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

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1

《比多少》這一課是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我根據剛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運用有趣的童話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種形象的事物,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資源。

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優罰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在這個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爲後面更好的開展教學做好內容上的鋪墊和心理上的準備,同時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課的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有組織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擺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區感悟“多”“少”“同樣多”。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

課的結束部分通過小結比多少的方法和各種練習,讓學生做到學中有用,用中促學。同時鼓勵學生解法多樣化,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

本節課要注意有些學生會根據以往經驗:數量一樣多的圖片,頭和尾一般對齊,容易錯判斷爲“同樣多”!

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2

今天的學習內容是《比多少》,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比多少並不難,在入學前對他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孩子們基本上都是憑直覺或數一數的辦法來比較,基本上不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因此這節課我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爲了使學生意識到“一一對應”這種方法的優越,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課本上的小豬和小兔蓋房子的那幅主題圖,先讓孩子們自己看着圖大聲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這樣做一方面較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並且逐漸教孩子們學會觀察,學會表達。接着在孩子們發現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們比多少。剛開始孩子們說的基本上都是“3只小豬比4只小兔少”、“4根蘿蔔比3個蘋果多”、“4只小兔和4根蘿蔔同樣多”……也就是說孩子們都是用先數再比的方法,然後我就讓孩子們打開課本看看書上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多”“少”“同樣多”,讓學生對“一一對應”方法有一個初步的理解。

之後我邀請10個小朋友(5個男生5個女生)站到講臺上,問同學們:“講臺上站的學生,我們不數能知道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嗎?”這時就有孩子們躍躍欲試,我指名一個孩子上來給大家講自己的方法:讓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一組,剛好分了5組,所以男生和女生同樣多;之後再請一名男生回到座位上,再問:“現在男生多還是女生多?”之後再回去2名女生,再問“男生多還是女生多?”通過這一系列的有目的活動操作,讓孩子們嘗試各種比較的方法,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的優越性,進而主動掌握“一一對應”這種比多少的方法。

此外,這節課我同時還注意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以及傾聽的能力,但學生在傾聽方面做的不是很好,還有的孩子一會自己翻書看,一會手伸進抽屜裏拿玩具玩……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學生傾聽習慣還有待繼續關注,希望能儘快培養出好習慣。

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3

《比多少》這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數一數”,對數的含義有了初步的感知,並且在入學前已經積累了一些相關的感性經驗之後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對“同樣多”“多”“少”並不是很陌生,但對比較的方法卻不是很清楚,並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本節課就是要求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義。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時,纔會集中注意力地去把數學學好。因此我把課本中小豬、小兔蓋房子的主題圖做成動畫片來播放,這樣極富兒童情趣的故事情節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能直觀的看到:一隻小兔搬一塊磚,兔子和磚都沒有剩餘,那麼就說小兔和磚同樣多。一隻小豬扛一根木頭,還剩下一根木頭,那就說明木頭多,小豬少。學生在滿懷興致地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對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多少這一知識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理解和掌握了。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獲得經驗。在教學中,我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共同

合作擺學具卡片,並讓學生說出,什麼和什麼同樣多?什麼比什麼多?什麼比什麼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中進一步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在本節課中,學生學到了知識,獲得了積極地情感體驗,真正是在學中玩,玩中學。

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4

面對一年級的教材,我真有點不知怎麼教。數學《比多少》一課的內容太簡單了,而且孩子們在幼兒園大班學過這些內容,該教些什麼呢?比誰多誰少是沒問題,可是爲什麼5比4多呢?對,就將重點定爲“通過例題,訓練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算理。 爲了訓練孩子們說話有理有據,我引導學生用上“因爲……所以……”這個句式說。開始,幾乎大部分學生幾乎都說不好,我不厭其煩地指導着孩子們說。一個說不好,繼續找第二個孩子、第三個……慢慢地,做過了幾道題之後,孩子們大部分都會用因爲所以說算理了。很高興看到孩子們的進步。

也許他們並不是很清楚因爲所以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也許他們也不是很清楚爲什麼這樣回答,但我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數學,不能只培養做題的機器,既要知道題怎麼做,還要知道這樣做的道理。慢慢地,學生的思維能力纔會有所提高。

數學《比多少》教學反思5

今天講了例六《比多少》,題目是小華套中12個圈,小雪套中7個圈,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圈?這節課的重點是:

1、對於"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這樣的問題能正確的列算式。

2、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就是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難點是:理解減去的部分是兩個人套中的同樣多的'部分。

一、本課大致的流程是:

1、複習。選用上學期的《比多少》的幾幅圖,喚醒學生已知的經驗。

教學空間:選取三種比多少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比多少的知識和方法。

2、新授。重點突破"小華比小雪多幾個?"這個問題。通過擺磁力扣,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用虛線隔開,再找出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讓學生嘗試列式、說每個數代表的意義。明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後,再提問"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和"小華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幾個?"

教學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以及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並且嘗試列式,說出算式的意義。

3、鞏固練習。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

教學空間:選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練習題和一道提問題的題。讓學生在充分練習中鞏固比多少的知識。

二、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比較紮實,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列式解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23頁第9題中出現三個條件時出錯。但是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複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說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裏既然是複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說道"7個。"我緊接着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說,"因爲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裏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

(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

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都是圍繞着"比多少"的實際問題展開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確列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說一說1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2、23頁第5題,可以再追問"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幾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幾箱呢?"3、23頁第7題,可以先出示兩隻小蜜蜂,讓學生說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4、23頁第9題(3個條件的),也是先出示條件,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再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與第7題相比,又提高了一個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