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中生物必背知識要點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國中生物必背知識要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國中生物必背知識要點總結

國中生物必背知識要點總結

其他生物的新陳代謝

生物新陳代謝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1)相關慨念

①物質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的交換和生物體內物質的轉變過程。②能量代謝是指生物體與環境之間能景的交換和生物體內能量的轉變過程。

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

④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並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

(2)生物新陳代謝中物質和能舒變化的特點

新陳代謝中的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關係,如下所示。

2.生物的新陳代謝類型

(1)自養型和異養型

根據生物體在同化作用過程中能否直接利用無機物製造有機物,新陳代謝可以分爲白養型和異養型兩種。

①自養型

綠色植物和少數種類的細菌以光能或化學能爲能量的來源,以環境中的二氧化碳爲碳的來源,合成有機物,並儲存能量。這樣的新陳代謝類型屬於自養型。

②異養型

人和動物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機物,而只能依靠外界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作爲能量和碳的來源,將這些有機物攝人體內,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能量。這樣的新陳代謝類型屬於異養型。

(2)需氧型和厭氧型

根據生物體在異化作川過氍叫,對氧的需求情況,新陳代謝可以分爲需氧型和厭氧型兩種基本類型。

①需氧型

絕大多數的動物和植物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氧來氧化分解體內的有機物,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需氧型。

②厭氧型

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和某些細菌,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將體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從中獲得維持自身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厭氧型。

國中生物知識歸納

植物的感應現象

1.植物的感應現象

植物的感應現象是指植物受到刺激會發牛反應的現象,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背地性、向肥性、向觸性、向熱性等。

(1)向光性:植物對單側光的反應,如向日葵的花盤向太陽生長。

(2)向水性:植物對水的反應,如植物的根向水豐富的地方生長。

(3)向地性:植物對地心引力的反應,如植物的根向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長。

(4)背地性:植物對地心引力的反應,如植物的莖揹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長。

(5)向化性:植物對化學肥料的反應,如植物的根向化學肥料豐富的地方生長。

(6)向觸性:植物對機械刺激的反應,如觸動含羞草的葉,會}}{現葉片合攏、葉柄下垂的現象。

(7)向熱性:植物對較高溫度刺激的反應,如溫度較高時植物生長較快。

2.科學探究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發現問題一提出假說一設計研究計劃一實行研究一記錄結果一分析和解釋結果一結論的推出和評價一問題解決

(2)科學探究的方法

①基本方法

②常用方法

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假說、數學方法。(3)實驗探究的步驟

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作出解釋、交流和評價

設計實驗方案時,常常採用對照實驗法。對照實驗是收集和處理事實證據最常用的方法。對照實驗的關鍵是控制變量,如對植物的向光性進行實驗探究時,必須要使兩株幼苗分別處於有單側光和無單側光的環境中進行觀察。

國中生物知識

動物行爲

1.動物行爲的基本類型

蟋蟀的爭鬥行爲,蚯蚓對光、熱刺激的反應,螞蟻的社羣行爲,鳥類的築巢、育雛和遷徙行

爲等都是常見的動物行爲。動物的行爲是通過一系列神經系統的反射活動和激素的分泌活動共同協調完成的。動物的行爲可分爲先天性行爲和後天學習行爲。

(1)先天性行爲

先天性行爲是與生俱來的,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

(2)後天學習行爲

是後天通過學習後獲得的,如馬戲團動物的表演。人的學習行爲更爲複雜,因爲人能對語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應,如讀悲劇小說時會流眼淚。

2.動物的節律性行爲

動物的節律性行爲是由於環境因素(如晝夜、季節)的節律性變化而引起的動物行爲的有規律變化的現象。如貓頭鷹的晝伏夜出行爲。

●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注: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沒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徵。(P6)

  ●生物的歸類

1、按照形態結構: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環境: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共同構成了生物圈。厚度:20千米左右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內的水層。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與生物的關係: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寄生關係。

注:

1、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描寫的是氣溫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駱駝失水很少和駱駝刺的根很長是對乾旱的適應;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對寒冷的適應;旗形樹的樹冠的形狀是對風的適應。現存的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和相對性。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生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組成:

1、生物部分: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以吃與被吃的關係彼此聯繫起來的序列。食物鏈以生產者爲起點,終點爲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而形成的複雜的營養關係。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的越多。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爲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綠色水庫”溼地生態系統:淨化水源、蓄洪抗旱,“自然之腎”,典型:沼澤城市生態系統:人類起重要的支配作用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域關係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