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的方法

摘要:在多年從事國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在農村中學中學生物理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較爲明顯。雖然現在中學教師開始打破以“教材爲中心,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模式,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但這些手段只能是起外因的作用,我認爲最終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要使學生主動自覺地去學習、思考和實踐也即是充分發揮內因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對一節物理課感興趣進而發展到對物理這一學科感興趣,這是我們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淺談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的方法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首先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成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主要包括學習自覺性和認識興趣這兩個心理成分。學習自覺性是指學生對學習必要性與重要性有一定的或明確清楚的認識,並由此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爲;認識興趣是人的認知需要的情緒表現,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也稱求知慾。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爲了誘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中下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我認爲在教學方式與手段上可以嘗試以下的措施。

  一、啓發性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預習新課。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分析、思考,瞭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範圍和要求。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繫,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然後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繫,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爲閱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適當閱讀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籍。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使中下生能彌補前面基礎知識的不足,而且爲學習新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爲主線,以教與學爲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爲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着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啓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溼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蒸發。其次,注重和實際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關鍵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問與答是反饋知識最直接的檢測措施。答對者,統計數,達到一定次數時,獎勵他們一道題,或一個小小的禮物。在八年級的物理教學中,有很大部分的內容是演示實驗。教師在做演示實驗中可以多給予中下生上講臺協助實驗的機會。比如在講《汽化和液化》這一節內容時,讓一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來做“觀察塑料袋的變化”這個實驗,一開始同學們對他不信任,認爲他不可能把實驗做好,那學生有點窘迫,我鼓勵他:“你試一下,你肯定行。”那位同學樹立了信心,把實驗做的非常好,同學們對這位學生的印象也得到了改變,而且就因爲這個簡單的實驗,他慢慢樹立了學習物理的信心,成績也逐步得到了提高。最後,作業要精,按層次佈置作業,作業中基礎題要佔大部分,少量的拓寬題,中下生可以自由選擇。在批改作業時,可以用A、B、C、D四個等級進行評分,還可以適當用文字評述學生作業的情況,比如作業做得好的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樣的作業批改更加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講評作業和試卷時,要充分挖掘中下生的閃光點,給予適當的精神鼓勵,甚至是適當的物質獎勵。

  二、科學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科學的提問對中下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當前中學課堂提問中存在一些問題。有些教師所提的問題沒有價值,該提問的不提問,不該提問的卻提問;問題沒有啓發性;沒有在關鍵處設問;難度大的問題提出後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不出來立刻換人回答,這無疑對前一個學生的自尊心是一次挫傷;繁問繁答浪費時間,不能引起學生高智力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提問的同時應掌握一個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的難度係數應該不同。課堂提問要針對國中學生的特點,儘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並注意在提問中點撥啓發學生分析問題。如果我們能長期堅持下去,相信學生的能力會慢慢培養起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慢慢培養起來。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在實驗過程中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能力。中學物理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動手動腦學物理”這些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製作小發明。對於班上一些好奇心較強的學生,可以指導他們做水瓶琴、針孔照相機、水果電池、指南針、電動機等,通過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這些小製作並不受學生成績水平的影響,甚至有一大部分中下生思維特別活躍,動手能力特別強,課外的小製作爲他們才能的發揮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大多數學生均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既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大面積調動中下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培養學生信息獲取的能力

STS是現今中學物理教材中的一個重要理念,這部分介紹、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相互關聯的問題。在教材的一些章節中,STS包含的內容豐富,有科學家的科學發現的歷史故事,如《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有趣物理現象和知識的介紹,如《雙耳效應》、《樂音和樂器》、《不是老天爺顯靈是建築師的傑作》、《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凸面鏡和凹面鏡》、《海市蜃樓》……這些課程資源雖然作爲閱讀材料,但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會提前閱讀這些資料,而且經常幾個同學會熱烈討論物理現象的原因,爭論後還積極向老師提問。這時,老師也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既要引導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又要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圖書館、網絡搜索相關資料並解答相應的問題,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的特點,切不可因爲學生的問題古怪而打擊學生。在課後可以通過佈置同學們搜索資料的作業,在課堂上給予中下生充分發揮的機會,讓中下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物理學習的方法和物理知識的美,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第一、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納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代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第二、重視學習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繫,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繫;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能相聯繫;將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繫,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繫;將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相聯繫等。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通過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

  五、良性競爭

學習競賽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手段之一,並且經常在教學中被採用。競賽有個人間的競賽、集體間的競賽、自我的競賽。美國心理學家索裏和特爾福德認爲,當競爭是在能力相當的各組之間進行,既要求合作,又要求競爭時,或者每個人都努力超過他自己以前的成績時,競爭似乎最爲有效。競賽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課堂上,通過適當緊張的競賽思維活動讓同學們興趣增強,思維大爲開闊。由於競爭是在合作的前提下進行的,所以他們在課餘討論,堂上爭論得相當熱烈。在這樣的良性競爭環境下,他們會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在參與和競爭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培養了競爭意識和不甘落後、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

  六、心理激勵

中下生普遍的心理比較脆弱,對挫折和失敗較爲敏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對中下生進行心理激勵。大多數中下生成績並不理想的原因並不是他們存在智力差異,更多是個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及青春期的情緒問題。教師要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找出並克服學習障礙,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中下生適當機會發揮其所長,讓他們體驗進步與成功。

在此情況下,在課堂上給他們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有所成績。暫時走在別人後面的人,只要有恆心,鼓起勁,邁大步,終究會後來居上的。鼓勵了他們,故事鞭策着他們,他們的心中有了方向。

以上的只是闡述了調動中下生學習的積極性的一些措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於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緻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爲“我要學”、“我愛學”。當學生真正愛上學習,真正感受到知識的美,那麼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