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好國小數學》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怎樣教好國小數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怎樣教好國小數學》讀後感

認真拜讀了孫映柏老先生的著作《怎樣教好國小數學》後,發現其實數學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教,孫映柏老先生不僅僅是教師,更是一位研究者。在絕大多數數學教師看來,數學不好教,就算教好了也是耗盡全部精力,但是,在孫映柏老先生看來,數學很好教,也很有趣。

在這本書裏可以看出,孫映柏老先生非常推崇伏羲文化,而伏羲文化作爲中國文化的源頭,是中國文化的鼻祖。孫映柏老先生將伏羲文化之精髓——陰陽太極運用於對數學的研究中,並且,從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的方正思維中總結了很多規律,將比較難的問題運用方的抽象性使之簡單明瞭。

我羨慕孫映柏老先生在國小數學上的偉大造詣;也佩服孫映柏老先生在如此高齡還能思考總結怎樣教好國小數學,並總結出那麼多的數學小遊戲配合教學;更敬仰孫映柏老先生是一個真正的思考型與研究型教師。

孫映柏老先生認爲:區分陰陽是數學發展的基本策略和具體方法,沒有區分陰陽就沒有數學的發展。例如孫映柏老先生總結的數學中的陰陽有:正數與負數;正運算與逆運算;函數與反函數;對稱;反射等。在認識正負數過程中,孫老先生運用一張紅色單面卡的正面與負面幫助學生理解正負數的真正含義;在教學乘法口訣時,運用方形,看方學算,有條不紊,分清乘與除的陰與陽等等。

孫映柏老先生的陰陽太極理論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高深至極,這都是孫映柏老先生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的結果。他的理論我看了很多遍也只是理解了其中的皮毛,要想得知其中的精髓之所在,可能還需要很長很長時間去分析研究。但是,讀了《怎樣教好國小數學》這本書之後,我深有感慨,數學其實不難教,只是自己並沒有認真教,邊思考邊教學,做一名善於思考、敢於研究的教師是現代化教學改革之後對所有教師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在教學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學,那不管教什麼學科、什麼學生都是非常難教的。

一、善思教材之用意

新課改對教師備課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吃透教材,因爲老師只有真正地瞭解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清楚教材的真正用意,如果教師只是拿着教材去上課,照本宣科,不深究教材如此安排教學的用意,那麼教學過程也只是跟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沒什麼區別;如果教師只是將書本上的內容原原本本地教給學生,那麼學生自習的效率可能更高;如果教師不明白教材安排的真正用意,那麼學生必然也沒有意識去探究教材爲什麼要那樣安排。所以,教師爲了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響應新課改的號召,思考探索教材的深層次含義,真正地做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是必然要求。教師要善於思考必須從思考教材入手,教書要從理解書的內容爲首。

二、善思學生之理解力

剛帶一年級的新老師會深有感受,老師自己感覺講的很透徹,很好理解了,但是學生就是聽不懂,這就是因爲老師只從自己的理解出發去講解知識,而並非從學生的發展階段或者學生的理解能力方面着手,這勢必會造成老師講的累,學生聽不懂的情況。例如,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只能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而進行思維活動。因此,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必須遵循以實物計數引入,進而過渡到口頭計數,然後再向高一級的思維即抽象思維計數過渡。誇大或低估學生的理解能力,都會事倍功半,課堂效率低下,或者達不到老師想要的效果。善於思考的老師不僅要思考教材的真正用意,還應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階段,勤于思考這樣講解學生是否能夠接受且易於理解。

三、善思教學之吸引力

課堂效果的好與不好,絕大部分決定於教學設計是否適合學生,是否有利於學生很好地接受教學內容。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老師本身所能駕馭的,學生所能接受的,是能夠合理有效地展示教學內容的,是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並且讓學生感興趣的。在國小低年級與中年級,學生的精力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加入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小遊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重要內容,通過一些巧妙的小遊戲可以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樂於接受,易於吸收,一舉多得。

另外,教學設計決定課堂氛圍,教學設計得死板,課堂氛圍沉悶;教學設計靈活,課堂氛圍活躍。只有有激情、活躍的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因此,善於思考的教師,還應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勤于思考,全面思考,讓課堂成爲學生都喜歡的殿堂。

作爲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要勤于思考,敢於研究,順應時代發展,做一名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的新型教師,而不是做啃“老”教師,老知識庫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只有不斷的學習、研究與思考,我們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我們的教學成果才能更加輝煌。學而不思則罔,同樣,教而不思也罔,只教書而不思考就會變得迷茫、沒有目標,混沌度日。只有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纔能有創新,纔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成績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