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片斷賞析範文

《回鄉偶書》片斷賞析範文1

孩子們學習古詩《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在品讀詩歌的過程中,孩子們討論交流的興趣很濃厚,我在小組中也聽到了許多讀詩後的體會和感想,彙報反饋時,一位同學把整首詩的意思都說出來了,最後說了詩人高興的回到了自已的家鄉。於是我問(以下是一段當時的教學實錄)

《回鄉偶書》片斷賞析範文

師問:賀知章回到家鄉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生:高興的'、興奮的、激動的

師:那你們帶這種心情讀讀詩歌

(孩子們又讀了一遍)

師:你們還有什麼體會嗎?

(生搖頭)

師:我也來讀讀古詩

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師讀的時侯生已舉手)

生:我感受到詩人回到家鄉時也很傷感

師:爲什麼傷感,這樣讀行嗎?

生踴躍舉手談體會

正如上面的這首古詩中,詩人少小離家,老而歸的傷感學生無法體會,所以作爲教師的我做了這一段引入,且不論這樣的輔墊引入是否有違自主性學習的理念,但對於體會詩的中心蘊味效果卻是很明顯的,課堂上的很多問題是教師預設之外的,這就要靠教師的生成機智了。

《回鄉偶書》片斷賞析範文2

領悟詩意

師:爲什麼作者在“兒童”的眼中成了客人呢?請找出說明原因的詩句。

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師:找對了。請分小組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小組練說)

師:能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生:我小時候離開家鄉,年紀大了回來;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兩鬢的頭髮已經疏落了。

師:前半句增補了“我”顯得較完整,後半句能說得通順些嗎?

生:兩鬢的頭髮已經疏落了,但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

師:這樣就通順多了。理解詩意,有時可以將詩句中的詞調換一下順序。面對“鬢毛衰”的作者,“兒童”是怎樣的呢?

生(開):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師:理解詩句的意思嗎?同桌相互說說。

生:(同桌練說)

師:誰願意來交流交流?

生①:兒童見了不認識,笑着問我從哪裏來。

生②:村裏的小孩子見了我一個也不認識,咯咯地笑着,問我是從哪裏來的。

生②:孩子們都不認識我,笑着問:“您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呀?”

[簡評]從理解詞語到理解詩句,循序漸進;注意同桌、小組說後再交流,使學生人人有動腦思考、動口說話的機會;滲透理解詩句“增補、調換”等方法,讓學生掌握規律,提高“學力。。

體會感情

師:面對和“兒童相見”這一情境,作者的心情怎樣呢?從哪裏可以看出?

生①:作者有點難過,“我”是你們的前輩,你們都不認識“我”了!這從“兒童相見不相識”可以看出。(衆笑)

生②:從“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客”,我感到作者有點傷感,因爲“兒童”已把作者當外人了。

生②:從“少小離家老大回”,我體會到作者回鄉的心情應該是急切、高興的。

生④:還有,從“鄉音無改”可以看出作者時刻在想念家鄉。

生⑤:從“鬢毛衰”,我體會到了作者因歲月不饒人而產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師:結合詩句體會得真深刻!請大家朗讀這首詩,要讀出感情來。

生:(讀)

[簡評]體會詩人的情感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因勢利導,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悟情”、“披文悟情”。對學生的體會,不以“標準化”答案來限制和判斷,體現了新課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的理念。

進行表演

師:這首詩,我們可以把它編成故事演一演,你們願意嗎?

生(拍手、興高采烈):願意,願意!

師:表演要注意些什麼呢?

生①:要有道具。

生⑦: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要表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