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提問藝術初探

一、要注意提問的態度。

語文課堂提問藝術初探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對某一個問題,學生往往會因人而異,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這不僅是正常的,也是教師所希望的。教師對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可指責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導和啓發。教師提問時的神態要自然安祥,相信學生能夠回答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願意回答甚至爭先恐後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師表情嚴肅或冷淡,學生就不能專心思考,更不能暢所欲言。另外,提問的面要寬,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

二、提問次數要適度。

提問並非多多益善,提問的次數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要掌握一個度。過多,學生易緊張而來不及思考;過少,則缺乏必要的啓發,學生聽課容易懈擔

三、要有一定的梯度。

對於某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不可能迎刃而解,這就要增加思考的階梯。其方法是無梯時架梯,有梯時增加階梯的密度。

例如講解“拿來主義”時,就應多設幾級提問的階梯:“拿來”是指什麼而言?“拿來”的原則、方法是什麼?“拿來”的'目的是什麼?怎樣纔是“拿來”?“拿來主義”的重大意義何在?這一連串的問題由淺入深,逐層深入,才能啓發學生對“拿來主義”有一個逐層深入的瞭解。

四、要選準提問的角度。

一個問題可以從多種角度來提問,但最佳角度只有一個。選準一個角度提問,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減少理解障礙。如,《項鍊》一文中“路瓦栽夫人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這個問題,就顯得太大,學生難以理解。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理解文章中的兩句話:“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這些年來我忍受着許多苦楚,……而且都是因爲你!”路瓦栽夫人的遭遇是不是因爲丟項鍊這件小事?是不是因爲佛來思節夫人?然後架梯設題,就可以推論出她的悲劇來自個人,來自本階級和那個資本主義社會。

五、要注意提問的深度。

在教學中常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後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穫,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我們仍以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劇原因這一問題爲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原因有三,個人方面的原因只是原因之一。關於個人方面的原因,書中有許多描述,很容易回答,但只提問到此,很顯然深度不夠,結論不完整。那麼,還有哪些原因呢?階級和社會方面的原因,表現在哪裏?瑪蒂爾德沒有陪嫁的資產就不能認識有錢的體面人嗎?跳舞時不是還有三個像路瓦栽那樣睡在小客室的客人及他們的夫人嗎?這些都說明了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劇的真正原因不單是個人性格所致,還有深層的社會和階級原因,即:紙醉金迷的資本主義社會和以金錢論地位的階級,提問到此纔有深度。但深度還不夠,如果聯繫當前中國社會現實提出幾個問題,如爲什麼要“兩個文明”一齊抓?加強個人修養的意義何在?這樣聯繫社會現實提問,才真正有深度,文章的借鑑作用才能充分顯示出來。因此,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學生創造性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