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精選5篇)

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

2、結合讀寫例話《詳寫和略寫》學習課文,知道哪些材料是詳寫的,哪些材料是略寫的,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安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份。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懂得一篇文章怎樣安排詳略,爲什麼要安排詳略。

教具準備:

錄像帶、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複習引入。

昨天,我們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課後小標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成了五段,請讀一讀。另外,還仔細學習了第一、二段。請回想一下,這一詳一略的兩段都是圍繞題目中哪個字寫的?“壯”字是什意思?(板書:勇敢、不怕犧牲)請再回憶一下,在學習一、二段時,主要採取了哪兩種方法?(生答後出示小黑板)請齊讀。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兩種方法學習課文的三、四、五段。

二、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用“”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句子。

(1)寫班長的是哪個句子?“走!”(板書)是人物的什麼?語言(指小黑板)“!”說明什麼?(班長堅決果斷)還有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了?“斬”怎樣理解?“截”是什麼意思?整個詞呢?課文中指什麼堅決果斷?(把敵人引上絕路)“絕路”就是什麼?(死路)班長毫不猶豫地把敵人引上死路,說明他怎樣?(扣壯士——勇敢,不怕犧牲)滲透學法:從這裏看出,理解成語,要先弄清重點字的意思,再理解整個詞的意思,最後結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2)寫戰士們是哪些句子?這兒爲什麼不逐個描寫?從哪個詞看出心情一致(熱心沸騰)從哪個詞可看出他們行動一致?(緊跟)(板書)刪掉“緊”也說得通,能否刪,爲什麼?滲透學法:從這裏看出,理解詞語還可以用刪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的方法。

2、戰士們要把敵人引上絕路,難道他們面前只有絕路一條嗎?從哪個句子看出?

3、扣“壯”:生路就擺在戰士們面前;可爲了人民羣衆和連隊主力的安全,他們毅然選擇了絕路。多麼勇敢的選擇啊!真不愧爲壯士!

4、小結:

(1)這段寫了什麼?

(2)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勇敢)

(3)他們的這種品質通過什麼來表達的?(語言、動作)

(4)這段寫得詳細還是簡略?過渡:剛纔我們主要採取了這兩種方法(指小黑板)學習的。下面繼續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四段。

三、學習第四段。

1、五壯士來到頂峯,居高臨下地把敵人打得墜落山澗、粉身碎骨。可班長負傷,只剩下唯一的一顆手榴彈!

(1)這時,班長是怎麼做的?請用圓點標出他動作的詞。(板書:搶、奪、舉)“搶”說明他動作怎樣?(快)“奪”又說明他動作怎樣?換“拿”好嗎?爲什麼?“舉”、“喊”都說明了什麼?(很勇敢、很有力量)看插圖,誰是班長?你怎麼看出的?

(2)班長已經負傷了,爲什麼動作這樣快?力量這麼大?所以,他高聲喊道一一(齊讀、導讀、引讀)

2、再看插圖,四位戰士與班長的行動怎樣?課文是怎樣寫的?請齊讀。(板書:像雹子)說明什麼?

3、戰鬥就這樣持續着,當又一羣敵人上來時,班長是怎麼做的?齊讀。

4、扣“壯”。手榴彈在敵羣中開了花,敵人血肉橫飛,我們一定會大聲喊道:打得——好!五位戰士真勇敢,不愧爲是壯士。

5、這段寫班長、戰士以外,還寫了誰?是怎麼寫的?爲什麼要寫敵人?

6、小結本段。

(1)主要寫了什麼?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寫得詳還是略?

(2)我們抓什麼分析了人物的思想品質7(動作、語言)

四、學習第五段過渡:唯一的武器都用上了,五壯士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他們又是怎麼做的?

1、放錄像並配音:五位八路軍戰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峯,血汗交織的臉上洋溢着勝利者的喜悅,他們昂首挺胸,眺望遠方,邁着艱難而又堅定的步子向着懸崖的邊緣走去……

2、請看課文,齊讀第一句。“屹立”可換哪些詞?能否換?爲什麼?“眺望”呢?

