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範本

篇一: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範本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價評比活動方案

泗涇中國小分部

一、指導思想:

1、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深化實施素質教育,紮實開展教學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2、加強校本研訓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加強集體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動展示的平臺,優化教學過程,減少無效和低效的教學活動,實行精細化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

二、評比內容及安排:

評比分三個內容開展。

1、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上交一份教學設計(詳案)。(第7、8周)

(1)選擇上課內容,設計教案。教學目標應體現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設計突出“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

(2)備課組、年級組內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交流探討對教材的理解、教學設計的方法和教學策略的指導思想,對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設想及做法。

2、基於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上一節公開課。(第11、12、13周)

(1)試教修改,使教學設計更加完善。

(2)在本班進行公開教學。課堂教學要重視目標意識,目標達成度要高;凸顯教學的重點,對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顯;課堂訓練精而有效,提高40分鐘的效率。評選小組、學校教師一起聽課。

3、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評價評:上交一份教學評價。(第15、16周)

(1)開展一次“怎樣的課纔是一節好課”專題式學習討論活動。

(2)積極參與評課,上課教師選擇一課例撰寫一份評課報告,字數500-800字。

三、參賽對象:

一年級、預初、七年級語數英教師。

四、評選小組名單:

組長:車先林

組員:李勇、夏茂進、龔根弟、郭偉峯、朱成兵、趙豔。

五、表彰獎勵:

評選產生“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優勝獎和鼓勵獎(各50%)。分部對獲獎教師頒發獲獎證書並通報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14/2/24

(注:第八週週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學設計”,並報公開課時間。 第十六週週五,5月30日前交“教學評價”。)

篇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彙報

帶着憧憬 且行且思

——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彙報

從2014學年起,市教委在全市推行國小“零起點”教學的舉措,這無疑是爲學生減負的重要之舉,讓教學回歸理性的明智之舉,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創新之舉。一個多學期來,我校根據市教委和區教育局的要求,加強領導,落實規範,細化要求,用心實踐…… 一、推行“零起點”教學——重在保障

推動“零起點”教學作爲規範學校教學行爲,轉變家長、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觀念,需要以相關制度爲基礎,需要以相應措施爲保障。 1、組織到位

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工作小組,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訂學校推進方案,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確保“零起點”教學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

2、設施保障

爲了更好地推行“零起點”教學,學校投入近20萬元,特爲一年級7個班級全新配置電子白板等,爲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提供了保障。

3、班額控制

我校一年級學生247名,隨遷子女佔35%。爲了有效實施“零起點”教學,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們克服辦學條件的困難,多擴了1個班,使班額控制在35人左右,這樣更有利於教學的充分性。

4、師資優先

組建較強的師資團隊實施“零起點”教學。在現有14名語、數、英教師中,中學高級教師2名,國小高級教師6名,青年骨幹3名。

5、制度完善

依據課程標準、課程計劃及教學常規等,修訂和完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規範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評價管理等工作。

6、培訓跟進

組織管理人員培訓,在學習文件、貫徹視頻會議精神的基礎上,制訂學校推進“零起點”教學工作方案;組織全體教師培訓,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思想,認清教改方向;開展一年級教師系列培訓,明確具體政策要求,落實推進工作重點,把握課程教學目標,探索多元評價策略。

同時,教研組長積極參加區級滾動式培訓、上好“傳達課”,通過上課或說課的形式在組內進行再培訓。

7、家校合力

推進“零起點”教學,需要家長教育觀念與學校達成共識,形成

教育合力。爲此,我們設計了“家校互動”的相關活動,每月組織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進課堂聽課、參加班級活動和學校活動,使家長親身感受孩子在學校的健康成長。

8、環境優化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經過了暑期一期整修,校園綠意蔥蘢,生機盎然,教學樓色調明快,活潑大方,學校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一年級新生。

準備期“綜合活動”,我們從熟悉環境、認識夥伴、喜歡學習、學習禮儀、健康安全等五方面進行綜合性學習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準備期順利“軟着陸”

