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有的人》教學設計

《有的人》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們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有的人》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人教版《有的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認識本課出現的生字,理解本課出現的生詞。

【方法與能力】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情感與思想】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拓展與延伸】蒐集一些關於魯迅的材料,進一步瞭解魯迅這個人。

【重、難點突破】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爲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爲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讀閱讀提示,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有的人

  二、聽朗讀錄音,並結合課本,理解全詩寫了哪些內容。

教學提示:其實,這是以分層的方法來理解詩意,要讓學生懂得,詩也是可以分段的。由於時代背景的緣故,學生對於每節詩的內容理解可能不太準確,所以不能苛求,教師可作適當的背景補充,或者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來理解,效果會更好一些。

教學參考:

整首詩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節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節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節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讚頌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三、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交流詩中的疑問。

教學提示:尤其一些背景知識的緣故,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可能會困難一些,因此,對於詩中的一些難點,以學習材料的形式分發給學生自學。

教學參考:

詩中重、難點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着,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後一句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這是全詩提綱挈領的小節,抓住它品讀全文,就會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呵,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外強中乾、自我吹噓的醜態,對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對於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麼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③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比喻魯迅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裏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④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這裏的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戴的深厚感情。“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爲人民奮鬥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2)對詞語的理解。

①“有的人”: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

②活: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

③死:第一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④騎:生動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

⑤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動派,打倒反動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爲結果又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四、指導朗讀

教學提示:誦讀是理解本詩和體會詩人情感的最好方法,一定要讓誦讀貫穿於教學的全程。

給學生講解:無論是散文也好,詩歌也罷,朗讀都要注意: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語氣的輕重,語勢的強弱,還有停頓、重點詞語的特殊處理等。希望他們能夠從錄音中得到朗讀詩歌的感性體驗與初步方法。

由於詩歌強烈的抒情性,應該以“朗誦”的方式進行,與一般課文的朗讀技法上有一定的“誇大”。

教師的範讀在本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學生朗讀欠缺地地方進行教師示範朗讀,以突破難點。

1、聽詩歌朗誦錄音,學生可小聲跟讀,之後,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誦。

教學提示: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教學時要注重對比朗讀的訓練。

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後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因此,教師在朗讀指導中可以考慮採取多種對比朗讀的形式,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一是每一小節前後兩句話的對比;二是第二小節和第五小節,第三小節和第六小節,第四小節和第七小節的對比朗讀;三是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第一句和第五小節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朗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

2、情感體會

教學提示:在對詩句的理解中,在對詩的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所蘊含的濃厚情感,並帶着這種濃厚的情感投入到更加深情的詩句誦讀中去。

教學參考:

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五、寫法指導

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在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教學提示與參考:由於前面在理解詩意與有感情地誦讀中已經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後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了。

  六、作業:

課下找一下魯迅的散文詩《野草》讀一讀,加深對魯迅先生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