滲透學法:抓寫五壯士動作、神態的詞,我們用換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理解到本句既寫出了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又寫出了他們與父老鄉親,與親密戰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齊讀第2句。“回頭望望”含有什麼意思?五壯士勝利完成了任務,所以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4、班長是怎麼說出這種喜悅的?指導讀。他是怎樣做的?“縱身”看出什麼?

5、戰士們是怎麼做的?說明他們怎樣?

6、扣“壯”。誰不珍惜年輕的生命?可是,爲了人民,爲了黨,爲了祖國,五壯士毫不猶豫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麼偉大的壯舉,他們崇高的精神,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7、請聽聽吧,他們在跳崖時高呼的口號,至今還回蕩在我們耳邊。請齊讀,指導讀。引讀。

8、小結本段。

五、總結全文。

1、全文主要寫什麼?表現了五壯士什麼品質?

2、這五段中,哪些段寫得詳哪些段寫得略?爲什麼這樣安排?

3、另外,我們還學會了兩學習方法,請讀一讀。今後我們要繼續運用這些學習方法。

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在反覆讀文後,依據課文內容,我思考並寫了三首小詩。以饗共享。

七連六班五壯士,艱鉅重任毅然接。

誘敵上山將敵阻,生死麪前勇當先。

魚水情深化智慧,勇殲衆敵心無怯。

跳崖壯舉英雄堪,忠魂鏗鏘乾坤現。

七連六班五戰士,生死麪前顯無畏。

艱鉅重任毅然接,魚水情深化智慧。

誘敵上山將敵阻,狼牙山上灑血淚。

跳崖壯舉謂英雄,中華兒女盡吾輩。

長虹氣貫狼牙山,七連六班好兒男。

誘敵上山把敵殲,戰至最後一顆彈。

魚水手足化仇恨,視死如歸血猶殘。

跳崖壯舉謂英雄,倭寇不滅誓不還。

懸崖含笑一縱身,雲天麗日憶忠魂。

《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屬精讀課文。三首“小詩”都顯易地告訴我們: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爲了掩護羣衆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峯,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課文字裏行間飽含着對五壯士的崇敬與頌揚,對敵人的入骨仇恨。課文中英雄事蹟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鮮明。他們的感人事蹟所體現的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的精神,已成爲全民族共有的極爲珍貴的精神財富。

在細讀並感悟文本後,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兩點: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⑵、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蹟,感受五壯士愛護羣衆、仇視侵略者、爲祖國、爲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目標有了,課堂教學的方向就清楚了。爲了更好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即,有感情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尤其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及片段的品味、感悟、誦讀與背誦,進一步感受五壯士的英雄形象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中,我重點採用了引導學生讀書和品析詞句的方法進行教學。有人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顯然,此語凸顯並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朗讀是國小生學習課文最根本的方法。就讀的形式而言,我力求多樣化。有凸顯自主的自由讀,有個性鮮明的示範讀,有情語兼容的齊讀,還有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讀書,在語文教學中,它既是一種手段,也是目的,即通過讀來引導學生明白語言文字淺層及背後的深刻,同時,又在讀中品,品中讀,來進一步提高讀的能力與水平。品析詞句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手段與途徑。因此,在這一節課中,我先後多處緊扣關鍵句,並抓句中的關鍵字詞深挖並體會文字背後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明白“讀書要學會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文字,做到字字入目;另一隻眼睛看到文字背後,體會文字的。”如此,文字得到了訓練,課文也讀“深”了,讀“透”了。學語文,是爲了什麼?一句話,用語文,運用來自生活的語言,同時,又學會在生活中去運用語言。學法上,我主要採用引導學生讀書和引導學生品析、感悟的方法,旨在課堂中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三、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教學過程大致分爲如下七個環節:

