,砸到了阿姨的右臂,造成嚴重性骨折,阿姨醒來了,爸爸媽媽連忙至謝,道歉。我有一個同學叫梅,英語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再三強調要帶尺子,偏偏我就忘記帶尺子了。梅跟我說她自己新買的尺子,我摸了摸袋子,摸到了筆,橡皮,就是沒有尺子,梅看出來了,就把自己新買的尺子掰斷了,在掰的同時我看到了她眼睛中流露出一絲的不捨與心疼,她把斷尺塞到我手中,想要跑開來,我知道她不想讓我看到她哭,但我還是拉住了她,並遞給了她一張餐巾紙。後來,英語期末大考,我取得了不錯好的成績,當然這一切都少不了這把斷尺的功勞。鄰里情,同學情,牽着你我他,好好珍惜,手拉手,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讀後感8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古田足日,這本書主要是寫了這麼一個故事:小男孩正也是一年級的大個子,但膽子很小,愛哭鼻子。小女孩秋代是二年級的小個子,但很堅強、勇敢。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好玩的故事。爲了尋找美麗的紫斑風鈴,正也一個人步行到很遠很遠的樹林,一路上他很害怕、猶豫、甚至想哭,但他堅持走下去,終於走進樹林,摘到了美麗的紫斑風鈴花。秋代帶着正也的媽媽四處尋找,幾經周折,他們找到了正也。正也和秋代感覺到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我讀完這本後,我很感動。感到秋代雖然個子很小,但是她是那麼關心別人,那麼勇敢,同時我也感到正也成長的過程,從上學的那麼膽小,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那麼多的困難找到自己心愛的紫斑風鈴花。

通過他們,我想到了我自己,不是也很像正也剛上學的時候一樣嗎,課堂上老師提問,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怕答錯了老師同學們笑話我,其實現在想想真的沒必要,應該向正也學習,自己一定要勇敢,即使自己回答錯了,也明白錯在什麼地方,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也使自己能集中精神聽講,跟上老師的思路,使自己能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以後我也要在其他方面改進自己,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按時完成作業,做好預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他們都想象成正也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去克服他,我一定學習他的那種精神;

再一個就是秋代,她個子雖然小,但她是那樣勇敢,熱情的去幫助別人,在以後我也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在學校裏,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從走好路隊,到打掃好教室衛生,更要做好學校衛生的維持,監督其他小朋友,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習慣,我們大家一起提高。

寒假中我讀了這本書,收穫真多,老師經常跟我們講要多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通過這次讀書,我真的體會到讀書的作用,以後我一定多讀書,多讀好書。

與愛同行讀後感9

愛無處不在,只要你留心觀察體會,就能發現我們身邊到處充滿愛!

在《與愛同行》這本書中,有兩則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一則是: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的母愛“超越血緣的的母愛”,有人說她傻,有人說她癡,她花光了家裏的積蓄,爲了醫治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甚至幾乎沒有希望的棄嬰,輾轉奔波十餘年,賣掉房子,轉讓以前經營的餐館,只爲了那一聲純真的“媽媽”,她看到孩子依戀的眼神,她說“我已經抱她回家了,就要用心去撫養,呵護她,親生不親生有什麼兩樣”,多麼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千千萬萬母親的心聲。

還有一則是如山的父愛,“一個鴨梨”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憨厚的父親,在一個下着雪,颳着風的冬天,去幫親戚搬家,順便帶他孩子去縣城看看,親戚因爲忙顧不上招待他們,給了他們各兩個鴨梨,父親雖然搬完家已經筋疲力盡,飢腸轆轆,還是捨不得自己吃,給了孩子一個,另外一個留着帶回去給妻子,孩子的母親也捨不得自己吃,又把鴨梨留給了孩子,他們用自己最質樸的行動,給家人帶來溫暖和幸福。

爸爸媽媽每天在爲我做同樣的事情,而我有時候卻覺得理所當然,看完這兩則故事讓我深深的反思,我應該努力學習來報答他們的愛。

與愛同行讀後感10

記得有一次,天陰沉沉的,我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誰知在菜場轉了一圈出來時,天已下起了傾盆大雨。“嘩啦啦,嘩啦啦”黃豆般的雨點打在地上,濺起了朵朵水花,不一會兒就匯成了條條“小溪”。我和媽媽趕緊躲閃到屋檐下。就在這時,一位老奶奶一手拄着柺杖,一手將菜籃遮擋在頭頂,顫巍巍地向菜場走來,路面坑坑窪窪,已經到處是積水,老奶奶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走着,我看着心裏都替她着急。忽然,從後面趕上來一位大姐姐,手將雨傘撐在老奶奶的頭,一手扶着老奶奶,嘴裏還不停地說:“老奶奶,你慢點走,當心腳下路滑。”我看了這一幕,心想真是位有愛心的女孩,我以後也要向這位大姐姐學習,做個助人爲樂的好孩子。

