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通用9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通用9篇)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1

顯微鏡的使用是國中學生學習生物學必須要熟練掌握的知識,也是中學生學習生物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儀器;是培養中學生嚴格規範操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對這個實驗一定不能含糊。

而課標只安排了一節的授課時間,課能上完,可學生的操作只能剛剛觸及到皮毛,不能達到熟練規範操作的目的,因爲大多數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顯微鏡,要他們在四十五分鐘內認識顯微鏡、瞭解其構造,瞭解使用方法,會用顯微鏡是不可能的。

“顯微鏡的使用”是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個實驗,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第一次接觸科學儀器,不敢動,怕把顯微鏡弄壞,所以,我認爲這個內容要安排兩個課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之前的那一節課,我先上這些內容:

①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

②介紹顯微鏡幾個重點部分的作用;

③學生學習操作步驟,老師演示操作步驟,指出注意事項。

我先讓學生對照課本P37頁圖2-1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然後把顯微鏡的結構講清楚,因爲認識顯微鏡的結構是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基礎。如果不清楚顯微鏡的結果與功能,就談不上正確使用顯微鏡。接下來學生自學“練習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並主學生提出疑問,爾後我演示操作步驟並解釋相關疑問。但認識結構畢竟比練習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練習操作過程中才能加深和鞏固對顯微鏡結構的認識。顯然接下來的第二節課是至關重要的一節課了。

第二課時的學習任務有:

①學生在進一步瞭解操作步驟在基礎上開始使用顯微鏡,觀察永久裝片如:人血塗片等。

②觀察寫在玻片上的“上”字和寫在不透明紙上的“上”。

③觀察自己的毛髮。

④觀察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移動方向的關係。

⑤物像和實物的差別,放大倍數問題。

在具體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複習顯微鏡的操步驟,同時給學生交待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並把學習任務板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練習使用顯微鏡,我在他們之間巡視。我發現學生開始使用顯微鏡最易出現這些問題:

①顯微鏡安放位置不當,有的沒有放在實驗臺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邊緣;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

②玻片標本沒有放好,沒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觀察目標。

③三四個圍成一圈,把光線擋住了。

④低倍鏡和高倍鏡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鏡,找不到觀察的物像,還有的認爲高倍鏡放大的倍數高,觀察效果一定會更好。

⑤沒有用細準焦螺旋,當能看到物像時,還是用的粗準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鏡時,也沒用細準焦螺旋。我邊走邊給他們一一糾正。在這節課結束前,讓學生小結練習使用的情況,彙報上課實驗收穫。

這節課上完後,我感到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課堂上還注意這樣一些問題:

一是國中學生第一次到實驗室上實驗課,很激動,還應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二是實驗中要反覆說明規範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三是三四人使用一臺顯微鏡,對光後視野時明時暗,有的把光線擋住了;挪動顯微鏡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時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四是強調光圈、反光鏡和光線的關係時要讓學生自己自做,最好把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如:怎樣使光線變亮,怎樣使物像更清晰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邊做實驗邊驗證。

五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小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能幫老師的大忙。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2

初次學習使用顯微鏡的課,由於學生的興奮和躍躍欲試,而必須交待的注意事項又非常多而瑣碎,在許多情況下,難免出現教師細細交待,學生亦步亦趨,在嚴格的要求下活動,既放不開,學生實踐的機會也少。

我在這節課,40分鐘內學生至少實際操作了兩遍,第一遍是學生自主的嘗試性操作,第二遍是在解決新問題(物像是否是倒像?物像究竟放大了多少倍?)的情景下的再操作。如果算上第一遍結束時,一名同學邊說邊演示,其他同學幫着找問題,和第二遍結束時,中間一行各小組爲主操作,左右二行小組檢查,則全班至少有1/3學生共實踐了三次。一切技能,都是熟能生巧,以有限的時間,實現學生的充分實踐,至關重要。

我認爲之所以能做到,在於我對技能實踐的高度重視,精巧的安排,而且每次都不是重來一遍——簡單的重複,而是在新情境下向前推動,使重複實踐富有新意。

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上好今日的科學課程的關鍵。希望我的做法,可以給大家一些啓迪。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3

本節課學生對顯微鏡很感興趣,學生知道,用顯微鏡能觀察到用我們肉眼觀察不到的物體。所以本節課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進行學習。

爲讓學生更好地瞭解顯微鏡,我先讓學生看書5分鐘,熟記顯微鏡結構,之後,教師點課件,讓學生看大屏幕說出顯微鏡結構名稱,爲了滿足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到講臺前拿着顯微鏡指出各部分結構名稱,這樣舉一反三,使學生對顯微鏡的結構有了更深的瞭解,效果很好。