㈠、三讀課題,初識“壯士”。

課伊始,我引導學生“三讀”課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認識並感受“壯士”的英勇形象,同時,步步引導學生體會讀課題也有大學問——即,得做到“眼到”“心到”“情到”。何爲眼到?即看準了,寫正確了。何爲心到?即讀後有思考,理解了再讀。又何爲情到?即,引領學生體會到一定的情感後,再帶着情感讀。如此,真正體現了讀書的層次性,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反覆讀“無用”之書。

㈡、整體讀文,誘啓情感。

學習任何一篇課文,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是十分必要的。假如課堂上沒有整體感知的環節,我認爲是不完整的。實踐證明,沒有學生充分地感知課文,就不可能有學生富有鮮明個性的感悟與體會。此環節,我不僅將安排近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讀文,還於讀後設計了“讀了課文後,你心裏是什麼心情?”這樣一個問題。如此安排,將會起到一石三“鳥”之效。其一,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感知了課文的大意。其二,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同時,實踐着讀課題時提出的“眼到、心到、情到”三個不同層次的讀書要求。其三,讀文後,學生在訴說內心情感的同時,也爲下一環節再識“壯士”作了一定的情感鋪墊。試想,學生心裏究竟會是什麼情感?我想,一定是充滿了對五壯士的敬與愛,對敵人的仇與恨。這兩種情感是相互的,交融的。也就是說,學生對五壯士的敬與愛越深厚,對敵人的仇與恨則越入骨。換言之,學生之所以對敵人有着入骨的仇與恨,是因爲學生對五壯士有着深厚的敬與愛。

㈢、學習“跳崖”,再識“壯士”。

之所以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引導學生學習最後一部分——“跳崖”,是因爲這部分是整個課文情感的高峯。當然,在解讀教材的同時,我也在思索着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真正在這一部分中再識壯士?”除了引導學生反覆讀書外,還必須藉助這一部分中的關鍵句。通過對關鍵句中字詞的品讀與賞析,進而去感受五壯士的壯言、壯舉。如,引導學生品讀“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裏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後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衝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一句,則抓住“砸碎”“第一個”“縱身”“昂首挺胸”“相繼”等詞語,從中體會到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和五壯士那視死如歸、英勇頑強、寧死不屈及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再如,引導學生品味“五位壯士在狼牙山頂峯,眺望着羣衆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一句時,抓住“眺望”“望望”兩個詞,在引導理解與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深挖其。質疑:透過“眺望”一詞,你能體會到五壯士怎樣的內心?(生:喜悅)因什麼而喜悅?再質疑:透過“望望”一詞,你又能體會到五壯士怎樣的內心?(生:可笑)因什麼而可笑?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品後再讀。這樣,文字得到了訓練,語感得到了培養,語言得到了積累,情感也自然得到了昇華。

㈣、學習“抉擇”,又識“壯士”。

試想,除了五壯士“英勇跳崖”這一部分外,還有哪一部分最爲之感動呢?當我反覆讀文後,我的理解是“引上絕路”這一部分最爲之感動。因爲這是一次生與死的抉擇,即擺在五壯士面前有兩條路:一爲生路,一爲死路。但這一選擇卻是在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之後所做之抉擇。原本他們完全可以順利撤走,可當他們想到爲了讓已轉移的羣衆和連隊主力更安全些,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亡之路。教學中,爲了讓學生真正感悟這一層。我引導學生在讀這部分後,體會重點句子“爲了不讓敵人發現羣衆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在具體引導體會時,重點抓住“斬釘截鐵”“走”兩個字詞來體會。在此,我曾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思考:班長言語中的一個“走”字,能體會到什麼?反覆品讀,細細琢磨,我得到了很多答案——是態度之堅定,是決定之果斷,是鬥志之高昂,是對人民之深愛,是自我犧牲之壯舉。不言而喻,一個“走”字,看似簡單明快,但極爲豐富。

