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方法

閱讀,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且是一種自主的學習方式。談及閱讀,似乎是語文教學的事,其實,數學教學也需要閱讀。閱讀之於數學教學,可以加深對數學所學內容的理解,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拓展數學學習的視野,豐富對數學學科的認識。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呢?我認爲從以下幾個方面: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方法

一、數學閱讀興趣的培養

心理學認爲,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進行學習。有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帶着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爲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爲載體,以語言訓練爲主要內容,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要我讀”,轉變爲“我要讀”。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出示一組面積相等但形狀、已知條件不同的三角形,讓同學議一議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學生的意見很不統一。此時,教師指出,用面積計算公式可以算出這幾個面積是相等的,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用什麼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呢?這樣,就使同學們滿懷學習興趣投入到閱讀數學課本中去。

二、數學閱讀方法的培養

學會閱讀方法是數學閱讀的根本。要想取得閱讀的良好效果必須有好的閱讀方法。

1.明確閱讀的目的。閱讀前,創設閱讀情景,出示閱讀要求,閱讀課本內容,找到不理解的問題。

2.分層閱讀。從學生閱讀時深入的程度和系統性來看,主要可分爲粗讀、間讀、精讀等。粗讀是指對於學生掌握的舊知、課文中容易理解的過渡性導語等閱讀時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往往一帶而過;精讀是指在知識重點、難點以及發現問題時,要把相關內容反覆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領會,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對不懂的問題,應做出記號,便於重點聽講或質疑。比如:數學教材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的表述,由於其自身特點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精讀可以幫助自己形成語感,準確理解它們的內涵。間讀是指對一個名詞、術語或一句話因讀中有思而讀一段停下來想一想,讀懂了,再繼續往下讀。這種讀法無論是在閱讀的速度還是在思維的難度上都介於粗讀和精讀之間。

3.分類閱讀。閱讀中要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和數學知識的`類型,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各類數學知識在閱讀中的側重點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師應指導學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如概念知識閱讀的重點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往往只在意對概念定義的理解和記憶,忽略教材中對概念形成和同化過程的相關表述。比如學生還沒有理解“單位‘1’”、“平均分”的意義,就去閱讀“分數”的概念,只會造成簡單的接受和機械的記憶。因此,閱讀中重點要讓學生充分感知“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理解“單位‘1’”、“平均分”,有了這些相關知識基礎,再來抽象、概括和閱讀理解“分數”的定義,學起來就事半功倍了。

三、數學閱讀交流能力的培養

所謂數學交流是指數學信息接收、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狹義指數學學習與教學中使用數學語言、數學方法進行各類數學活動的動態過程。無論從學習數學的角度還是使用數學的角度看,數學交流都有極重要的作用。

1.營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參與交流,師生間應該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的夥伴關係。這樣,在傳授知識時教師就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給予”,而是同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學生在課堂交往中才能變被動爲主動,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纔可能實現。

2.加強數學語言的訓練

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發展數學語言能力是提高交流能力的根本,因此,提高學生交流能力必須從數學語言着手。

(1)注重普通語言與數學語言的互譯。普通語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語言,這是學生熟悉的,用它來表達的事物,學生感到親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以普通語言爲解釋系統。數學語言也是如此,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就可以使抽象的數學語言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借鑑,從而能透徹理解,運用自如。

(2)要善於推敲數學語言中關鍵詞句。

有的數學語言中每一個關鍵字和詞都有確切的意義,須仔細推敲,明確關鍵詞句之間的依存和制約關係。例如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中的關鍵詞句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兩條直線”。教學時要着重說明平行線是反映直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係的,不能孤立地說某一條直線是平行線,要強調“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從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3)合理破譯數學語言的數形關係。

有的數學語言是一種視覺語言,通過圖形給出某些條件,其特點是直觀,便於觀察與聯想,觀察題設圖形的形狀、位置、範圍,聯想相關的數量或方程,這是“破譯”數學語言數形關係的基本思想。例如,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學生初次接觸空間圖形的平面直觀圖,這種特殊的圖形語言,學生難於理解,教學時可採用以下步驟進行操作:①從模型到圖形,即根據具體的模型畫出直觀圖;②從圖形到模型,即根據所畫的直觀圖,用具體的模型表現出來,這樣的設計重在建立圖形與模型之間的視覺聯繫,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認識,並使它們熟悉直觀圖的畫法結構和特點;③從圖形到符號,即把已有的直觀圖中的各種位置關係用符號表示;④從符號到圖形,即根據符號所表示的條件,準確地畫出相應的直觀圖。這樣設計是爲了建立圖像語言與符號語言之間的對應關係,利用圖形語言來輔助思維,利用符號語言來表達思維。

四、數學閱讀技巧的培養

數學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用眼、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的過程,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和性質,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同時也應根據不同的內容而選擇不同的方法。

1.閱讀引言

①要注意章節標題,因爲它標出了課文主題;②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識的直觀素材;③要抓住關鍵字、詞、句和重要結論,這對於理解新知識非常重要。

2.閱讀概念

①要正確理解概念中的字、詞、句,能正確進行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互譯;②要注意聯繫實際找出正反例子或實物;③要弄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是說既能區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適用範圍。

3.閱讀公式

①要弄明白公式的來龍去脈,會推導公式;②要明白公式的特徵並能想法子記住;③要注意公式的應用條件,弄明白有關公式的內在聯繫,瞭解公式的運用、逆用、合用,變用和巧用。

4.閱讀例題

①要認真審題,分析解題過程的關鍵所在,嘗試解題;②要和課本比較解法的優劣,並使解題過程的表達既簡捷又符合書寫格式;③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並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題途徑。

五、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

由於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及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讀寫結合。這對國小生而言,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掌握的,要使數學閱讀成爲習慣,必然要經過長時間反覆訓練,使之成爲一種自覺行爲。

1.榜樣導行。教師能否堅持閱讀,直接影響着學生。因此,教師首先從自身做起,認真閱讀課本、大綱、有關的課外讀物,既充實了自己,又感染了學生。

2.感受成功。好習慣是誇出來的。唯有教師堅持不懈地指導閱讀,並在此過程中,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讚賞,常常體驗到閱讀與成功的聯繫。

3.保證閱讀時間。不管課程有多緊,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指導閱讀、進行閱讀,久而久之,必成習慣。

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衆所周知,未來社會高度發展,瞬息萬變,這決定了未來人不僅要有紮實寬厚的基礎知識功底,更需要他們有較強的自學功底從事終身學習,以便隨時調整自己來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而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因此,教會學生學習的重頭戲就是教會學生閱讀,培養其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