在講解使用顯微鏡方法和步驟時,讓學生看書總結,說出使用顯微鏡的四個步驟,之後每個步驟具體怎樣操作,再讓學生總結,爲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使用顯微鏡方法,讓學生到講臺前拿着顯微鏡進行操作。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達到了理想的'學習效果。

本節課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總結分析的能力,課堂效果較好。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4

實驗課是生物課的重要部分,生物可以說是建立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實驗現象,觀察看到生物體細微結構從而瞭解生命活動及其現象。而《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節更是國中生物實驗課的第一節。因此,備課時與指導老師商量過很多教學方法,包括討論應如何操作。例如,是先老師講解演示全部實驗內容,再讓學生進行獨立性操作,還是採用分段式實驗教學方法等。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各方面,最後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分段式實驗。即老師一步一步講解並演示實驗操作,在讓學生一步一步跟着操作,統一完成後再進行下一步。並參考了人教版生物學教參的教學建議,先通讀後詳解,教師示範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讓學生兩人爲一組,一人朗讀實驗操作內容,另一人按要求進行操作,相互評價並及時糾正錯誤,每一步驟兩人輪流進行實驗操作。

本來計劃用一個課時將這節搞定,可是在實際課堂當中並不能按原計劃完成。因此,花費了兩個課時去完成這節實驗課。第一課時由於學生課前沒有進行較好的預習,預習情況不太好,因此花費了一點時間。本節課分爲兩個部分,一是認識顯微鏡的結構,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預習和熟悉相關結構,這一部分在課上沒有花過多時間去講解,但是設置一系列相關問題去讓學生思考結構的作用,例如,“轉動顯微鏡哪個結構,能使鏡筒較大範圍升降?”、“反光鏡的兩面是否一樣?有什麼作用?”、“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如何計算?什麼是低倍鏡,什麼是高倍鏡?”等等。目的在於一邊讓學生回顧相關結構名稱,一邊認識其作用。在實際課堂當中,這一部分進行的還算順利。下一部分也是該實驗課最重要的一部分—練習使用顯微,我按照原計劃一步一步的進行,先播放視頻,再進行演示實驗,最後讓學生操作。前兩個步驟,取鏡和對光進行的還可以,到觀察這一步我本來計劃是讓他們看一個“上”或“p”字的`玻片,但是由於他們並沒有按照我要求,安裝5x低倍物鏡,用高倍物鏡去觀察。導致只看到“上”或“p”字的一部分。此外,當然也有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那個字寫的稍微有點大了。最後導致看不到效果,本來想讓他們在顯微鏡下親身體會看到“物體是倒像的”這一知識點,可惜因爲種種原因,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第二課時,我就不讓他們再看“上”或“p”的裝片了,讓他們直接觀察植物莖的切片的裝片,效果是比較明顯的,而且操作也不難,學生很容易看到。

總結,這節課比我想象中的有一點糟糕,一是控制不住場面,學生進入實驗室後就十分興奮,亂碰亂摸。而老師在課上不僅要專注上課還要時不時關注學生的情況,課堂紀律也沒有在課室裏面那麼好;二是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方面還有欠缺,比如說,如果學生看不到觀察的東西,老師就要親自給他/她講解,並操作給他/她看,讓學生直接觀察到結果,而不是學生學會獨立去操作。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改進的地方,在教學設計和教學調控方面需要學習和研究的地方還很多很多。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5

爲了更好地貫徹“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我們提前組織培訓了一批“小先生”,在課堂上,他們幫助教師輔導同學的實驗操作、檢查實驗結果。這樣即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體現了合作學習的精神。

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在幫助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時,採取了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結合的學習方式。對於有些比較容易理解的結構,讓學生自己描述這些結構的特徵,推斷他們的功能。對於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結構,特別是光學結構,教師要給以適當的講解。要讓學生們不僅認識這些結構,也能初步理解這些結構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顯微鏡的結構原理,學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項操作注意事項背後的原因。例如:雙手取放顯微鏡的原因、不能用手或紙巾擦鏡頭的原因、鏡筒下降時眼睛看物鏡的'原因、不能隨意將鏡筒傾斜的原因等。