㈤、二次“痛殲”,直面“壯士”。

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及方法的描寫上,有類似之處,都是通過五壯士的“壯舉”“壯言”來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都明白:沒有變化就沒有藝術。課堂教學是要變化的。爲了使課堂教學過程有變化,我設計了先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讀書並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位壯士;然後進行着“採訪壯士”的環節。“採訪”檢驗的是讀進去沒有,“採訪”檢驗的是學生會不會表達,“採訪”也爲課堂教學增添了幾份樂趣。思考了,就會有收穫。學生收穫的是語文,老師收穫的是經驗。通過採訪五位壯士,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領會五壯士的內心世界。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採訪哪一位“壯士”,他們的回答即使語言表述不一,但內心深處的想法是一樣的——充滿了對戰友與羣衆的愛,同時充滿了對敵人的恨。這一切,將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結爲三點:即軍民魚水、兄弟手足、恨敵入骨。而這一切的魚水情,手足情,仇恨情,都源於五壯士內心深處的那份真摯的愛國深情。

㈥、激“憤”發“仰”,敬仰“壯士”。

巧了,暑假裏,我到南京參觀了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導遊的解說下,我靜靜聆聽着,心中除了對日寇的仇恨,除了對死去戰士的崇敬,其他任何雜念都沒有了。日前,當我選定了《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並在反覆讀文後,內心對日寇的仇恨和對爲抗戰勝利而犧牲或戰鬥過的戰士的崇敬情感再次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一首自由詩。課堂上,我於這一環節出示詩,並朗誦給學生聽,以此,讓學生在情感上再次達到共鳴。此舉,學生將從心底裏記住爲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記住那千千萬萬爲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陣亡將士們。同時,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情,這樣的愛,這樣的仇,這樣的恨,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㈦、迴歸課題,銘記“壯士”。

在即將結課時,我出示了本單元“日積月累”中描寫英雄人物的一組成語,同時,讓學生用這些詞去填空:()的五壯士。在這一“填”一“讀”中,學生恍然明白,原來,這就是英雄呀!並且進一步體會到課題中的這個“壯”字,其實已包含了這些詞語的所有。不言而喻,“壯士”即英雄。瞬間,五壯士的形象及內心世界在學生的心中也越來越高大。

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狼牙山的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蹟,學習他們愛護羣衆、仇視侵略者、爲祖國爲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具準備】

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簡要介紹背景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克《狼牙山五壯士》,並板書課題。

2、簡要介紹背景:

狼牙山在河北省保定地區易縣的西部。1941年的秋天,日軍糾集三四千人的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由於我軍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後打擊敵人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九十一團七連,七連經過一個月的英勇作戰,給敵人沉重的打擊,但是由於敵我力量的懸殊,我軍決定轉移,由這個連的六班擔任掩護任務,《狼牙山五壯士》這一可歌可泣,傳誦至今的英雄故事就是在完成這次掩護任務的過程中發生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投影):

⑴ 七連六班在什麼情況下接受任務的?

⑵ 爲什麼要把這五位戰士成爲“五壯士”,他們有那些勇敢豪邁的壯舉?

2、指名回答後教師小結。

3、按照課後思考練習題練習第二題所列的提綱給課文分段,想:每一段主要講了什麼?

4、討論分段,歸納段意。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思考:

五壯士是在什麼情況下接受任務的?

2、自由讀,思考:

五壯士誘敵上山後是怎樣痛擊敵人的?

⑴ 五壯士各叫什麼?他們爲什麼“由計劃”的把敵人引上山?“橫七豎八”是什麼意思?這說明了什麼?

⑵ 從五壯士的動作、神態中你體會到什麼?

⑶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第三段,思考:

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後,爲什麼往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上轉移?

討論:“懸崖絕壁”“絕路”“斬釘截鐵”“沸騰”等詞的意思?

