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雙燕原文及賞析

雙雙燕原文及賞析1

滿城社雨,又喚起無家,一年新恨。花輕柳重,隔斷紅樓芳徑。舊壘誰家曾識,更生怕、主人相問。商量多少雕檐,還是差池不定。誰省、去年春靜。直數到今年,絲魂絮影。前身應是,一片落紅殘粉。不住呢喃交訊,又惹得、鶯兒閒聽。輸於池上鴛鴦,日日闌前雙暝。

雙雙燕原文及賞析

註釋

社雨:春社和秋社時節下的雨。此處指春社時節下的雨。春社,古時一般在立春、立秋後不久兩次祭祀土神,春祭稱爲“春社”,秋祭稱爲“秋社”。

紅樓:舊指閨秀女子的居處。

芳徑:芳,此處指花卉。徑,小路。芳徑,花間小道。

舊壘:舊,陳舊,過時,與“新”相對。壘,堆砌物,此處借指燕巢。舊壘,此處當解爲“舊燕巢”。

商量:謀劃或討論事情。

雕檐:雕有圖案的精美屋檐或門窗。

差池:參差不齊。

省:明白,醒悟。

絲魂絮影:絲,此處謂柳絲,絮,此處謂柳絮。

落紅殘粉:落紅,我國古代詩詞常用來指落花。殘粉,我國古代詩詞常指凋謝之花。

不住:不停地,沒完沒了地。

呢喃:一指燕鳴聲。

交訊:交,相互交往、連接。訊,訊息,消息。

交訊:互相傳達消息。

閒聽:聽得悠閒、愜意。

闌:柵欄一類的遮欄物。

雙暝:暝,原意爲日暮,天黑。這裏通“眠”,“睡”的意思。雙暝,“雙眠”的意思。

註釋

雙雙燕:南宋史達祖自度曲,見《梅溪詞》。詞詠雙燕,即以此爲詞調名。

社雨:春社和秋社時節下的雨。此處指春社時節下的雨。春社,古時一般在立春、立秋後不久兩次祭祀土神,春祭稱爲“春社”,秋祭稱爲“秋社”。

紅樓:舊指閨秀女子的居處。

芳徑:芳,此處指花卉。徑,小路。芳徑,花間小道。

舊壘:舊,陳舊,過時,與“新”相對。壘,堆砌物,此處借指燕巢。舊壘,此處當解爲“舊燕巢”。

商量:謀劃或討論事情。

雕檐:雕有圖案的精美屋檐或門窗。

差(ci)池:參差不齊。

省(xing):明白,醒悟。

絲魂絮影:絲,此處謂柳絲,絮,此處謂柳絮。

落紅殘粉:落紅,我國古代詩詞常用來指落花。殘粉,我國古代詩詞常指凋謝之花。

不住:不停地,沒完沒了地。

呢喃:一指燕鳴聲。一指低聲絮語。

交訊:交,相互交往、連接。訊,訊息,消息。交訊:互相傳達消息。

閒聽:聽得悠閒、愜意。

闌:柵欄一類的遮欄物。

雙暝:暝,原意爲日暮,天黑。這裏通“眠”,“睡”的意思。雙暝,“雙眠”的意思。

賞析

這是一首詠燕之作。燕子作爲春天的信使,美麗的象徵,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賞愛,所以詠燕之作代不乏人,《詩.邶風.燕燕》,南宋詞人史達祖的《雙雙燕》詞就是其中膾炙人口的特別清撥之作。張惠言的這首《雙雙燕》詞顯然汲取了我國古代詠燕詩詞的文化底蘊,尤其可以看出他對史達祖《雙雙燕》詞在藝術構思上的某些傳承。不過,作爲清代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一流文學宗師,張惠言始終不屑於拾前人牙慧,始終欲有創立和開闢,他的朋友鮑桂星就說他:“獨念君生晚近時,慨然爲舉世不爲之學,每舉一藝,輒欲與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貶以從俗”(《受經堂匯稿序》)。所以,惠言的這首《雙雙燕》詞雖有汲取,但多新變,展示更多的是他獨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別出心裁的藝術追思,且又傳達出他遊蹤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際。

