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搞好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國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提高學生理解、積累書面語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聽、說、讀、寫四項訓練中的重要一環。因此,作爲教師應將學生的個性特徵發展與閱讀教學內容相結合,構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循序漸進,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同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誘導學生探究、總結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讓閱讀教學產生一個質的變化。那麼,在具體實踐中,如何才能搞好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呢?

淺談如何搞好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一、有效導入閱讀文本,激發學生興趣

閱讀的過程不應該是索然無味的,應該是富有慾望和激情的。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導入閱讀文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採用溫故知新導入的方法。通過對舊知識的複習回顧和將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對比,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疑問的角度來導入閱讀文本。通過設置疑問,鼓勵學生勤于思考,進而展開閱讀文本的理解。

  二、重視實踐,拓寬思路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蒐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語文。爲此,在課堂上,教師還要考慮到課內與課外的聯繫,利用有限的問題來連接無限的生活空間,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喚醒學生對現實的聯想。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課前我讓學生找找身邊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現象,課中我播放放了地球的“昨天、今天、明天”視頻,讓學生說看了視頻後的感受,以便從視覺、聽覺感染、觸動學生,使學生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最後,要求學生針對生活中看到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現象寫一份建議書。這樣做實現了由文本走向生活的拓展,促使學生以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了主動發展。

  三、開放教學,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

對於學生思維的培養方面,爲了提升學生在思考方面的獨立性,我會鼓勵學生對於閱讀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行發散思維,允許不同的想法出現。因此,我常常會找出一些有深刻含義的片段,讓學生進行自行理解、討論,充分開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開發思維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進行創新思考的能力。開放性教學,能很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其領略文章作者所留給讀者的空白和不確定性,從而引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達到更高的層次。每個學生會依據其已有的知識和閱讀經驗去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然後在自己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這樣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且豐富了課文的底蘊,更有可能,影響他自身的寫作風格。每當課堂上讓學生自由想象,發表自己看法時,這些可愛的孩子,總會給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他們的靈魂質樸乾淨,能在更純淨的情境下想象出與文章遙相輝映的畫面。每當這個時候,我會給予他們最真誠的評價,鼓勵他們更好地進行思維上的更有深度的思考。久而久之,他們的語文素養將會提高到更高的程度。

  四、教授學生閱讀方法,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在國小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閱讀知識,還應該教授學生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自主閱讀報刊、雜誌,快速掌握所閱讀文章的中心思想,讀懂文本所傳達的涵義。教師作爲學生的引導者,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閱讀方法,如動筆找出關鍵句,而關鍵句一般是在段落中的首句或末尾,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適當摘抄自己認爲優美或者有啓發性的句子,不斷研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鼓勵學生寫閱讀後的感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自身的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以長春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病房裏的故事”爲例,教師首先讓學生用橫線劃出吉姆是如何描述窗外的,然後思考從吉姆的描繪中能夠看出吉姆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教學生從用詞上揣摩人物心理,如窗外的樹木發芽了,湖水碧綠,蝴蝶飛舞,花兒盛開,從發芽、碧綠、飛舞、盛開這四個動詞,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憧憬,由此可見,吉姆是一個樂觀、對生命的嚮往的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閱讀方法,如從詞語中揣摩人物心理,找關鍵句瞭解中心思想等,在遇到疑惑時用筆記下,然後反覆閱讀,得出答案。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強化自主閱讀意識,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就閱讀本身而言,筆者認爲閱讀活動是個性化的,教師的分析並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真實感受。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廣泛閱讀各方面的材料,增長見識,開拓思維。在學生初步具備閱讀能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以興趣作爲支撐點,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特色和方法習慣,使閱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尊重差異,尊重學生興趣愛好,讓學生在輕鬆、自由、自主、平等的環境下進行閱讀,與作者進行平等對話,真正讓學生享受閱讀過程,並在閱讀中有收穫、有提高。

  六、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所以,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爲;除都學大綱規定學習的課文外,其餘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餘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於學生而言,要養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誌,故事等,蘇東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我們不妨採用文化沙龍的形式,每週在班上舉行一次主題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閱讀之後學會思考和欣賞,在交流活動中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時的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來總結自身認識的不足,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總之,閱讀學習要有一個逐步的過程,我們要引導學生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閱讀,避免盲目的自學閱讀,應付式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知識,得到創新,從而逐步提高國小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