《與愛同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媽媽揹我上大學”,故事的主人公是金鑫,因天生癱瘓,生活無法自理,爲了照顧殘疾兒子,金媽媽辭去工作揹着金鑫上學。這不由得讓我回憶起一件事: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動過一次小手術。手術過後,我靜靜的躺在病牀上,爸爸媽媽一直陪在我身旁,一步也不敢離開,爸爸見我睜眼醒來,忙關切地問我:“餓不餓,想吃點什麼?”“粥”我有氣無力地回答。爸爸聽了,像箭般衝出病房,買回來了粥,一小勺,一小勺的餵我。白天爸爸照顧我,晚上媽媽陪着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我漸漸康復了。

從這件事中讓我明白了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天下父母都有一顆純真的愛子之心,他們的愛默默無聞,不動聲色,點點滴滴都在行動之中,滋潤着我成長,激勵着我們奮發向上!

與愛同行讀後感11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叫《與愛同行》的書,這書寫得實在太好了,讓我感同深受……

愛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書,當我們仔細閱讀時,會越讀越有味道;愛是一根點燃的蠟燭,當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時,它會爲我們帶來光亮;愛更是一個指南針,當我們陷入迷惘時,它會爲我們指明方向……

愛就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她滋潤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純淨無暇。

有一種愛,叫做父母之愛,不管我們身處什麼環境,無論我們來到怎樣的集體,有了父母,我們不會孤單;有了父母,我們的生活會更快樂。父母的關愛,是春天裏的一絲暖風,帶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父母的關愛,是夏天裏一片綠蔭,爲你頂着驕陽烈日;父母的關愛,是秋天裏的'一地金黃,總會給你一份收穫的喜悅;父母的關愛,是冬天裏的一件棉衣,溫暖你寒冷的心靈……

有一種愛,它來自社會,大愛是一種本能,責任是一種習慣,讓我們記住那些平凡的善良與感動,讓愛一直延續傳遞下去。

《與愛同行》這本書中有很多真實的故事,讓我感動入迷,以後我還要多看看這樣的好書。同學們都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知識變得更豐富多彩,讓我們學會感恩,好好愛自己,愛父母,愛社會……

與愛同行讀後感12

愛是什麼?在有些人的眼中,認爲這不是很簡單的問題嗎?然而,有很多人卻吝於付出自己的愛。《與愛同行》這本書中講了許多關於愛的感人故事,讓我明白了,真正的“愛”是什麼?

她叫ann,是小作者很要好的朋友。Ann是一個活潑開朗、天真無邪的小女孩。她們之間有一股清純的友誼泉,那是永遠不會乾涸,爲什麼呢?那我的從一把尺子說起。

在一次很重要的期末考試之前,小作者和ann一起聊天,ann正在炫耀自己的尺子,ann的尺子上面有銀色的小熊,可愛極了;旁邊還有一羣金燦燦的小蜜蜂,ann得意洋洋地看着自己的尺子,真高興,小作者剛想拿出自己的尺子,呀,竟然沒帶!她慌了,滿臉掛着不知所措的表情。在ann瞭解到情況之後,竟然毫不猶豫地將心愛的尺子掰成兩半,小作者大吃一驚的時候,她心目中的“樂天派”背轉身哭了,這種友誼……

讀了《與愛同行》,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愛是善意的提醒,是無私的幫助,是無微不至的關心……愛就是給爺爺捶背,給奶奶梳頭,愛就是在爸爸媽媽下班後給他們遞上的那雙拖鞋,捧上的那杯熱茶;愛就是主動借同學文具,主動問候同學的病痛……愛就是一些令人感動的小事情!