農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時節,“滿城”均下着淅淅瀝瀝的春雨,那瀝瀝雨絲與瀟瀟雨聲喚起一雙燕子無家可歸的“新恨”,因爲花開花落,冬去春來,年年遷移的侯鳥燕子,又要開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時此刻,燕子還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還是那樣燦爛,春天的楊柳還是那麼蔥翠,它們重重疊疊隔斷了通向閨中思婦居住的“紅樓”小徑。燕子隱隱約約還記得去年砌下的舊巢,但又不能確認。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龍描鳳的殷實之家,想找出去年舊巢,但它們最終還是飛來飛去,遲疑彷徨,找不到一個棲息或再築新巢的地方。誰人能夠了解燕子春去秋來那年年歲歲都縈繞在心頭如“絲魂絮影”般的漂泊與孤獨的心境?那漂泊與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應是那一片片凋謝飄零的“落紅殘粉”。燕子遲疑彷徨,但它們相濡以沫,態度親暱。它們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換着意見,又似乎在互傾衷腸。它們恩愛的關關鳴聲,又讓黃鶯鳥聽得那麼專注。燕子雖然恩愛,但它們棲移不定的漂泊生涯,畢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畫欄傍雙棲雙眠的鴛鴦來得寧靜、溫馨。

張惠言出生於常州武進縣一個世代爲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歲時父親就病卒,其母將他含辛茹苦教養而成。惠言回憶其早年孤苦生活時描述道:“一日,暮歸,無以爲夕餮,各不食而寢。遲明,惠言餓不能起。先妣曰:‘兒不慣餓憊也?吾與爾姊爾弟,時時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編.先妣事略》)。從十四歲開始就外出教授爲生,其間兩次在安徽歙縣金榜家設帳授徒,泄留時間最爲長久。二十六歲至三十九歲時又七上京師應進士試。在張惠言四十二歲的生命歷程裏,約四分之三的時間身居異鄉,爲餬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飽嘗拋妻離子的別離之苦,也屢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詞就借詠燕,委婉且淋漓盡致地抒寫他身處異鄉時那種寂寞難耐的孤苦感,那種漂泊四方時壓抑在心頭的感傷,那種煢煢孓立時對親人與故鄉不可遏止的思念。詞中“滿城社雨,又喚起無家,一年新恨”,“前身應是,一片落紅殘粉”,“輸於池上鴛鴦,日日闌前雙暝”等語,既是惠言對浪跡天涯燕子的擬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時此刻孤苦、感傷、思念且又有幾分怨懣心態的真實反映。張惠言《雙雙燕》詞所反映出來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個人的,又是傳統社會中諸多爲生計、爲功名奔走四方、萍飄天涯的“寒士”們孤苦生涯的真切寫照。

雙雙燕原文及賞析2

雙雙燕·詠燕

史達祖

過春社了,

度簾幕中間,

去年塵冷。

差池欲住,

試入舊巢相併。

還相雕樑藻井,

又軟語商量不定。

飄然快拂花梢,

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

芹泥雨潤。

愛貼地爭飛,

競誇輕俊。

紅樓歸晚,

看足柳昏花暝。

應自棲香正穩,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損翠黛雙蛾,

日日畫闌獨憑。

賞析

這是一篇詠雙燕的絕唱。通篇白描,寫得精妙傳神。上片寫燕子陽春飛回舊宅,屋樑上落滿了灰塵,頗感清冷,欲住而猶豫不決,張望雕樑畫棟,竊竊私語商量,之後飄然地快速掠過花梢,穿越花叢,投宿故巢。下片寫留居後生活美滿,雙雙銜泥修巢,貼地飛翔,彷彿競相誇耀着輕俊的身形,觀花賞柳,流連郊原,天晚歸巢雙棲,安穩甜美。雙燕陶醉於幸福中,忘記捎回遠方佳音,害得紅樓佳人愁鎖雙眉,一天天獨倚着畫樓欄杆期盼意中人。這首詠物詞妙處在於將禽鳥人化,賦予雙燕以人的感情靈性,她們如同一對熱戀的情人,雙飛雙棲,甜美溫馨。“軟語商量不定”,“翠尾分開紅影”,寫燕語、燕飛,傳神入妙,巧奪天工。篇末以雙雙春燕與孤棲愁損佳人對照,透露人間幽恨。人生愁恨多,何如燕自由。意蘊何等深長。本詞句句寫燕,通篇不出“燕”字,處處使人看到燕的動作、形態、情韻,手法之工妙,令人叫絕。

雙雙燕原文及賞析3

原文:

小桃謝後,雙雙燕,飛來幾家庭戶。輕煙曉暝,湘水暮雲遙度,簾外餘寒未卷,共斜入、紅樓深處。相將佔得雕樑,似約韶光留住。

堪舉。翩翩翠羽。楊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風軟,戲促亂紅飛舞。多少呢喃意緒。盡日向、流鶯分訴。還過短牆,誰會萬千言語。

