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普通高中的政治學科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用一種標準即考試的成績來評價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的成才與否也只有一種標準,即是否接受過大學的深造。這種不問對象具體實際的做法已經對我國的教育發展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在教學、教育的開展和效果的評價上,追求一種模式的統一和獲取100%的成功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萬物莫不相異,特別是農村普通高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施班內分層教學,這樣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有利於爲現代化建設培養多方面的人才。

關於農村普通高中的政治學科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那麼,思想政治課如何實施班內分層教學呢?筆者談談以下觀點。

一、學生水平的分層

高一第一學期期會考試後,根據學生政治學科成績和課堂反應情況,可以把每個班級的學生分爲高中低三層。高層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濃厚、抽象思維能力強、成績好;低層學生思維混亂、記憶力弱、學習政治的興趣不高,成績又不理想;中間層次學生介於以上二者之間。當然,以上三個層次的劃分不是固定的,要隨着教學進程的開展作不斷的調整,這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高二、三文理分班時,這些檔案隨着任課教師的變動可隨分班進行調整,繼續跟綜記載。

二、教學目標的分層

教師在精心鑽研教學大綱、教材、細緻瞭解學生的基礎上,爲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學目標,量身定做,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達標的喜悅。當然,在具體制定達標要求時,要注意認知、情感和技巧相結合。

對於教學大綱基本要求中的“識記”部分,必須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而對於能力要求較高的'理解、應用部分,則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設置不同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

三、教學設疑的分層

由於一個教學班的教學內容是相同的,必然存在大家都要掌握的知識點,所以班內分層教學是全班教學與分層教學的有機結合。要求教師在課前對教材和學生要仔細備課,明確哪些地方該整體進行教學設疑,哪些地方需分層設疑,含糊不得。一般情況下,課前複習、新課導入、基本概念和理論都可以整體設疑,帶有規律性探索、要求深入理解等內容需分層設疑。

分層設疑需講求科學性、針對性、啓發性、趣味性,要充分照顧學生的差異性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使學生有所得,有所思,激發潛能,促進創新。對於低層次學生,提出最基礎的問題,一點一點地啓發誘導,避免因知識跨度過大而使其無所適從,失去信心;對於中間層次的學生,要在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略加提高,提出一些需經過思考後才能回答、通過比較才能判斷的問題;對於高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一些較難、較深的問題,啓發、鍛鍊其概括、抽象思維的能力。 如政治課中關於“依法治國”這一概念內容的教學時,可進行如下的分層設疑。

對低層學生的設疑: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誰?

(2)依法治國的依據是什麼?

對中層學生的設疑:

(1)爲什麼說人民羣衆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2)爲什麼說憲法與法律是依法治國的依據?

對高層學生的設疑:

(1)作爲法治主體的人民羣衆如何實施依法治國?

(2)作爲法治依據的憲法和法律是如何制定的?

對以上問題的回答,一方面可使大家都明確什麼是法治?同時對於中、高層學生來說,他們通過思考,能明確依法治國體現了國家的性質和人民羣衆是國家的主人翁等道理。

四,課堂練習和作業的分層

練習不單是使學生再現、鞏固、理解、深化所學知識的手段,也是保持學生持久學習興趣的手段,練習設計過於簡單,機械直觀地能從書本上找到現成的答案,會使中高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靈活多變,富有創造性的設問,可使中高層學生體味到思維的快樂和付出後有所回報的欣慰,但會使低層學生因無話可說而失去信心,放棄學習的努力,最後走入抄作業的無奈之舉;拓展發散性問題,最能啓發學生的思維,深受高層學生的歡迎,但也會使中層學生因理不清思路從而產生畏難情緒。因此,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的設計除了突出重點、難點之外,特別需要注意把握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做到從整體着眼,照顧局部。使低者學有所得,中間者有所思考,高者有所創新。仍以“依法治國”爲例,我們可以設置以下的練習。

依法治國重在落實,因此:

(1)國家機關如何遵循依法治國?(針對低層學生)

(2)我們中學生如何實踐依法治國?(針對中層學生)

(3)爲什麼必須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針對高層學生)

總之,實施班內分層教學,有利於教學管理,使中低水平的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而高層次的學生又不失競爭的剌激,也有利於推進當前新課堂改革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