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課教學方法探究「文

1.理科知識文科化

大學物理課教學方法探究「文

理科知識講起來單調、呆板枯燥,用傳統的方式授課根本無法誘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若在教學中,適當地引入詩詞、歌詞、電影等文藝作品,可誘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例如講到參考系時,播放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兩岸走”,以船爲參照物,山是運動的,一改同學們慣性的思維。讓同學們換角度,換思維的去感受物理的美。例如講到角動量守恆這一節時,用運動員精彩的表演說明角動量守恆的條件。運動員腿伸開或收回,角速度變小或變大,因爲運動員受到合力矩爲零,所以角動量守恆。看完後,同學們驚歎於物理的神奇,同時也讚賞運動員的毅力與信心,一舉多得的教育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綜上所述,如果課堂上能多出現文藝類知識。上課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聽課率95%以上,課堂氛圍和諧歡快,學生輕鬆自在,教師激情四射,共同完成大學物理的學習。

2.複雜知識簡單化

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高中是對簡單知識的應用,而大學物理則要求對複雜問題的剖析和推理。所以用一些簡單的實例、通俗的語言和貼近已學知識的理論,同學們理解起來將遊刃有餘,增強學會的信心,縮短適應期。例如在講到電學中通量的概念時,藉以水管中流水的通量,過橋時人的通量,吃飯時食管的通量說明電通量是指在任意指定面積上通過的電場線的條數。比如講到電勢這一章時,“勢”在語文中有高低、力量的意思,所以權勢表示權利的大小,水勢表示水位的高低,因此電勢一定是電場中描述高低的物理量,跟重力場中的勢能一樣,與選取的零勢能點有關,與所在的位置有關,這樣的類比以助於學生的.理解。

3.數學思想物理化

物理學離不開數學的思維,數學離不開物理學的具體。中學研究的是理想的,簡單的模型,比如恆力做功、勻變速直線運動、把物體都看成質點來研究。可是大學要研究一些較複雜的,不規則的模型。但是將複雜的事物無限的分割,分割成的每一個小的碎片(微元)即以前學習過的理想的規則的模型,再通過求和的方式求得複雜模型的物理量。這正是數學中的微積分思想。

4.理論教學實踐化

學習物理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實踐、創造等能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存在。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教學與物理實驗、生活的結合。其中課上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中最具有活力和直觀性的內容,實驗與教學同步,化抽象爲具體,化枯燥爲生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研究電磁時製作靜電平衡實驗;在講到質點的碰撞時,分別演示筆與乒乓球相碰;彈力球、玻璃球、桌球與地面相碰;乒乓球與桌球、乒乓球相碰等實驗。在實驗中總結碰撞的分類,能量的增減,完全彈性碰撞中速度的關係。課堂上這樣新奇的實驗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深刻理解,其道理盡在不言中。

5.個人學習組織化

傳統教學模式較爲固定,不能激發教師去探索。新式教學法即增加討論環節,突發性問題及不確定性因素曾多,對教師: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對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例如在課堂上,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振動現象,同學們答案有:心跳,鐘擺,蝴蝶振翅,選礦篩,眼鏡清洗器,喇叭,聲帶,小提琴的弦等等。答案各不相同,但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振動現象,把一個人的問題變成大家的問題,同學們熱情高漲,爭相恐後,其樂融融。綜上所述,實驗班每一節課都按照新的模式上課,恰當靈活的應用上述的方法,對比班則完全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沒有課堂實驗、視頻、音樂等各種輔助手段,給學生灌輸硬生生的理論知識。從聽課率上對比,實驗班幾乎全名參與,對比班則不到三分之二,而且聽課的人當中也聽得困難,因此採用新的教學模式聽課率提高30%左右;從最後的總成績上對比,實驗班的不及格人數在0.98%,優秀率在33.4%,而對比班的不及格人數在24.2%,優秀率在12.9%。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新的教學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物理的認識和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