4、用學習前三段的方法自學四、五段。

四、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

五、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鬥,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蹟。

2、能力目標:

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

3、德育目標:

學習他們愛護羣衆,英勇殺敵,爲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小組交流、朗讀體會法。

【教學媒體】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自主學習第四段“頂峯殲敵”。)

1、指名朗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

2、用成語彙報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五壯士形象。

3、概括學法:初讀想象畫面。

4、“頂峯殲敵”的影片回顧,激發感情:放影片。

5、自由讀,找出你最感動的語句,好好地品讀體會,並作好筆注。

6、彙報:把你覺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朗讀的體會。

7、概括學法:品讀體會感情。

8、表演讀。

9、小結學法:

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找—品)。

三、運用學法,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據學法分組合作學習:

⑴ 分小組自讀第五段。

⑵ 想象:

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2、生自由彙報。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顧。

4、結合課文分組合作探究:

⑴ 找:

哪些語句表現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悲壯?

⑵ 品:

反覆讀,體味這些語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

5、檢查合作學習情況,反覆品讀。

6、小結:

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____,所以課文結尾說_____。

7、比賽讀。

8、配樂讀。

9、積累:

用什麼方法快速地記下這一段。

四、迴應目標,總結全文

1、課文是圍繞着哪個字來寫?體現了五壯士的什麼精神?而作者重點描寫了第幾次掩護任務?更能突出什麼?

2、學完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

五、情感昇華,課堂延伸

提供網址,豐富課外知識。

六、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給自己佈置些什麼作業?

【板書設計】

22、狼牙山五壯士

頂峯殲敵

引上絕路

英勇 跳崖

痛殲敵人

接受任務

狼牙山點面結合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初步瞭解五壯士“壯”的具體表現

2、理清課文敘述順序,並完成課後第2題的填空

3、抓住關鍵詞,領會五壯士崇高的內心世界

4、瞭解課文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五壯士“壯”的具體表現,抓住關鍵詞,領會五壯士的崇高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生字卡)

2、讀課文

分小節指名閱讀課文(隨時注意正音二、質疑

師:《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告訴了我們什麼?什麼樣的戰士才能稱得上壯士呢?

生答後,板書:勇敢,不怕死

師:勇敢地獻出生命,這樣的人可以稱爲壯士。同學們看《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除了告訴我們地點和人,還暗含着什麼?看得出來嗎?

生:還暗含着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師:很好!那這篇文章從題目上看,就知道要寫五壯士什麼高貴品質啊?

(勇敢,爲人民不怕死)

二、理清文章脈絡

師:很好,歌頌了他們的勇敢精神。現在咱們看一看,這篇文章從層次安排上,是不是圍繞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寫的。這篇文章寫了幾件事?

生:寫了一件事。

師:一件什麼事?

生:五壯士英勇殺敵的事。

師:誰再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五壯士一件什麼事?

生:這篇文章寫的是五壯士爲了掩護人民羣衆和連隊主力,和敵人英勇作戰,最後英勇跳崖的事。

師:就這麼一件事。按什麼順序寫的?

(按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寫的)

師:哪是發生啊?哪是結果?哪是發展(經過)?

(接受任務是發生、跳下懸崖是結果、那剩下的三段是經過。)

師:題目叫《狼牙山五壯士》,主要寫的是五壯士,這五段裏哪幾段直接寫的是五壯士,誰看出來了?

(生答)

師:好!五段裏有四段都直接寫五壯士,再看這四段裏哪段最突出他們是五壯士?

(“跳下懸崖”這一段)

生:最後一段“”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師:有哪幾段是寫五壯士和敵人面對面鬥爭的,表現出來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誘敵上山、引上頂峯)

三、講讀課文:

師:四段裏有三段都突出地寫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現在咱們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沒有直接寫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爲什麼要寫這段?看看課文,(學生翻開書,看課文)第一段有沒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爲介紹情況的一個開頭。

師:介紹情況的開頭,幹嘛要寫日寇“集中兵力”,“大舉進犯”,把日寇的猖狂勁兒寫出來呢?

(突出五壯士的勇敢不怕死)

師:好,還有補充的嗎?

(說明敵人多,我們六班只有五個人)

師:很好,敵人數以千計,反動氣焰非常囂張,我們就五個人,他們最後是……(以少勝多)

師:對!更能突出他們是壯士,所以這段非常重要,不是沒用的。現在大家來看第二段“誘敵上山”一共分幾個小層?

