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讓情感教學走進語文課堂

(一)擁有一顆愛心,以情喚情

關於讓情感教學走進語文課堂

情感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核心。只有熱愛,才能產生熱情。教師熱愛學生,就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就是要相信每一個學生,人人都能學好,個個都能成材。教師應通過自己的表情來表達對學生的愛,和藹的態度,親切的目光,時時表現出對學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勵,從而使學生產生對老師的信任和熱愛,並由因喜愛老師而熱愛語文學習。

筆者曾經接觸過一個學生,三年級時他語文學得很不好。究其原因,原語文老師說他缺乏興趣,上課常睡覺,所以學不好;我把該學生找來詢問情況,他告訴我說原語文老師瞧不起他,看他的目光中充滿嘲諷,所以他乾脆自暴自棄。經瞭解,真正的起因是一次課堂提問,由於他回答錯誤,該老師反問了一句,引起全班同學鬨堂大笑。事過境遷,老師早已忘記,而他卻耿耿於懷。由此可見,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表情可能會影響一個敏感的學生對這門功課的態度,甚至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美國心理學之父、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本質的願望是得到別人的讚賞。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儘量避免刺激性,寓批評於表揚之中,真誠地激勵學生,滿懷愛心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張揚個性。

(二)展示語文之美,以美融情

科學是美的,每個科學家都有這種感覺。(楊振寧語)語文世界絢麗多彩,千姿百態,奧祕無窮。

語文美在於它的內容美。詩歌散文給人以節律美,文學結構給人以對稱美,內容各異的寫景文給人以靜態美,語言描寫給人以動態美,討論演講又給人以辨證統一美。語文美還在於語言之美。

同樣,美的語言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語言,一要清楚明白、詳略得當,二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三要優美動聽、富有節奏感。板書是教學內容的綱要和精華,所以,板書要做到精練、明確、形象,既要概括教學內容又要體現美感,讓學生印象深刻,銘記在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創設美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進行妙趣橫生的科學探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語言之美,體驗語文之美,那麼他的教學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爲當學生對語文之美感受最深刻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就進入了最佳時期,聰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優化課堂提問,以疑導情

學貴有疑,學須知疑。學習的情感產生於克服了由學習困難所造成的苦惱,愉悅之情表現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後的驚喜,是釋疑、解疑後的成功體驗。要使設疑達到預期的目的,關鍵在於問題的質量。

好的設疑應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設下埋伏、製造懸念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帶着驚奇和疑問,進入興奮和積極的思維狀態。好的設疑應注重知識間的聯繫。語文知識系統性很強,前後知識聯繫緊密,教師可在每節課的教學中,巧設疑問,承上啓下,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啓發學生的思維。

另外,設疑的難度要適當。問題過難,不但不能啓發學生的思維,反而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問題過易,則會使學生感到語文知識簡單乏味,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失去積極探索進取的科學精神。因此,設疑的難度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在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下精心設疑,並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及時作出準確而有分寸的評價,必然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貼近社會生活,以用激情

社會生產和人的需要是產生興趣的源泉。學習語文是爲了更好地爲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以及科技服務。因此,在授課時有意識地介紹日常生活、社會環境和建築等諸學科所用到的語文知識,使語文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語文教學過程中,做到理論聯繫實際,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以通過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求知慾,同時,還可以大大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是一門極具時代氣息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五)挖掘語文史,以史滲情

語文給人以知識,更給人以智慧。語文史對語文科學的形成、產生和發展的描述,揭示了語文科學的演變規律,其中蘊藏着豐富的哲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從教材中挖掘語文史實,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我們的祖國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有燦爛輝煌的文化,爲我們流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教學中適當引用這些語文史實,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語文的過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結合當前的國情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努力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激發學生爲祖國的振興而努力學習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