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這是新課改以來運城市教育局組織的第二次全市統考。這次的語文試卷,突出了基礎性、實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蓋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着重加強了對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結構較爲合理,難度適中稍偏大的期末考試卷。現對本試卷作具體分析如下:

2017年高一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一、試卷特點

1、試題結構穩中有變,知識點考查全面。

試題文言部分出現同題不同角度的兩篇文章,考查勒學生的對比閱讀能力;現代文閱讀選取兩篇,而且不同文體,考察角度不同,實實在在檢驗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名句默寫佔到8分的比例,也是很大的調整。整份試題緊扣大綱要求,從語言積累及運用、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四個方面,以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的形式對高一第一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全面考查。積累及運用考查內容涉及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病句、標點、語言表述、文學常識、仿寫等,知識點覆蓋率高。考查內容與平時的課堂教學內容並軌,難易適中,切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

2.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相映成輝。

蘇洵和蘇轍的《六國論》放在一起,對比鮮明,既有課內考查,又有課外延伸,這是以前不曾出現過的。閱讀理解有兩個閱讀材料,分別選自課本《聽聽那冷雨》和《山頭上的桄榔樹》。這樣既重視課內知識的考測,又做到了課外閱讀能力的的考測。考題涉及理解、分析、運用三個層級的考測,形成梯次,同時也提醒學生,注重課本學習。

3.注重實用性,生活化明顯。

如:21題的一句話新聞的概括考察,22題的“走進經典”擬定標語的考查,都體現了實用性、生活化的特點。

  二、存在問題

1.積累及運用:基礎知識是形成學生基本能力的基礎,在語文教學大綱中,基礎知識點多、面廣,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部分。客觀選擇題共有十個,滿分值爲30分,平均得分24分,難度係數爲0.62

默寫鑑賞,滿分值爲14分,平均得分9分,難度係數爲0.64.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還不紮實。

2.閱讀: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語文智力技能。閱讀能力的考查既能全面檢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檢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聽聽那冷雨》分值爲12分,平均得分爲8分,得分率分別爲0.65《山頭上的桄榔數》分值爲12分,平均得分爲7分,得分率分別爲0.63。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課內閱讀得分高於課外閱讀得分。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課堂教學、朗讀訓練及對精彩語段的賞析,對重點、難點的講析透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較好。但教師對課外閱讀重視不夠,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機會太少,缺少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同時對閱讀能力弱的同學進行能力遷移的訓練少,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弱。

閱卷過程中發現學生還存在語言表述不準確、不簡練、不規範、等問題,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不夠,學生缺乏有效的實踐。

3.作文

學生審題不清,混淆“底色”與“顏色”的含義,導致文與題的要求相距甚遠,出現了不小比例的失誤。滿分爲60分,樣卷中最高分爲52分,最低分爲20分,平均分41,得分率爲0.67。不過,大部分學生作文基本上都達到了寫作的要求,在抽樣試卷中的作文雖有題材新穎獨到、構思巧妙、表達流暢的優秀作文,但不乏存在構思、選材平淡、內容空洞,不能表現學生的個性、格式錯誤、錯別字多、標點不規範的毛病,說明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重視作文技法訓練和模式化訓練多,對學生主體地位重視不夠。

  三、教學反思及措施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訓練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常抓不懈,同時各種知識要學得準,理解得深,記得牢,用得活,不應該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舉一反三,增強遷移能力,所以決不可捨本求末。另一方面,課外的語文教學活動,有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語文能力,我們應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還要抓好課外的語文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實例,切實提高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發展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實踐研究課題。培養能力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有效地培養能力,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和本質所在。學生的能力是在長時間的反覆實踐中螺旋式地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能力必須靠平時課堂的教學積累,因此,培養學生的能力,必須立足於平時的課堂教學。

2.強化閱讀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地培養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爲主動閱讀,從喜歡閱讀到會閱讀,能讀懂。當代學生要讀的作品很多,這就需要教會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和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朝着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適當進行閱讀強化訓練,尢其應針對閱讀能力弱的學生設計一些提高性的練習,使學生學用結合,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寬視野,課內課外相結合,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3.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爲主體,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個性特長。要把思維訓練作爲教學的大事來抓,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要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從不同角度認識同一事物,認識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要培養學生關注、觀察、評價事物,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身素養質的提高,爲語文學習提供不竭的動力。

4.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實現做人素質與作文水平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標。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作者的人生體驗、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作文是學生做人素質的真實再現,是學生內心活動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強迫自己去做無情之文、無人之文。如果作文無人,只是文字的拼湊和編造,作文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義。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打破模式化或程式化的框架,尊重每位學生的生存狀態,讓不同學生表述出不同的自己,讓每位學生都有話可說,都能寫出獨具特色、富有個性的文章。把做人和作文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要針對學生實際,有效解決學生書寫、表達、思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創作文教學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