爲保證每個學生充分享受均衡化教育資源,切實履行零起點教學措施,我們從豐富課程、豐富活動入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體會校園生活的'快樂。如:經典誦讀《弟子規》進課程,開設舞蹈拓展課,安排快樂韻律操,組織元旦班班唱,舉行小紅星入團儀式等。

二、推動“零起點”教學——貴在實踐

推動“零起點”教學,必須圍繞規範教學、常規管理、作業佈置、習慣養成、評價方式、校園生活等方面加強管理,探索實踐。 1、管理規範

(1)嚴格課程設置。按規定開齊、開足、開好課程,不隨意增減課時,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在校體育活動時間。

(2)嚴格教學規範。不隨意提前教學進度、不隨意增加教學內容、不隨意拔高教學要求。

(3)嚴格政策執行。按要求組織好爲期四周的“學習準備期”、每週一次的“快樂活動日”、每月的“家長開放日”,落實“不佈置書面回家作業”、“取消期會考試”、“期末不進行書面考試(查)”、“不以成績排名或變相排名”等減負措施,全面實行“學業成績等第制”。

(4)嚴格招生行爲。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不以任何形式進行文化測試,不以生源特殊情況分班。

2、教學有效

(1)依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學校組織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知曉本學科各年段的學科課程標準要求,梳理本學科各年段的核心知識點、能力點、考覈點等相關內容,解決老師“教什麼”的問題。

學校以備課組爲單位每月開展教材的疏通工作,學習研修中心下發的各學科每冊教材的“單元目標要求”,明確每單元和每課時的教學目標,使教師能準確理解單元的教學目標,指導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2)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習活動

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爲基礎,參照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精心設計與教學目標相匹配、適應學生年齡特徵、難度適宜的學習活動。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興趣和基本規範的培養,注重讓學生在體驗和活動中成長。

例如,一年級語文教材有所變動,備課組首先一起學習研究課標,再分工合作。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進行教學設計和課件的製作,然後在上課的前一天對其他老師進行第一次說課,骨幹教師陸彩霞適時進行指導,隨後再讓第一次任教一年級的第二次說課,最後一起確定教學方案、落實教學。

(3)開展“基於課程教學”的實踐研究

上學期,一年級語文、數學、英語教師都上了實踐課,分學科進行了聽評課。在教學中,老師們注意引導全體學生參與活動,組織學生在小組學習、鍛鍊,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發言,開展探究活動。利用學生的差異,關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適當調整教學策略。課後,學科分管領導、教研組長組織備課組的老師一起進行分析評價。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準備期”,老師們通過遊戲、談話、活動等形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數學課堂上,老師在課前組織齊念兒歌準備上課,並進行習慣談話;課中,始終用評價、鼓勵和引導的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態度;課末,小結引導學生對習慣表現進行自評與互評;課後,將課堂上得到表揚的學生給以鼓勵性符號的評價記錄。引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態度已成爲一種自覺要求,數學課堂中學生的精神面貌和習慣、態度態勢良好。

(5)進行作業設計的研究

學校分別於2012學年和2014年12月開展了兩次“學生作業調研”,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作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提高作業效度的方法,整理並出臺了“逸夫國小作業規範化標準”的意見和“關於作業的溫馨提示”,以此來規範作業的管理:一是以備課組爲單位分析研究教材和配套練習,把握使用的時機,提高練習的功能與價值;二是組織學科骨幹教師設計符合校情的配套“同步練習”,在不斷使用、修改中力爭做到數量少、質量高;三是備課組內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少量的課堂“學習單”和“針對性”練習。

3、評價多元

(1)科學設計評價內容與要求

注重日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課堂上從學生的學業和學習行爲等方面進行適時評價,採用“表揚信”、“爭紅星”、“積分

