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成功的教學不僅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即,不僅要學生“學會”,而且要學生會學,要學生會獨立、主動地去獲取已有知識。下面小編帶來的是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1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比多少並不難,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憑直覺或數一數的辦法來比較。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應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爲了使學生有興趣,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老師直接提問:你是怎樣看出來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多”“少”“同樣多”,。在學生學會“一一對應”方法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方法,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了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以及傾聽的能力。在教完知識點後,讓學生自己找圖中還有哪些是同樣多的,誰多誰少,並讓學生操作,加深理解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

本節課中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在看頭和尾對齊的圖形時,容易錯判斷爲“同樣多”因此在教學時我就把這類題目出在了黑板上,讓學生觀察、比較,突出了“一一對應”的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整個教學過程環節設計還不錯,但學生在傾聽方面做的不是很好,還有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學生玩學具,爭取下次在常規方面多下工夫。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多少教學反思2

《比大小》一課主要是在初步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分數(分母不大於10的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大小比較。分數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比較抽象,我充分地運用畫圖的方法,藉助面積模型讓學生經歷比較的探索過程,掌握比較的方法。

一、在操作中理解

教學中,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上。在比較1/4和3/4誰大誰小時,先讓學生進行猜測,而後請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畫圖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驗證環節,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長方形,有的用圓形等各種形狀來表示心中的1/4和3/4,由於經歷了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生對於分數大小的實際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不斷的形成表象,因此對於這兩個分數大小的比較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交流中學

在學生得出比較結果之後,還注重讓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不僅動手而且動腦,將自己比較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碰撞,激活思維,思路開闊,互相啓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可以藉助分數單位來比較,進而歸納總結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三、在質疑中提升

當學生探究出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方法後,有一學生冒出了一個問題:同分子的分數怎麼比較?這個問題問得正是時候,我正要引導學生探究這一問題。於是我直接把問題轉拋給學生,學生在經歷猜測之後,同樣用自己喜歡的畫圖的方法來解釋說明自己的比較方法。由於是學生自主想探索的問題,所以探索的積極性明顯地提高了,在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中,輕鬆的得到比較的方法。

上完這一課,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問題意識逐漸的冒出來了。可不足的是這樣的學生還不多,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只停留在聽的層面,在總結髮現規律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