與愛同行讀後感13

我每當讀這本《與愛同行》的書時,我的眼淚就如同調皮的小孩一樣從滑滑梯上流到臉頰上。這本書中有二個事件令我最感動。

第一篇是《愛,讓生命延續》,寫的是杭州勝藍實驗學校陽光校區三(6)班的學生棟棟。突然有一天,棟棟發燒了,他父母把他送進醫院。經檢查,棟棟確診爲急性肝功能衰竭。他唯一的希望是肝移植手術,只有他爸爸的肝與他匹配。他爸毫不猶豫地移植給他了。從這件事讓我知道了父愛如山,父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細細品味,就一定能夠領悟。

第二篇是《超越血緣的母愛》。羅雪華是一家餐館的老闆娘。一天清晨,她收留了在家門口發現了一個被人拋棄的女嬰。十幾天後,羅雪華髮現女嬰一天天的瘦下去,後經醫生診斷,女嬰得的是罕見”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症” ,不僅治療費高昂,而且治療希望渺茫。她千辛萬苦並且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精心照顧,最終治好了女嬰的病,女嬰的生命終於被揀了回來。這讓我知道愛是可以超越血緣的!

從這些事件中讓我知道:有一種愛讓我們享用一生,溫暖一生;有一種愛,讓我們成長,學會堅強。這就是偉大無私、不求回報的父母之愛!

父母的這麼愛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回報他們呢?首先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幫父母做好家務,給下班的父母倒茶、捶背,最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父母少爲我們操心。

與愛同行讀後感14

我閱讀了《與愛同行》一書,深深感到愛在我們一生中的重要:父母之愛、同伴之愛、社會之愛、大自然之愛,所有這些愛一直存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讓我們健康快樂地體會成長。

《與愛同行》中“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一下子想到了《三字經》教導我們尊老愛幼的典故:“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這些故事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黃香九歲就知道爸爸勞動辛苦,爲他打扇暖被窩,盡孝道感恩;孔融才四歲就明白尊老愛幼,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吃。他們正是有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思想才成爲流芳百世的榜樣。

記得有一次我考試沒考好,自己感到有些沮喪和失落,回到家一聲不吭。爸爸注意到我的神情後和顏悅色地安慰道:“分數並不代表全部,重要的是要掌握學到的知識。不能因爲偶爾的一次失敗就喪失自己的信心,關鍵是引以爲戒,要克服粗心大意的壞習慣。”聽了爸爸推心置腹的談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心情也舒暢了許多,學習的信心又恢復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對於子女的關愛和貼心,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他們的心,正是他們的愛才讓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被困難擊倒。爸爸媽媽傾注了他們全部的愛,培養哺育我茁壯成長,我應該更加珍惜這樣的生活。

古語說:“百善孝爲先。”要像《弟子規》所說的那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假如能做到這些,我想就是對爸爸媽媽的回報。

愛讓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它能接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每個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愛就像炎炎夏天裏涼爽的飲料,寒冷冬天裏溫暖的火爐,無時無刻地給我們信心和感激。讓我們大家手牽手,肩並肩,在收穫愛的同時也付出對別人的愛,就像歌中唱的那樣:“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與愛同行讀後感15

在這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大愛托起生命》的文章。它主要講述的是:吳菊萍挺身而出地救了一名跟他毫不相干的女孩——妞妞。她的勇敢打開了通往人們心靈深處的一扇門,是社會上真善美的愛心之花瞬間綻放。吳菊萍的行爲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平凡人的善良與美好。

吳菊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出於一個母親的本能,事情發生後,很多人跟我說這樣做其實很危險的,我後來自己想想,也挺後怕的。我覺得,作爲一個母親,有時候爲了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比較令人驚訝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很多母親都能體會到的。因爲孩子,生下來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

她托起的不僅是一個幼小的生命,更是托起了偉大的母愛、偉大的品格。網友送給她“最美媽媽”的稱號。

由此我想起了幾個故事。

20xx年11月30日上午,駐金解放軍某部機要科副連職參謀孟祥斌,帶着從老家剛來的妻子和女兒去市區,給女兒買鞋子。當他們路過城南橋時,聽到有一名女青年跳入了婺江,孟祥斌迅速準備救人。妻子勸他繞江堤下去救人,旁邊人也提醒他太危險。可他說:“來不及了,救人要緊!”說着就從10米高的橋上縱身跳入江中。在冰冷的江水中,他掙扎着,拉着女青年向岸邊靠攏。當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追到會那天,三萬金華市民自發組織爲孟祥斌送行。一個普通的解放軍中尉,他就這樣感動着中國。

還有客車司機吳斌。20xx年5月29日,吳斌駕駛着大巴車從無錫返回杭州,被一塊飛鐵砸中了腹部。在他受傷的短短一分多中時間裏,他臨危不懼,沉着穩定,先將大巴車緩緩停靠好,然後打開車門,安全疏散旅客,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他癱坐在座位上了。強烈的責任心,使他在危急時刻,保全了車上所有乘客的安全,而他自己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