換禮物”等形式鼓勵表揚學生。如數學學科,

爲每位學生設計了一顆“成長樹”,每週進行“學業”、“興趣”和“習慣”三方面進行評價。

語文、數學、英語學科,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年齡特徵,精心設計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進行階段性和終結性的評價。如:語文和英語學科採用讀讀、說說、圈圈、演演等活動形式進行考查;數學學科則以“複復考考”形式在課堂上完成考查。考查的結果都以等第形式呈現,對部分學生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評語加以補充和鼓勵。

我們還積極探索非語數英學科的學業考查方法,根據學科教學目標採用節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設計、考覈評估等形式進行學生學業的評價。另外教導處通過校內年級和學科調研、學科知識點達標測試等形式,瞭解教師對學生評價的規範性和科學性。

(2)採用等第制和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所有學科採用等第制與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各門學科針對不同年段學生的作業練習都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符號;考查(試)結果使用等第評價,另加適當評語。

規範使用“成長手冊”,期中、期末組織師生在自評、互評的基礎上互相留言,使“成長手冊”成爲師生聯繫溝通的橋樑。

(3)注重評價結果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經常進行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促使師生在重視學業的同時關注良好學習行爲的養成,同時讓學生及時獲得成就感、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

在許多展演、展示等合作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信心、表現力,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採用等第制、進行一年級學生學業非書面考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教師採用口頭或書面的評語,在溝通的過程中,增進了師生之間學習、情感之間的交流,便於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

4、教研深入

(1)教育共同體聯手,邀請教研員結合教學實例,分別對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進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語評價”的專題輔導。

(2)開展“零起點”教學的視導活動。組織學校語文骨幹教師對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備課、作業三方面進行聽課檢查,發現優點,查找問題,並以課程標準爲準繩,提出改進的意見及值得深思關注的問題。

(3)召開教研組長專題學習會議,提高教研組長對“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的認識,結合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與不足,商討開展此項工作的關鍵點和着力點。

(4)教研組內設計開展“零起點”教學的主題研討活動。

如:音樂組在區級課題“基於課標的中國小音樂學科教材教法實踐與研究”的引領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 “關注學生課堂表現,即時進行有效評價與指導“的主題研究。

再如:一年級數學進行學生學業“複復考考”的評價研討。探索數學終結性評價的模式。

(5)以備課組爲單位每月開展教材的疏通工作,使教師能準確理解單元的教學目標,指導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三、推進“零起點”教學——勤在反思

推進“零起點”教學,需要勇氣,需要智慧,需要合作。只要我們帶着憧憬,且行且思,帶領一年級的全體教師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及時總結所得所失,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1、成效初現

雖然一年級新生進校才一個多學期,但我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在不斷進步:一是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遵守規則的意識。如課前兩分鐘預備、課間文明休息、如廁習慣、午餐秩序、文明禮儀、課堂學習傾聽與表達等,都表現較好。二是學習積極性較高。在準備期學習課堂中,教師們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及自己學科特點,採用了各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弟子規》的誦讀,讓剛進入學習生活的孩子們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規範了行爲,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參與。三是適應了國小生活。對班隊活動、興趣活動、集體活動、社團活動等表現出良好的參與狀態。

同時,在推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過程中,也有了粗淺的有效做法:

(1)專題學習。城鄉教育共同體聯手,進行“零起點”教學的專題輔導。

(2)校內視導。開展“低年級語文學科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視導活動。

(3)主題研究。教研組內設計開展“零起點”教學的主題活動。

(4)多元評價。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修正語數英學科課學生學業評價,探索其他學科的考覈評價途徑。

一方面採用節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設計、校內調研、學科基本知識點測試等形式進行學生學業的評價。進行了二年級音樂和四年級數學能力點考覈,進行“學生藝術作品”展覽、“我愛古詩詞”展演、“學生科技作品”展覽、“班班唱”、“數學周”、“英語周”等活動,瞭解學生在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學習中成果。

另一方面採用書面、對話、問卷、操作、實踐等形式,嘗試進行自然、勞技、品社等學科的考查評價。

嘗試設計各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