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好餓的毛毛蟲》活動教案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篇繪本故事,講述了從卵殼裏鑽出一條又瘦又餓的毛毛蟲,他四下尋找着可以吃的東西。 三十多年來,這條從艾瑞克·卡爾手裏爬出來的紅腦殼、綠身子、高高地弓起來走路的毛毛蟲,已經“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萬個孩子的心。 這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下文爲大家分享的是《好餓的毛毛蟲》優質教案2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好餓的毛毛蟲》活動教案
  幼兒園《好餓的毛毛蟲》活動教案一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瞭解毛毛蟲的生長過程和體會毛毛蟲破繭而出的過程。

2. 感受繪本故事帶來的色彩美。

 二、活動準備

PPT 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PPT毛毛蟲麪包圖片

教師:寶貝們!看!這是什麼?那你見過真的毛毛蟲嗎?它長什麼樣啊?毛毛蟲可調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我們小一班,看,它來了…”

2.理解故事內容

結合PPT講解故事

(1)講到“它想要找些東西來吃”PPT停止。

提問:毛毛蟲現在想去幹什麼?如果你是這隻毛毛蟲你會去吃點什麼?好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毛蟲去吃什麼了!

(2)繼續講到“星期五,它吃了五個桔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提問:哇!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水果啊,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桔子。星期六應該是幾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六個!哇,這麼多好吃的啊,我們先來數數是不是六個?小朋友猜猜這都是些什麼好吃的?你吃過哪一個?

(3)繼續講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來”

提問:誰知道它爲什麼胃痛了?毛毛蟲想讓你們給他想想辦法,怎麼才能不胃痛啊?

(4)繼續講到“把繭咬破了一個洞,鑽了出來”

提問:呀!老師要告訴小朋友了,鑽出來的不是毛毛蟲了,你們猜猜誰出來了?老師先不告訴小朋友是什麼!

看圖片:知了猴長大後變成了知了、小蝌蚪長大後變成了小青蛙。

它們小時候和長大後的樣子是不是一點都不一樣啊!老師告訴小朋友們毛毛蟲和它們一樣長大後也和小時候不一樣。現在小朋友想想毛毛蟲從繭裏出來以後會變成什麼?提示:它會飛,喜歡花。

(5)繼續講完

提問:毛毛蟲變成蝴蝶了,你們喜不喜歡這隻蝴蝶?

3.結束。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幼兒扮演毛毛蟲,鑽進布袋做繭。隨音樂作蝴蝶飛出教室。

  中班美術彩色畫教案二:好餓的毛毛蟲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嘗試運用綠、黃色系表現毛毛蟲。

2.嘗試運用大小不同的圈勾畫出毛毛蟲的形象。

3.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水粉顏料,排筆,黑色卡紙,素描紙,剪刀,各種不同粗細的吸管。

2.毛毛蟲的實物圖片,毛毛蟲生長過程的圖片。

3.音樂《春之聲圓舞曲》。

4.繪本《好餓的毛毛蟲》。

 三、活動過程

1.欣賞繪本,瞭解毛毛蟲的生長過程。

(1)欣賞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瞭解毛毛蟲的生長過程,併產生創作慾望。

(2)欣賞毛毛蟲的實物圖片和毛毛蟲生長過程的圖片,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2.變身魔法:如果你是毛毛蟲。

(1)教師:你們都是小毛毛蟲,如何去找好吃的東西?

(2)遊戲中,幼兒扮演毛毛蟲,教師示範畫圈圈。

毛毛蟲:今天沒吃午飯,我好餓呀!哪裏有好吃的東西呢?

(教師準備多個調色盤,每個盤子裏放置2—3種近似色顏料)毛毛蟲:哇,好香啊……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我可要飽餐一頓了!

(幼兒將不同色彩的顏料想象成各種好吃的東西。教師示範用轉和塗的方法在紙上畫圈圈,吃一次身體就長大一點,畫的圈圈要一個比一個大)

(3)播放音樂,師幼在音樂中用畫筆旋轉塗抹出毛毛蟲滾圓的身體。

(4)合作完成繪本。

教師示範將畫的圈圈剪下來,一個接一個貼到空白的白色素描紙上,用大小適宜的吸管做毛毛蟲的腳,模擬毛毛蟲的生長過程,最後,用邊角料作爲蝴蝶身上的花紋,貼在準備好的蝴蝶形狀的黑色卡紙上。

(選擇黑色卡紙能夠凸顯蝴蝶美麗的花紋)

在粘貼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邊講故事邊操作,體驗毛毛蟲從學吃,學走,到變成蝴蝶的過程。

 要點提示

1)毛毛蟲的身體是連在一起的,不能分開來。

2)注意毛毛蟲各節身體的大小區別,把握畫面結構。

3)初次嘗試合作完成一幅作品,需要注意幼兒之間的分工和合作。

3.獨立創作:我的毛毛蟲。

(1)鼓勵幼兒想象自己的毛毛蟲吃了點什麼。

(2)引導幼兒注意毛毛蟲各節身體的比例結構,嘗試運用誇張手法表現不同的毛毛蟲。

(3)請每人創編一個毛毛蟲的故事。

 【評析】

這是一個以美術爲表現手段的綜合活動,剛升入中班的孩子握筆用筆的能力比較欠缺,活動是有難度的。活動過程

中結合了音樂、語言、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以及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