詩詞賞析:

此首詞與史達祖詞《雙雙燕·詠燕》略有不同,全詞九十六字(若下片未尾第二句作六字句式,則仍九十八字),上片一、二、三句兩詞不同。史詞首句是一、二、一句式,中間兩字相連;吳詞首句是二、二句式。二、三句,史詞是五、四句;吳詞是三、六句式。另史詞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三句都是第一字爲領格字,宜用去聲,而吳詞無此例。再則,兩詞都爲詠燕,素材相同,但所詠角度不同:史詞開頭、結尾都作人事;吳詞卻純以擬人手法全篇詠燕不離本題。

“小桃”三句,點燕來時節。言在桃花謝了的時候燕子開始成雙結對地迴歸,在各家各戶中飛進飛出地尋找舊巢。“輕煙”兩句,寫燕之旅途勞累。此言燕兒從南邊遙遠的地方趕清晨、宿昏暝,渡過山山水水千萬苦終於來到這裏。“湘水”,在湖南,這裏泛指南方的山山水水。“簾外”兩句,言室外的餘寒還沒有消盡,燕子已雙雙展翅斜飛回到了舊居—— “ 紅樓深處”。“共斜入”,繪出雙燕飛翔神態,妙極。“ 相將”兩句,雙燕商量語。“相將”,可釋爲行將, 將要。言雙燕商量着:“我們將要在這舊居的‘雕樑’上共築愛。那末似乎應該把這大好春光挽留住啊。”“韶光”,即春光也。留住春光。雙燕就可以長期享受春天的美景。

“堪舉”四句,述燕築窠。“舉”,飛也。言雙燕鼓動羽翼雙雙飛翔在水畔岸邊的柳林間,共同銜來帶有梅雨的泥土,忙着在雕樑上築窠。“泥”、“雨”都是築窠的材料;“梅雨”,又點出了燕子築窠的大致時間。“落花”兩句,言落花時節,暖風醉人,雙燕又可以伴着薰風落花飛舞嬉戲,因爲雙燕翻飛,促使落紅更加飄舞不定。“風軟”,即軟風,亦即暖風也。林升“暖風薰得遊人醉”可證之。“多少”兩句,給“燕”、“鶯”以人性化。言燕兒嘰嘰喳喳互相訴說不定,卻還是意猶未盡,所以兩隻燕子還要每天分別去向黃鶯兒爭說家事,求它評定。“還過短牆”兩句作結。據《梅溪詞》,下片結句時兩句都作六字句,而這首詞,第一句只四字,因此宜將“又憐”兩字補上,作“還又憐過短牆”。此處是說:只可憐燕兒雙雙飛過短牆進入人類社會之後,可惜沒有什麼人能夠理會得了它們嘰嘰喳喳的萬千言語。

雙雙燕原文及賞析4

雙雙燕 詠燕

[宋] 史達祖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樑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作品賞析

燕子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詩如杜甫,詞如晏殊等,然古典詩詞中全篇詠燕的妙詞,則要首推史達祖的這首《雙雙燕》了。

這首詞對燕子的描寫是極爲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寫燕,極妍盡態,神形畢肖。而又不覺繁複。“過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後,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相傳燕子這時候由南方北歸,詞人只點明節候,讓讀者自然聯想到燕子歸來了。此處妙在暗示,有未雨綢繆的朦朧,既節省了文字,又使詩意含蓄蘊藉,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度簾幕中間”,進一步暗示燕子的迴歸。“去年塵冷”暗示出是舊燕重歸及新變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裏,北歸的燕子飛入舊家簾幕,紅樓華屋、雕樑藻井依舊,所不同的,空屋無人,滿目塵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悽情。

“差池欲住”四句,寫雙燕欲住而又猶豫的情景。由於燕子離開舊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塵冷”,好像有些變化,所以要先在簾幕之間“穿”來“度”去,仔細看一看似曾相識的環境。燕子畢竟戀舊巢,於是“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因“欲住”而“試入”,猶豫未決,所以還把“雕樑藻井”仔細相視一番,又“軟語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寫得細膩而曲折,像一對小兩口居家度日,頗有情趣。其妙處在於這四個虛字一層又一層地把雙燕的心理感情變化栩栩如生地傳達出來。

