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造人》教案課後反思素材

教學目標

《女媧造人》教案課後反思素材

1、知識與能力

熟悉課文,生動複述故事;瞭解神話的特點;理解本文聯想和想象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發揮自己聯想、想象力來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運用聯想、想象創編神話故事;進一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祖先大膽奇特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養成課外搜索、整理資料,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先讓學生講講自己曾看過或聽過哪些神話故事,然後,以“人,是從哪裏來的?”這個有趣話題,引出我們祖先對此問題是怎樣理解和想象的?

二、自主閱讀

以講故事比賽的形式,(既可個人準備也可小組合作共同打造推舉一人),讓學生積極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文章並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以全體學生掌聲大小來對主講者進行評價,然後再讓個別學生以點評形式進行具體評價。這樣讓學生人人蔘與,共同激發閱讀熱情。

最後老師小結講故事應注意的事項:情節要完整,表情動作要豐富,語氣語調要有變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將本文與《風俗通》上短文進行比較閱讀 從女媧造人動機,造人過程及人類誕生等方面對文本進行賞析,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聯想和想象力瞭解神話特點。

2、對文章存有的疑惑進行組內質疑探究、交流,認識到想象力也是我們現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爲“想象是人類最美的花朵”,(雨果語)。

3、全班交流 對小組內無法解答的疑惑提出來,通過組與組之間探討,進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創編神話故事。給出材料。《嫦娥奔月》:后羿從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宮,後來變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結

《女禍造人》反映了我們中國人早期對人類起源的探索,但它畢竟是神話傳說,那“人,到底是從哪來的?”請同學們下去收集這方面資料,從科學角度進行解釋。在“追尋人類起源”綜合性活動課上再交流。

課後反思: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爲此,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了神話《女禍造人》作爲本節課材料,對學生進行聯想、想象力的訓練。

成功之處:

4、有教育機智。當天,全年級學生都歡歡喜喜去財大看話劇,僅留下上課的這個班不能去,學生們老大不高興,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氣很冷,學生冒雨跑到階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學生昨天剛興高采烈地學習吟唱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即讓語文科代表黃伊伊領唱。氣氛一下活躍起來。

1、點擊了學生的興奮點。

首先,選的文章是神話傳說,是六年級學生最爲感興趣的。

其次,課前唱歌讓學生情緒由陰轉晴,進而讓學生講自己看過或聽過的神話故事,課堂上晴朗起來,再由師以“人,是從哪裏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我的祖先是怎樣理解和想象的?”幾個問題將學生閱讀慾望撩撥到極致。

2、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以講故事,創編神話故事等比賽形式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點帶面,全體參與,讓學生在競爭中各有所得。

3、聯想、想象能力的遷移。最後環節讓學生創編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每個小組都熱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幾個小組提出創編課本劇,並當堂表演,將整個課堂氣氛拉向高潮,學生潛能得到極大挖掘。

不足之處:

1、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課改理念。幾個教學環節皆在老師主觀引導下進行。尤其當下課鈴響起,而學生課本劇的表演正濃,學生們和聽課老師們也正聽得如癡如醉時,我卻因爲是公開課而打斷學生的表演。後來雖然又讓學生繼續表演,但已影響了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貫徹“以學論教,教是爲了促進學”的課改觀念。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有學生提出“女媧到哪去了?”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對以神話形式解答的學生,我沒能給予肯定,只對一位回答“女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學生極其讚賞。這個評價說明我本身的教育機智不夠,對問題的認識較窄。學生劉莫的點評非常不錯,可我沒能充分讚賞。

3、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