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公開課諾貝爾的聽課記錄

文本也用較長的篇幅描寫了這一內容,這應該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聽了趙老師的這一堂課,我有這樣幾點感受:

國小語文公開課諾貝爾的聽課記錄

  一、目標清晰過程簡約

康德說過“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同樣沒有目標的指引,我們的教學沒有針對性和計劃性。聽了趙老師的剛纔的介紹,我們瞭解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共有三個: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瞭解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辛歷程。3、體會諾貝爾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精神。目標的制定非常清晰而簡潔的,也是較全面的,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有知識緯度的,又有情感、價值觀緯度的。在目標的指引下,趙老師在教學重點段落時設計了兩大板塊,一研讀第二段,概括諾貝爾在研製炸藥過程中主要經歷了那幾個過程?這一板塊實現了教學目標2。二悟讀第二段,交流感受深刻的地方,實現目標1和3。我覺得趙老師用簡約的設計代替了繁瑣的分析,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靜思默想中潛心匯文,在交流朗讀中傾吐感受,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關注細節體悟深刻

過程簡約並不是說可以簡單,可以膚淺。如果說文字是有溫度的,那麼我覺得標點是有個性的。在教學中,趙老師不僅引導學生關注文字,更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特別是文章的第8、9自然段,多處運用了感嘆號。教師引導學生去細細地品味,走入一定的語文情境去涵詠、體悟,感悟標點符號豐富的內涵,感受作者字裏行間所要表達的情感,感受人物起起落落的情感跌宕,爲學生讀好課文醞釀了感情。

  但我也有幾點想法與趙老師探討:

建議:1、文章只是具體詳盡的描述了一次試驗性的大爆炸。而前面幾個過程寫得較簡略,也留下了一些空白之處。比如課文第六自然段,面對實驗室被炸燬,弟弟炸死,父親炸殘,此時,親朋好友會說些什麼?諾貝爾心裏會想些什麼?我想,諾貝爾雖然是個科學家,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利用文本的'空白之處,展開想象,在想象中經歷一次心理波折,從而更深刻的感悟人物的執着精神。

2、任何一情感的抒發,都必須藉助一定的語境。在教學中,趙老師已經關注到了標點符號,但如何讓學生更牢地掌握比運用這一技巧,我想課文的8、9自然段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抓手。在這兩段中,多處地方運用了感嘆號,那是不是所有的感嘆號都表達了同一種情感呢?答案是不同的,在這裏我們不妨引導學生藉助一定的語境來深刻地體會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從而爲讀好這一段話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