“軟語商量不定”,形容燕語呢喃,傳神入妙。“商量不定”,寫出了雙燕你一句、我一句,親暱商量的情狀。“軟語”,其聲音之輕細柔和、溫情脈脈形象生動,把雙燕描繪得就像一對充滿柔情密意的情侶。人們常用燕子雙棲,比喻夫妻,這種描寫是很切合燕侶的特點的。或正是從詩詞的妙寫中得到的啓發。果然,“商量”的結果,這對燕侶決定在這裏定居下來了。於是,它們“飄然快拂花銷,翠尾分開紅影”,在美好的春光中開始了繁忙緊張快活的新生活。

“芳徑,芹泥雨潤”,紫燕常用芹泥來築巢,正因爲這裏風調雨順,芹泥也特別潤溼,真是安家立業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雙雙從天空中直衝下來,貼近地面飛着,你追我趕,好像比賽着誰飛得更輕盈漂亮。廣闊豐饒的北方又遠不止芹泥好,這裏花啊柳啊,樣樣都好,風景是觀賞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處飛遊觀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飛回來。

“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們的生活又多麼快樂、自由、美滿。傍晚歸來,雙棲雙息,其樂無窮。可是,這一高興啊,“便忘了、天涯芳信”。在雙燕迴歸前,一位天涯遊子曾託它倆給家人捎一封書信回來,它們全給忘記了!這天外飛來的一筆,出人意料。隨着這一轉折,便出現了紅樓思婦倚欄眺望的畫面:“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由於雙燕的玩忽害得受書人愁損盼望。

這結尾兩句,似乎離開了通篇所詠的燕子,轉而去寫紅樓思婦了。看似離題,其實不然,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試想詞人爲什麼花了那麼多的筆墨,描寫燕子徘徊舊巢,欲住還休。對燕子來說,是有感於“去年塵冷”的新變化,實際上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閨寂寥的人事變化,只是一直沒有道破。到了最後,將意思推開一層,融入閨情更有餘韻。

原來詞人描寫這雙雙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紅樓清冷、思婦傷春的環境中來寫的,他是用雙雙燕子形影不離的美滿生活,暗暗與思婦“畫欄獨憑”的寂寞生活相對照;接着他又極寫雙雙燕子盡情遊賞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暗暗與思婦“愁損翠黛雙蛾”的命運相對照。顯然,作者對燕子那種自由、愉快、美滿的生活的描寫,是隱含着某種人生的感慨與寄託的。這種寫法,打破宋詞題材結構以寫人爲主體的常規,而以寫燕爲主,寫人爲賓;寫紅樓思婦的愁苦,只是爲了反襯雙燕的美滿生活,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讀者自會從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劇,不過作者有意留給讀者自己去體會罷了。這種寫法,因多一層曲折而饒有韻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別出心裁。但寫燕子與人的對照互喻又粘連相接,不即不離,確是詠燕詞的絕境。

作爲一首詠物詞,《雙雙燕》獲得了前人很高的評價。這首詞成功地刻畫了燕子雙棲雙宿恩愛羨人的優美形象,把燕子擬人化的同時,描寫它們的動態與神情,又處處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徵,達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寫活了。例如同是寫燕子飛翔,就有幾種不同姿態。“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是寫燕子在飛行中捕捉昆蟲、從花木枝頭一掠而過的情狀。“飄然”,既寫出燕子的輕,但又不是在空中漫無目的地悠然飛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說“快拂花銷”。正因爲燕子飛行輕捷,體形又小,飛起來那翠尾像一把張開的剪刀掠過“花梢”,就好似“分開紅影”了。“愛貼地爭飛”,是燕子又一種特有的飛翔姿態,天陰欲雨時,燕子飛得很低。由此可見詞人對燕子觀察異常細膩,用詞非常精刻。詞中寫燕子銜泥築巢的習性,寫軟語呢喃的聲音,也無一不肖。“簾幕”、“雕樑藻井”、“芳徑”、“芹泥雨潤”等等,也都是詩詞中常見的描寫燕子的常典。“差池欲住”,“差池”二字本出《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芹泥雨潤”,“芹泥”出杜甫《徐步》詩:“芹泥隨燕嘴”。“便忘了天涯芳信”則是化用南朝梁代江淹《雜體詩·擬李都尉從軍》“而我在萬里,結髮不相見;袖中有短願寄雙飛燕”詩意,反從雙燕忘了寄書一面來寫。

這首詞刻劃雙燕,有環奇警邁之長,不愧爲詠物詞之上品。至於求更深的託喻,則是沒有的,有的論者認爲,“紅樓歸晚”四句,有弦外之音隱喻韓侂冑之事,雖可備一說,但總不免穿鑿太深,反而損害了這首詞深廣細緻的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