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治經濟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相關探索論文

政治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推薦的8大核心課程之一,並被列爲第一位。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後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構建政治經濟學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於政治經濟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相關探索論文

一、影響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的主要方面

(一)思想意識方面

一方面,由於我國處在經濟轉軌時期和對外開放的形勢下, 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不可避免地呈現出多樣化, 爲各種思潮乘機而入提供了空間和機會。導致大學生的社會思潮也呈現出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另一方面是來自於西方經濟學的衝突。改革開放以後, 隨着西方經濟學的涌入,目前的狀況是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二者並存。但是,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在本質上是完全對立的, 如果把兩種對立的東西硬捏在一起, 其結果必然是相互矛盾, 讓人無所適從, 教師爲難, 學生困惑。

(二)教材方面

從教材方面來看:首先,政治經濟學教材內容與現實有差距。如馬克思認爲只有勞動創造價值,而薩伊等人認爲要素創造價值,從市場經濟中實際的價值形成與價值分配的關係來看,學生更容易接受後者的觀點。這類難以自圓其說的內容常使政經教學陷於尷尬。其次,目前國內通用的政治經濟學教材大致有三類體系:一般理論與特殊理論篇,資本主義部分與社會主義部分篇以及生產—流通—生產總過程篇。這些教材時而調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時而刻意區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在思想上缺乏協調一致性,勢必會混淆教學。

(三)教師方面

教師是政經教學的核心,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一般而言,我們的傳統教法是從基本概念出發, 通過邏輯推理演繹出一套經濟學原理,然後圍繞這些概念和原理引用一些具體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證明。實踐表明, 這種教學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因爲首先它忽略了某些概念提出的具體背景,使得知識之間很難具有承接性,自然很難讓學生理解體系的來龍去脈,只能被動接受所灌輸的內容,很難贏得學生共鳴。其次,教師投入教學的精力與能力都是不夠的。教師常常疏於備課、一勞永逸,或是雖期望能夠結合實際去講授政經,卻又不善於把握和提煉,再加上參考資料有限,教學相關資源不足,都制約了教師對政經教學的駕馭能力。

(四)學生方面

政治經濟學課程往往開設於大一第一學期,面對的是剛從高中過渡到大學的新生。經濟學專業屬於文理統招型,每班文理考生比例接近。爲數衆多的理科考生在學習政治經濟學時倍感吃力,抽象的論述更令他們感到空洞和說教,很快就對此門課程產生厭倦或畏難情緒。而文科考生在高中已經學習過部分內容,所以感到上大學後仍然在吃冷飯,於是對課堂教學漠然。另外,學生的學習方法還有待改進,大學教學授課信息量大,講課速度快,新生轉換思維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

二、政治經濟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內容

綜上所述,提高政治經濟學的教學質量,構建師生互動型的政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謂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指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結合而成的、具有教學保障功能的系統。政治經濟學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一)教學目標體系

教學目標體系是指結合不同多層次的學生建立教學預期目標。具體目標又包括課堂教學目標、階段性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等部分。課堂教學目標主要指每次課預期學生應掌握的具體內容;階段性教學目標是指一段時間內(通常是以編爲單位)預期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學期教學目標是指整個學期對學生的總的要求與預期目標。

(二)教學資源體系

這一部分包括教師資源建設、教研經費、教學設施(含軟環境)建設。教師資源建設主要是用於教師培訓的費用,教研經費主要指爲幫助教師成爲“雙師型教師”,促進教學科研化而投入的教研基金。而教學設施建設既包括教學網路平臺建設的相關費用,也包括書籍或期刊的建設費。

(三)教學過程管理體系

這一部分是整個教學保障體系的核心,包括政經教材改革、政經教法改革、課堂管理以及政經實踐教學四個部分。教材改革是力求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政經教材或自編政經教材;課堂管理方面則是力求設計出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踐教學方面則是力求把政經教學與學年論文等項目掛鉤,類似於西方經濟學,組織政治經濟學的知識競賽。

(四)教學監控體系

這一部分包括師資隊伍評價、學生評教、專家評價三個部分。通過設計問卷及網上評教等辦法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教學監控部分是對整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必要反饋。

三、政治經濟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運行機制

政治經濟學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與摸索的,爲此應爲師生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本文建議建立以下四大平臺,促進政經教學發展。

(一)構建教師教學發展平臺,探索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機制

爲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學院層面應爲教師能力的提升搭建平臺。爲此可以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培訓的具體內容應緊扣教學方式改革、教學理念轉變等環節。另外,學校還應注重平衡教師的學科結構。政經教師對政經的相關課程與交叉課程都應有一定的瞭解,唯有如此,才能以相對客觀的視角,相對全面的知識結構來駕馭政治經濟學的教學。

(二)構建課程發展平臺,探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有效機制

在進行精品課程的建構中,應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應逐漸嘗試政治經濟學實踐教學等相對薄弱甚至是空白的環節,爲政治經濟學教學體系化創造條件。另外,還應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在全面把握現有教材理論體系的前提下,編寫適合本校教學發展目標和學生基礎的政治經濟學教材,再進一步把教材發展爲精品教材,爲教學改革積累理論成果。即便是使用既有教材,也可以考慮刪除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邏輯緊湊。

(三)構建學生能力發展平臺,探索有效的政治經濟學學習方法

教師應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使學生掌握政治經濟學的有效學習方法。筆者認爲:第一,可以組織原著經典讀書小組,讓學生理解政治經濟理論的發展歷程,這樣才能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經濟學說史上的地位,才能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明確的階級立場與學術價值。第二,強化預習環節。比如可以通過課前測試或提問等方法來強化政治經濟學的預習環節。更可以在一些相對簡單或次要的章節安排學生講課,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全體學生參與預習,也能發現教學中的一些新的問題。第三,對基礎較差或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同學應該給予特別關注,引導他們樹立學習政治經濟學的信心。

(四)構建科學有效的政治經濟學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對政治教師進行評價。其基本內容包括:教學人員的數量、結構和質量,以滿足教學的需要;無論是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完成教師的考覈、獎懲。教學人員評價責任由學校領導負責,由人事部門、教務處負責監督。其次,開展教學經費的投資和評價。基本內容包括:政治經濟學教學的資金是否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四的資金佔收入的比例,每四個學生的學費支出增長是符合要求的,有關部門和資金使用等學年教學。最後,考試評價。分離教學和考試,儘可能實現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