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本:大戰的爆發與過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歷史課本:大戰的爆發與過程教學設計

板書:

一、戰爭的爆發

導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 1914

爆發 1914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二、戰爭的過程

1、三條戰線 西線:英法對德國。東線:俄國對德奧。南線:奧匈對俄國。

2、第一階段 1914年馬恩河戰役,德國速戰速決計劃破產。

坦能堡戰役。

意大利參加協約國集團。

3、第二階段 1916年凡爾登戰役。

索姆河戰役,英軍首次使用坦克。

德國喪失西線作戰主動權。

日德蘭海戰。

4、第三階段 1917年德國實行無限制潛艇戰。

美國對德宣戰。

俄國十月革命退出一戰。

三、戰爭結果與影響

1、結果:1918年同盟國投降。

2、性質:列強爭霸戰爭。

3、影響: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

附錄

1、1914年8月,當戰爭爆發時,一位德國官員絕望地評論道:“這一切都來自這種該死的聯盟體系,它們是現代的禍根。”

——《全球通史》斯塔夫裏阿諾斯著

2、德軍整營整營地投降,有時甚至是向孤立無援的步兵投降,而退卻的德軍則以“工賊”、“延長戰爭者”等叫喊聲歡迎那些開往前線的新部隊。

——轉引自《全球通史》斯塔夫裏阿諾斯著

3、德國的目的是要在歐洲大陸打敗法、俄,建立一個從北海、波羅的海到亞得里亞海,從柏林到巴格達的“大德意志帝國”;同時在海上打垮英國的`壟斷地位,……以建立其世界霸權。奧匈帝國企圖……擴大在東南歐的勢力。英國的目標是維護自己殖民帝國的地位,同時摧毀德國,奪取其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獨吞土耳其帝國的“遺產”,建立在中東的優勢,同時它還試圖使俄法在戰爭中削弱。法國則要粉碎德國的大陸霸權,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侵佔德國的魯爾煤鐵礦區,分裂德國,在歐洲大陸建立起自己的霸權地位。沙皇俄國妄圖建立一個從易北河到中國,從亞得里亞海到北冰洋的龐大的“斯拉夫帝國”。 ……日本參戰的目的是想奪取德國在東方的殖民地,奴役中國,稱霸東亞。

——《世界近代史》 劉宗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