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程時間一般都很緊張,而顯微鏡是學生除了生物課以外,不會在其他生活和學習中接觸到,因此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在這節課上,儘管我們特別注意不要上成“老師講一步、學生做一步”的木偶式的課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量留足時間爲學生,去摸索、去探究,但還是感到老師指導得太細緻、太死板。所以在課時安排上,最好安排兩課時,以獲得充裕的探究時間。事實上,如果學生顯微鏡使用的技能掌握得比較好,以後的探究活動可以減少很多時間的。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6

本節課以學生對顯微鏡的實際使用和操作爲主,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顯微鏡結構的認識,先採用簡單記憶後的提問方式加深對構造名詞的印象,由其他學生判斷答案的正誤,增加學習的參與度。教師對構造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以便在操作時更加準確。在對顯微鏡使用的講授上,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步驟後,教師最好予以演示,並在演示時故意設置幾處操作上的錯誤,讓學生觀察和查找錯誤,這樣是爲了避免學生使用顯微鏡時出現常見錯誤或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學生練習使用顯微鏡時,可以兩人一組互相觀察對方的操作,並以簡單的口訣做提示輔助操作,遇到問題及時記錄並討論分析,最後通過使用顯微鏡和觀察玻片的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總結出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都是倒像,對顯微鏡的使用也可以瞭然於胸,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本節課應儘量減少教師的講述,避免課堂過於死板,在教師的理論知識講授安排的緊湊一些,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7

《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是本學期也是國中生的第一堂實驗課,學生們激動、興奮,躍躍欲試。再加上實驗室比教室空曠,實驗器械、水、電等較複雜所以課前組織好學生、強調好紀律是上好本節實驗課的基本保障。

顯微鏡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儀器,顯微鏡的使用是國中生學習生物學必須要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是培養中學生嚴格規範操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再加上本節課內容較多,我認爲應該用兩課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第一課時,先上以下內容:

①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

②介紹顯微鏡幾個重點部分的特點和作用;

③學生學習操作步驟,老師指出注意事項。

第二課時在實驗上,首先複習上節課所學內容,老師演示顯微鏡的操作過程,然後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本節課存在的不足是教師恐怕學生不會操作,講的太多。以後還是應該把時間多交給學生。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8

這周,七年級四個班都學習了顯微鏡的使用。學生對使用顯微鏡比較感興趣,都迫不及待的動起手來。但是學生初次接觸顯微鏡,所以操作還不規範,也不會如何觀察,所以,教師要創設恰當的情景引導學生明確使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的細胞,必須對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製成玻片標本才能觀察。有些比較愛動腦筋和動手的學生很快就能試驗,找到清晰的圖像。

在試驗中還有一些操作不規範的學生,我還要耐心的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生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到植物細胞會非常興奮,所以我會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外形特點,並總結自己在試驗中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並指導學生正確畫圖。

細胞的結構和顯微鏡的使用是本節的另一重點。所以要讓學生多觀察各種玻片來了解細胞的各種形態,以增加他們動手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既有成功也也有失敗,成功之處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並使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態度。

七年級生物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反思 9

本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植物和動物的各種細胞。在觀察探索和老師的講解中,學生了解了植物細胞的氣孔、葉綠體,也明白了所有的生命體都有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在上節課通過顯微鏡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後,學生學會了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操作,同時對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充滿好奇,本節課將讓學生在顯微鏡下繼續觀察到更多的生物細胞。在上課開始之前,我用一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視頻帶着大家一起回顧了一下上節課的內容,以及再次熟悉一下顯微鏡的操作。本節課以觀察植物葉片表皮的氣孔和葉綠體爲主,讓學生知道氣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片表皮上共有的特點,同時瞭解一下氣孔閉合的機制。考慮到學生自己製作裝片會非常費時,也可能會由於操作不當而觀察不到細胞,所以本課直接提供了一兩組現成的植物裝片給學生觀察,其餘動植物細胞的顯微鏡觀察都是用PPT中圖片的形式給大家展示的。爲了讓大家能夠進一步的體驗製作動物細胞裝片並觀察的過程,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段視頻,視頻從血細胞裝片的'製作開始,然後依次放大200倍、800倍以及2000倍,讓學生看到了不同倍數下的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最後以羅伯特虎克的細胞學說進行小結,給大家總結所有的生命體都有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這一理論。

本節課應該讓學生自己親身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動物細胞,以此來豐富對整個生物細胞的認識。但在實際操作中,觀察這類細胞標本有一定難度,不便於採集製作,因此除了提供現成的一些玻片標本,就是讓學生通過媒體圖片和視頻加深一下印象,當然,這樣做遠沒有學生一步一步操作,觀察自己製作出來的玻片標本的效果好。這方面還需思考如何改進,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