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家鄉的橋》片斷賞析

一、周老師努力在用新課標、新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把新課標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上落實並有所體現。具體表現在:

古文《家鄉的橋》片斷賞析

1、教師角色定位好。整節課,教師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時間學生充分地讀書、思考、交流、議論,給學生以思維、想象的空間。教師以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的身份貫穿課的始終。

2、教學方式的變化。①注重讀書方式的多樣化;②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融入文本學習;③注重感悟體驗,培養有個性的閱讀,等。

3、教學手段發生變化。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現的是中華民族悠悠文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情,運用適度、實效。

二、課堂教學力求凸現新課改下的語文特點與性質。

1、注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但如何處理好它們的關係,本節課給我們做了個很好的範例。教師極付情感的語言,“綴”字的分析,“擷取”的理解,王維詩句的出現與誦讀,中華書法的鑑賞,填空的練習等,既展現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認知、感悟、積累、運用的訓練,又使學生得到情感的薰陶、習慣的培養、能力的提高。很好地把工具性與人文性、語文訓練與人文教育、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爲一體。

2、努力把書讀起來,整個課堂書聲琅琅。

①讀書的形式多。個人讀、集體讀、引讀、導讀、配樂讀;②抓住重點詞語、語句讀。如:趣味讀千姿百態的橋,感悟讀“單拱橋”語句,想象讀“夜裏,你撐條小船穿梭其間,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欣賞讀充滿詩情畫意的、充滿古老故事的語段;③個性化的讀。“誰喜歡那種橋?重點讀一讀。”“誰喜歡過戶橋?來,讀快一點,流暢一點。”“自瀆‘我們的樂園’一小節,看你能不能感受到這份快樂呢?”;④多讀成誦。(課的最後教師引導背誦就能反映出來)。

整節課,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體會了家鄉小橋的千姿百態,感受了家鄉小橋的美及童年時光的快樂,欣賞了中華民族悠悠文化,更是讓學生在悟讀、積累語言文字的同時,進入文本,進入作者心靈,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關注並實踐構建具有活力而開放的語文教學。

①橋名的延伸:三拱橋、村頭橋、玉帶橋、家門橋等。

②王維《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③中華書法欣賞:小篆、大篆、楷書、行書、隸書、草書。有的'飄逸瀟灑,有的剛勁雄健,跟橋相襯相映,又平添了幾分情趣。

④民間故事。教師以“震龍橋”的故事引讀。

從中可見,教師根據課文特點,積極地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以促進學生課內外學習與運用的結合,使學生擴大語文學習視野,提高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拓展了語文課程的內涵。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本節課獲得了一等獎,但也有值得思考的問題。如缺乏對朗讀的指導。教者在反思中說到:“孩子們的朗讀確實沒有達到我預先想到的效果,那種江南水鄉的悠悠文化的韻味還沒有讀出來。”學生沒能更好的讀出意境,主要是教師從始致中都沒有讀的指導。教師只是在創設情鏡中下了功夫,感染了學生,但是要讀出韻味,語言情感還需要給予引導和點撥的。如:古箏曲相伴,讀充滿美感的橋名,或急或緩,或揚或抑,教師應點撥到位,激發學生語言情感。

當然,斷壁的維納斯,比薩斜塔是有缺陷的,但都是美的。總的來說,這節課無論是從課改理念,還是從語文特點,都不失爲一節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