(生讀第二段,同桌互相討論分層)

指名生回答:分三層

師:這三層,有幾層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有兩層:第一層和第二層)

師:好,這兩層是直接寫他們什麼,表現出一種什麼精神?

(五壯士怎麼樣把敵人引上山,怎麼殲滅敵人。表現出一種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師:對,這兩層是寫五壯士英勇殺敵,表現他們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書:英勇殺敵)。第三層沒正面寫五壯士怎麼英勇殺敵,這層有用沒用?

(有用,因爲敵人死得很多,說明五壯士非常頑強勇敢,他們是英雄。)

師:很好,第三層實際上就是他們英勇殺敵的結果,更突出他們的勇敢精神。那前兩層都寫英勇殺敵,寫法一樣不一樣?看書!(學生認真看書。)既然都寫英勇殺敵,爲什麼寫兩層呢?寫法哪兒不一樣?

(第一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概括寫,是寫他們怎樣把敵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具體地描寫他們每一個人怎麼樣打敵人。第二層寫他們對敵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敵人。)

師:第二層是具體地寫了每一個人。那麼,哪一層最能突出他們是五壯士呢?

(第二層。)

師:現在咱們就來看第二層。第二層共幾句話?看書!(學生看課文。)每句話之間有什麼關係?

(第一名總說,下面是分說)

生:第二層一共五句話,第一句是“他們利用險要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這句話是概括地說他們狠狠地打敵人。第二句“班長馬寶玉沉着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從這開始是具體地寫每個戰士英勇殺敵。

師:前面是總述,後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後面分別寫五壯士的四個句子都描寫了五壯士的什麼?如第一句寫班長什麼?用什麼方法寫出來的?平時咱們常講:描寫人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看看用了什麼方法?誰看出來了?

師:我請同學讀一句說一句,是描寫人物的什麼?是語言?心情?還是動作?神態?讀一句分析一句。

(生讀第一句,描寫班長的動作、神態)

出示小黑板第一句、生齊讀

師:哪一個詞描寫班長馬寶玉的神態?

生:從“班長馬寶玉沉着地指揮戰鬥……”的“沉着”表現了他非常鎮靜,不慌張。

師:第二句誰分析一下?

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句是寫副班長葛振林的動作、語言和心情。

師:是動作爲主還是心情爲主?

生:寫心情多。

師:什麼樣的心情?

生:“……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兒細緻地描寫了副班長葛振林憤怒的心情。

師:第三句寫什麼?請一個同學做一下這個動作。

生:“戰士宋學義擲一顆手榴彈就把胳膊掄一圈兒……”寫了他的動作。

師:第四句呢?

(表情和動作)

師:以表情爲主還是以動作爲主?

(以表情爲主)

師:這四句話有的描寫表情,有的描寫動作,有的描寫心情。通過這些描寫,你能不能看出五壯士心裏想什麼?

生:他們想一定要把敵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敵人,大部隊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脅。

生:五壯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擊敵人,掩護好主力部隊和人民羣衆。

師:好。

生:五壯士這時候想的是:要把敵人死死地牽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讓他們亂動一步,好給大部隊創造轉移的時間。

生:這時五壯士想的是:把敵人多殺幾個,好拖延時間,讓大部隊安全轉移。

師:五壯士這時候一心想消滅敵人,充滿了對敵人的什麼?

生(齊答):仇恨!

師:那我們讀這段時,應該讀出五壯士是什麼樣的心情?

生:應該讀出五壯士對敵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師:把這四句讀一讀,讀出對敵人的刻骨仇恨來。

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滿腔怒火。”

師:請四個同學一人讀一句,看誰能夠把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讀出來。

(生讀這四句)

四、齊讀課文第二段

五、作業

課文中兩次寫到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是作爲重點來寫,爲什麼要這樣寫?

作業設計:

a)、比一比組詞

普()戶()藹()

晉()屍()葛()

揮()寇()涯()

渾()冠()崖()

b)、組詞並造句

懸:()()()

造句:

豪:()()()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